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俊

作品数:1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篇铁矿
  • 1篇鲕状赤铁矿
  • 1篇相态
  • 1篇相态变化
  • 1篇赤铁矿
  • 1篇磁化
  • 1篇磁化焙烧

机构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1篇罗立群
  • 1篇陈敏
  • 1篇徐俊
  • 1篇杨铖
  • 1篇刘斌

传媒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鲕状赤铁矿的磁化焙烧特性与转化过程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以鄂西某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考察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物料粒度等因素对磁化焙烧效果的影响,利用X线衍射(XRD)定量分析技术,结合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等手段,探讨鲕状赤铁矿物的磁化焙烧特性、相态转化及焙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铁鲕粒多数由粒径为1~2μm的致密同心外形壳和10μm的多孔状、似针铁矿的小颗粒包裹而成,中间夹带有黏土状的高岭石;对含铁(TFe)49.02%的鲕状赤铁矿,在800℃和60 min的焙烧条件下获得含铁为56.74%,铁回收率为95.54%的较优结果,物料粒度对磁化焙烧矿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当温度≤800℃时,很少发生过还原生成Fe O和Fe2Si O4,但含磷与含硅矿物均有相变;当温度为900℃时,生成Fe O的质量分数达23.61%,形成弱磁性的Fe3O4-Fe O固熔体,不利于焙烧矿的弱磁选分离。磁化焙烧过程仅改变铁相,而鲕粒结构未变,磁化还原由表及里受扩散作用控制,与鲕粒粒径和致密度密切相关。
罗立群陈敏杨铖徐俊刘斌
关键词:鲕状赤铁矿磁化焙烧相态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