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昕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使药
  • 1篇痛泻
  • 1篇痛泻要方
  • 1篇痛泻要方加减
  • 1篇黏膜
  • 1篇结肠
  • 1篇结肠黏膜
  • 1篇防风
  • 1篇UC
  • 1篇肠黏膜

机构

  • 1篇广东药学院

作者

  • 1篇郭嘉俊
  • 1篇张小灵
  • 1篇时军
  • 1篇李昕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痛泻要方加减防风对实验性UC大鼠结肠黏膜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中加减防风的分量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蛋白的影响,探讨防风在方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用50%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液复制大鼠UC模型,药物组按生药18,20,22 g·kg-1剂量,分别灌胃给予缺防风方、防风减半方及全方提取物,阳性组按0.3 g·kg-1剂量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灌胃体积均为10 m L·kg-1,空白组、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28 d。从大鼠体重变化、结肠组织黏膜损伤指数及结肠病理切片等方面考察痛泻要方加减防风的量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肉眼观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炎症和溃疡形成,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PAR-γ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痛泻要方全方组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量较防风减量组、缺防风组有明显升高,全方组及防风剂量减半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风作为痛泻要方的使药,有引导药物进入病变部位的作用,防风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痛泻要方对UC的治疗效果。
时军李昕张小灵郭嘉俊
关键词:痛泻要方防风使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