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淼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4篇矿床
  • 3篇冈底斯
  • 2篇土壤
  • 2篇流体
  • 2篇流体包裹
  • 2篇流体包裹体
  • 2篇矿床学
  • 2篇斑岩
  • 2篇包裹体
  • 2篇成矿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东北黑土
  • 1篇东北黑土区
  • 1篇动力学背景
  • 1篇冻土
  • 1篇冻土区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成矿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北京三一智造...

作者

  • 10篇李淼
  • 4篇郑有业
  • 4篇冯海艳
  • 3篇夏学齐
  • 3篇杨忠芳
  • 3篇江丽珍
  • 3篇王诚煜
  • 2篇孙祥
  • 2篇吴松
  • 2篇蒋宏忱
  • 1篇刘长征
  • 1篇袁玉涛
  • 1篇郭峰
  • 1篇吴洪杰
  • 1篇徐净
  • 1篇刘宁强
  • 1篇何永胜
  • 1篇韩东昱
  • 1篇马云涛
  • 1篇游智敏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黄金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冈底斯朱诺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被引量:9
2015年
冈底斯是我国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带,东段已发现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且研究程度较高,而西段仅发现朱诺一例大型斑岩铜矿床,且研究程度较低,这不利于冈底斯东西段的对比研究。本文对朱诺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包裹体测温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并与冈底斯东段的驱龙斑岩矿床开展了对比。研究表明朱诺矿床共发育四种类型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LV)、富气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VL)、含子晶多相(LVH)及富CO2三相(C)包裹体。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即由A脉向B脉至D脉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350~550℃、250~350℃、250~300℃,盐度为5%~55%NaCleqv、5%~40%NaCleqv、2%~10%NaCleqv,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及盐度呈递减趋势。而在B脉阶段,在显微镜下同一视域内可见不同类型(LV、VL、LVH)的包裹体共存,并且具有相似的均一温度而盐度变化较大特征,这是流体沸腾的明显标志,预示压力的降低及硫化物的沉淀。通过压力估算得到朱诺矿床A、B、D脉阶段的成矿深度分别为2.9km、2.7km、2.3km。通过与驱龙铜矿的对比,朱诺矿床硬石膏发育相对较弱,预示成矿流体氧逸度相对驱龙矿床低,此外二者在包裹体类型、温度、盐度等方面相似,但朱诺的成矿深度比驱龙的略浅,这在冈底斯西段总体剥蚀程度相对东段低的背景下是有利于矿床的寻找。
李淼孙祥郑有业郭峰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斑岩型铜矿冈底斯带
西藏恰功矽卡岩铁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对Fe-Pb矿化的约束被引量:3
2019年
目前关于恰功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及成矿机制,尤其是铁-铅矿体的成矿作用尚缺研究.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矿物进行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进矽卡岩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00~550℃;盐度为15.5%~20.9%NaCleqv,其中S型盐度高达56.5%NaCleqv;气液相成分均为H2O.退化蚀变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50~420℃;盐度集中于14.1%~16.6%NaCleqv,少量为2%~8%NaCleqv,而S型包裹体盐度亦高达55.8%NaCleqv;气液相成分均为H2O,液相富含HCO3-和CO32-.石英-方铅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8~343℃,对应盐度为3.1~13.9%NaCleqv,其中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集中在290~310℃,盐度为1.6%~11.2%NaCleqv.石英-方解石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242~360℃和1.7%~11.8%NaCleqv,气液相成分均为H2O.H-O同位素显示:进矽卡岩阶段δDH2O为-106.4‰^-113.2‰,δ18OH2O为6.2‰~8.0‰;退化蚀变阶段δDH2O为-84.8‰^-130.1‰,δ18OH2O为2.7‰~5.5‰,退化蚀变阶段δ18OH2O值相对进矽卡岩阶段低;石英-方铅矿阶段δDH2O为-95.3‰^-103.8‰,δ18OH2O为-1.6‰^-0.7‰;石英-方解石阶段δDH2O为-67.4‰^-101.0‰,δ18OH2O为-0.8‰~0.6‰.结果表明流体整体具有从高温、中-高盐度逐渐向低温、低盐度演化的特征,矽卡岩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出溶;矽卡岩期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并与围岩发生反应是磁铁矿沉淀的重要机制,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温压下降是方铅矿沉淀的根本原因.
