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Exendin-4 enhances autophagic activity in rat mesangial cells under high-glucose conditions
- Hyperglycemia-induced collagen I(Col-I)deposition by mesangial cells(MCs)is a key ev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
- 覃艳王涛曹萌翟倩倩朱云峰李燕
- 一例性幼稚并眼发育异常患者的病因分析
- 覃艳王涛翟倩倩朱云峰曹萌李燕
-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
- 2025年
- 目的: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探讨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UH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以及UHR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16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清尿酸(SUA)水平,并计算UHR。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NAFLD组(155例)和单纯T2DM组(61例)。根据UHR三份位数将患者分为U1组(UHR≤197.60)、U2组(197.60272.57),每组各72例,比较三组患者的NAFLD发生率。分析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评估UHR对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T2DM合并NAFLD组BMI、舒张压(DBP)、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SUA、UHR高于单纯T2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年龄、病程低于单纯T2DM组(均P<0.05)。U1组、U2组、U3组患者NAFLD患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年龄、病程、BMI、ALT、FPG、LDL-C、UHR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均P<0.05)。总人群和不同性别UHR对T2DM合并NAFLD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男性UHR的预测价值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UHR是T2DM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对T2DM合并NAFLD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男性患者UHR的预测价值高于女性。
- 高佳敏王涛朱云峰付瑞瑞洪彬翁孝刚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性别
- 不同糖代谢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冠心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分析三组患者的Hb A1c水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指数之间的关系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Hb A1c和三酰甘油(T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A1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Hb A1c、FPG、总胆固醇(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 A1c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相关性,是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朱云峰刘琼王涛翁孝刚曹萌尹清风
-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病变糖代谢
- 一例以性腺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征型小眼畸形的病因分析
- 覃艳王涛翟倩倩朱云峰曹萌李燕
- 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104例肥胖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达格列净片。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BMI、WC及血糖、胰岛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BMI、WC较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稳态胰岛素(HOMA-IR)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FINS)较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略高于对照组的7.69%,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T2DM患者能够减轻体重,调节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曹捷朱云峰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利拉鲁肽
- miR-199a-3p靶向CD151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究miR-199a-3p过表达靶向CD151对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99a-3p和CD151的靶向关系。构建CD151pcDNA载体过表达CD151,将miR-199a-3p mimic与pcDNA-CD151单独或联合转染至B-CPAP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Control组、miR-199a-3p mimic组、pcDNA-CD151组和miR-199a-3p mimic+pcDNA-CD151组。Br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分选检测细胞周期分布;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MMP-2、Ki-67、Cyclin D1、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CD151与miR-199a-3p存在靶向作用关系。与Control组比较,miR-199a-3p mimic组BrdU阳性细胞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G2/M、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侵袭细胞数降低,MMP-2、Ki-67、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cDNA-CD151组BrdU阳性细胞数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G2/M、G1期比例升高,S期比例降低,侵袭细胞数升高,MMP-2、Ki-67、Cyclin D1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升高。与pcDNACD151组比较,miR-199a-3p mimic+pcDNA-CD151组BrdU阳性细胞数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G2/M、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侵袭细胞数降低,MMP-2、Ki-67、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miR-199a-3p过表达靶向CD151抑制甲状腺癌B-CPAP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并诱导细胞凋亡。
- 覃艳赵可雷李燕朱云峰曹萌
- 关键词:甲状腺癌CD151上皮间质转化
- 黄芪多糖对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通过0.4μm孔径大小的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方式,将巨噬细胞种于上室,将脂肪细胞种于下室。实验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C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干预组(TNF-α组)和APS干预组(APS+TNF-α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巨噬细胞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TNF-α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iNOS和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α1(p-AMPKα1)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水平。同时,采用8μm孔径大小的Transwell小室共培养方式,结晶紫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的趋化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TNF-α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P<0.05),巨噬细胞中TNF-αmRNA、iNOS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p-AMPKα1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趋化巨噬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其中NC组iNOS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1.00±0.17)、(0.43±0.05),TNF-α组分别为(3.57±0.31)、(1.18±0.16)。与TNF-α组比较,APS+TNF-α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MCP-1水平显著降低(P<0.05),巨噬细胞中TNF-αmRNA、iNOS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MPKα1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趋化巨噬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其中TNF-α组iNOSmRNA和蛋白水平(3.57±0.31)、(1.18±0.16),APS+TNF-α组分别为(1.87±0.22)、(0.62±0.08)。结论APS可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 朱云峰覃艳曹萌翟倩倩李燕王涛
- 关键词:脂肪组织黄芪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巨噬细胞
- 一例低钙血症并身材矮小患者的病因分析
- 覃艳索新华王涛曹萌翟倩倩朱云峰
- 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脂代谢及肝脏脂肪沉淀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血糖、血脂等指标变化、肝脏脂肪沉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等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37±1.12)mmol/L、(6.57±1.02)mmol/L、(5.01±0.56)%、(1.72±0.59)mmol/L、(5.01±1.06)mmol/L、(2.33±0.54)mmol/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脂肪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脂肪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数值分别为(190.95±38.26)dB/m、(5.46±2.54)k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改善其血脂、血糖水平,降低肝脏脂肪沉积,且安全可靠。
- 朱云峰王涛覃艳
- 关键词:利拉鲁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