孙国平吴运军郑有业徐净李淼王彦锋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矽卡岩矿床矿床学
冈底斯明则-程巴斑岩-夕卡岩型Mo-Cu矿床成矿时代与含矿岩石成因被引量:28
2013年
冈底斯东南缘克鲁-冲木达矿带以发育渐新世斑岩-夕卡岩型Mo-W-Cu成矿作用而有别于冈底斯中新世斑岩-夕卡岩型Cu-Mo-Au矿带,但是对渐新世成矿岩石类型及成因以及渐新世与中新世斑岩成矿作用存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严重制约了该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此,本文选择矿带内程巴斑岩型Mo矿床及明则夕卡岩型Cu矿床开展了成岩与成矿年代学及含矿岩石成因研究。明则矿区与夕卡岩矿化有关的二长岩的结晶年龄为30.4±0.6Ma,表明夕卡岩矿化时代约30Ma,这与程巴斑岩型Mo矿床矿石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所揭示的约30Ma矿化时代一致。明则二长岩的SiO2含量为55%~57%,K2O含量为2.7%~5.0%,属于钾玄岩,具有较高的MgO含量(3.5%~6.9%)、Mg#值(57.6~67.2)以及相容元素含量(Cr=34×10-6~379×10-6;Ni为48×10-6~116×10-6)。而程巴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为65%~67%,K2O含量为3.2%~4.1%,属于高钾钙碱性岩,具有较低的MgO含量(1.7%~2.1%)、Mg#值(49.5~51.1)以及相容元素含量(Cr=20×10-6~39×10-6;Ni为16×10-6~25×10-6)。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均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与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但二长岩的REE含量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且具有较低的Sr/Y比值(24~49),后者Sr/Y比值为54~68。两种岩石均具有类似的Hf同位素组成,二长岩的εHf(t)值为+2.8~+6.8,花岗闪长岩εHf(t)值为+4.2~+6.1。综合分析表明,二长岩是受大洋板片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而花岗闪长岩是增厚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二者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幔源镁铁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的混合作用,这种壳幔相互作用导致区域斑岩-夕卡岩型Cu-Mo矿化,但由于该区隆升剥蚀强烈,上部的斑岩型Cu矿体基本被剥蚀而没有保存下来,因此现今表现为斑岩型Mo矿床。
孙祥郑有业吴松游智敏伍旭李淼周天成董俊
关键词:岩浆混合岩石成因渐新世冈底斯
内蒙古中北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分布及其环境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以内蒙古中北部半干旱区为研究区域,探讨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分布,以及GRSP与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土壤EE-GRSP(易提取GRSP)和T-GRSP(总GRS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79 mg.g-1和1.44 mg.g-1,占有机碳平均值的6.83%和12.86%,且所占百分比均随有机碳的增加而降低。各地区之间GRSP含量差异显著,海拉尔地区显著高于锡林浩特地区。相关性分析表明,GRSP与有机碳、氮和C/N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pH和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在半干旱区适当提高土壤黏粒含量可以增加GRSP的积累。建议通过接种AM(丛枝菌根)真菌来提高土壤中GRSP的含量,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库,这对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诚煜冯海艳杨忠芳夏学齐余涛李淼江丽珍
关键词:土壤因子气候因子有机碳AM真菌
冈底斯复合造山带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成矿系列被引量:3
2021年
2001年以前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多金属成矿带未列入国家重要成矿区带,而随后的成矿、找矿理论认识和方法创新,致使该带找矿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新发现与评价了驱龙、甲玛、朱诺、雄村、努日、冲江、邦浦、蒙亚啊、洞中松多、查个勒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矿床,仅探明的铜资源量就超过5600万吨,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铜多金属勘查开发基地;新发现的矿床主要分布在南部拉萨地体及弧背断隆带,空间上的分布表现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交汇成矿、近等间距分布的规律性;同位素资料展示5期斑岩成矿作用(213 Ma、173~165 Ma、~45 Ma、~30 Ma、17~13 Ma)、5期矽卡岩成矿作用(~112 Ma、~77 Ma、67~55 Ma、~41~37 Ma、~23~16 Ma)及2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126 Ma、~65~55 Ma);伴随着新特提斯洋的形成、俯冲、消减及印-亚陆陆碰撞,冈底斯带经历了增生造山、碰撞造山、陆内造山及均衡造山四大造山作用过程,揭示了含矿岩浆来源于不同时期俯冲的玄武质洋壳——以幔源物质为主、或以古老地壳为主、或以新生下地壳为主的部分熔融,形成了与不同造山作用相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岩浆热液脉型-热泉型等单一类型、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类型复合的一系列Cu-Mo-W-Ag-Sn-Au多金属矿床;复合造山过程中不同造山作用的叠加,使矿床展现出同源多位、同位多因、深源浅成、多因复成的成矿特征,并据此划分出晚三叠世与大陆弧岩浆有关的斑岩Cu-Au、中侏罗世与岛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Cu-Au、早白垩世与中酸性岩浆有关的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Fe-Ag-Pb-Zn(-Sn)、晚白垩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Fe-Cu多金属、古新世-始新世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Fe-Cu多金属、古新世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Ag-Sn-Au多金属、渐新世斑岩矽卡岩型Cu-W-Mo(-Au)、中新世斑岩-�
郑有业吴松次琼陈鑫高顺宝刘晓峰姜笑文郑顺利李淼姜晓佳
关键词:成矿作用成矿系列动力学背景冈底斯矿床学
胶东玲珑金矿区煌斑岩及其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煌斑岩与金矿化在时间、空间和成因方面关系密切。选择胶东玲珑矿区煌斑岩及其蚀变岩开展56项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发现胶东玲珑金矿区煌斑岩在成分上相当于高钾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相对中国基性岩富K2O、Fe2O3、P2O5、轻稀土、Th、U、Pb、Be、Sr、Ba、Li、Rb、F、Cr,贫Na2O、Ti2O、CaO、MnO、重稀土、Nb、Ta、Sc、W、Bi、Zn、Cd、As、Co、V、B。玲珑金矿区蚀变煌斑岩相对新鲜煌斑岩贫Na2O,富MnO、Pb、Zn、As、W、Sb、Cd、Au、Ag,这表明引起煌斑岩蚀变的这期热液流体富含W、Pb、Zn、Cd、Au、Ag、As、Sb等热液成矿元素。花岗岩风化指数WIG可较好地适用于煌斑岩蚀变过程的研究,且较蚀变指数CIA在反映蚀变程度上更灵敏。
赫银峰龚庆杰韩东昱刘宁强李淼马云涛袁玉涛
关键词:煌斑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
水田和旱地土壤氧化甲烷的温度响应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探讨温度对农耕区土壤氧化CH4的影响,文中分别采用2种旱地(吉林暗棕壤和河北潮土)和2种水田土壤(江西水稻土和安徽水稻土)样品进行了4个温度下(5、15、25和35℃)氧化高浓度CH4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氧化高浓度CH4的最佳温度为25~35℃,除江西水稻土外,其余土壤在5和15℃没有表现出氧化高浓度CH4的能力。吉林暗棕壤、安徽水稻土在25和35℃下氧化高浓度CH4能力均相似,最大平均氧化速率分别为4.42和5.60μg.g-1.d-1。河北潮土35℃下的高浓度CH4平均氧化速率是25℃的2倍。江西水稻土在4个温度下均能氧化高浓度CH4,且氧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中35℃下的高浓度CH4平均氧化速率最大,是5℃下的3倍。土壤在25~35℃下氧化高浓度CH4最大平均速率大小顺序为江西水稻土>河北潮土>安徽水稻土>吉林暗棕壤。通过本实验得出,温度是影响土壤氧化CH4的重要因素,高温(25~35℃)较低温(5~15℃)适合土壤CH4氧化;旱地与水田都拥有较强的氧化CH4的能力。本研究将为农耕区土壤碳库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江丽珍冯海艳蒋宏忱杨忠芳王诚煜李淼夏学齐张彩香
关键词:甲烷甲烷氧化温度
大别山碰撞后花岗岩锆石包裹物研究——对埃达克质岩源区及熔融深度的制约被引量:1
2014年
大陆型埃达克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科学问题。大别地区发育有典型的加厚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实验岩石学研究均表明,若这些埃达克质岩确来自加厚下地壳底部部分熔融,其残留相矿物应为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等高压矿物。本文对大别山埃达克质岩石和普通花岗岩中的锆石包裹物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鉴定,证实了埃达克质岩中锆石存在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白云母等矿物包裹物。如果这些矿物是与锆石在岩浆中共结晶形成的,这或可为大别山埃达克质岩的源区特征提供直接证据。
常铭吴洪杰李淼冯嘉何永胜
东北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16
2020年
为探究黑龙江省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该研究主要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以荒地为对照,研究了黑龙江省中部和西南部黑土区玉米、水稻、大豆及土豆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可培养细菌的数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土豆、水稻、大豆、玉米、荒地,但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荒地(2.18)、玉米(2.11)、土豆(2.00)、水稻(1.73)、大豆(1.49);2)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区微生物碳源利用程度大致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且氨基酸、糖类以及聚合物类是黑土微生物代谢的最主要碳源;玉米地土壤微生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3.18)、McIntosh指数(5.96)、丰富度指数(24.89)、及Simpson指数(0.95)比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高,而水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土豆、大豆与荒地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间无显著差别;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多样性,并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类型为糖类、氨基酸类和羧酸类,其中糖类尤为突出。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黑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黑土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贾鹏丽冯海艳李淼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壤微生物黑土区
中国典型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典型高纬度冻土区和高海拔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NM、TSA、R2A 3种培养基分离培养不同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用通用引物扩增分离的细菌16S rRNA基因,根据系统发育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6个样品中得到冻土土壤可培养细菌的菌落数量为4.70×103-2.57×105 cfu/g(土壤干重),根据不同的菌落形态分离出144株可培养细菌。纯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分析表明:我国高纬度冻土区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分别属于Firmicutes分支(59.52%)、Gammaproteobacteria分支(38.10%)、Betaproteobacteria分支(2.38%),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的菌株为该区域的三大优势菌群。我国高海拔冻土区土壤样品中分离细菌属于Gammaproteobacteria分支(89.22%)、Firmicutes分支(8.82%)和Bacteroidetes分支(1.96%)。优势菌群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我国高纬度冻土区和高海拔冻土区土壤具有较高的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不同类型冻土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不同。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我国冻土区土壤细菌资源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李淼冯海艳杨忠芳刘长征夏学齐王诚煜江丽珍蒋宏忱
关键词:冻土青藏高原RRNA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