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升 作品数:46 被引量:275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Adobe Illustrator绘图软件在腧穴相关解剖结构示意图绘制中的应用——以手足厥阴经五输穴为例 被引量:3 2021年 示意图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的构图方式有效且清晰地展示出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作为较早的交叉学科发展的直观体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现代绘图工具的不断涌现,在生命科学文献中所看到示意图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全面提升。相比之下,示意图的水准在针灸学领域显得有所滞后。为了有效提升针灸学领域示意图的绘制水平,本研究以人体手足厥阴经五输穴相关解剖学结构为例,运用Adobe Illustrator绘图软件从体表、骨骼、神经和动静脉几个方面尝试绘制矢量图。通过示意图的绘制,我们总结了简单易学的绘制流程、应用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期待这些方法在今后针灸研究工作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邹玲 苏雨昕 郭亚婷 白万柱 徐东升关键词:图像软件 五输穴 神经解剖 P物质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局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P物质(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心包经五输穴中井、荥、输、经、合每个腧穴局部皮肤中的显微结构特征,揭示不同腧穴之间神经支配的差异。方法:将6只正常大鼠用4%多聚甲醛经过心脏灌流后取下"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穴区局部皮肤组织,制成20μm厚的矢状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其中SP标记神经纤维,鬼笔环肽用于标记皮肤的各层组织以及血管样结构,然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对所标记的组织标本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从整体显微结构上看,SP主要标记的是皮肤组织中的细神经纤维。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浅层的表皮和真皮层以游离的单纤维方式存在,在深层的皮下组织中则以神经纤维束的方式存在。通过计数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各穴区浅层中游离神经纤维的数量和长度,观察到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中冲"和"劳宫"穴区之间的分布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陵""间使""曲泽"各穴区之间的分布密度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前面2个穴中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它们在后面3个穴中的分布密度(P<0.01)。同时,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多与血管样结构伴行。结论:本研究表明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各穴区皮肤中的分布密度从肢体远端到近端呈减少的趋势,从神经纤维的数量上反映出了不同穴区神经支配的相对特异性。 张知云 徐东升 崔晶晶 张坤 景向红 白万柱关键词:五输穴 心包经 P物质 神经纤维 穴位特异性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针灸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8年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应用于针灸形态学方面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并成为从组织学角度探讨腧穴结构和针灸效应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于LSCM的技术优势,针灸形态学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我们对腧穴和经络相关的组织结构以及针灸引起的组织化学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了让LSCM在针灸形态学研究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本文将对以往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在技术层面上给出具体建议。期待LSCM技术能够被整合到更多的针灸实验研究中,为揭示针灸的作用机制提供更有力的形态学依据。 王佳 高琪 徐东升 张知云 崔晶晶 白万柱关键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针灸 形态学 可视化 神经示踪技术用于实验针灸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收集关于神经示踪技术应用于实验针灸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其在腧穴、经脉、脏腑等方面的应用状况。方法:本研究以"示踪技术OR神经示踪技术OR示踪剂OR神经示踪剂OR示踪OR神经示踪"和"针灸OR针刺OR电针OR耳针OR眼针OR经脉OR穴区OR腧穴OR穴位注射"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7)、万方数据知识平台(Wan-Fang Data,1990-2017)、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 Date,1989-2017);以"neural tracing technique OR neuroanatomical tracing OR neuronal tracers"and"acupuncture OR electroacupuncture OR auricular acupuncture OR eye acupuncture OR meridians OR acupuncture points OR acupoint injection"为关键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1997-2017)。结果:共收录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94篇。其中使用最多的神经示踪剂是辣根过氧化物酶和霍乱毒素亚单位B,采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家兔、猫和猴等,示踪剂的注射部位以腧穴居多。示踪剂注射后动物的存活时间从1 d到12周不等,所标记的神经成分包括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系统相关的神经元及其神经纤维。这些文献主要揭示了腧穴和脏腑的神经支配具有区域性和节段性特征,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神经解剖学联系,而其相关的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化学特征(通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针灸作用途径密切相关。结论:应用神经示踪技术可以从神经通路/环路及其相关化学性质等不同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针灸的作用途径,这也为该项技术在将来的实验针灸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王佳 崔晶晶 哈丽娟 佘琛 徐东升 景向红 喻晓春 白万柱关键词:针灸 腧穴 内脏 神经解剖学 刮痧对大鼠局部皮肤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运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揭示刮痧对局部皮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依据观测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正常组、刮痧后即刻、1天、3天、5天共5组,每组5只,先剔除背毛暴露出脊柱两侧皮肤,刮痧组大鼠用平补平泻... 王莹莹 徐东升 白万柱 杨金生关键词:刮痧 形态学 免疫组织化学 安全性 大鼠'太冲'穴区局部血管的显微特征 目的: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腧穴局部血管显微结构和分布特征,探讨腧穴与血管的关系.
方法:正常SD大鼠用4%多聚甲醛经过心脏灌流后取下'太冲'穴区局部组织,制成20μm或40μm厚的水平或纵向组织切片,用鬼笔环肽(... 徐东升 张坤 崔晶晶 白万柱关键词:血管分布 显微结构 文献传递 一种动物穴位切片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本申请涉及组织切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动物穴位切片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穴位标记、体位固定、心脏灌流、离断肢体并浸泡固定、脱钙修整、切片、免疫荧光染色以及透明化处理;本发明的穴位切片包含骨组织,通过获取动物上肢或... 王雨晴 崔晶晶 高俊虹 王佳 苏雨昕 徐东升 刘一寒条件性基因编辑动物和病毒载体在针灸实验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2023年 条件性基因编辑动物和病毒载体作为有效的科研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等研究领域。近年来它们在针灸实验研究中也得到了应用,成为从神经系统到特定分子层面更好地揭示针灸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为了增进对条件性基因编辑动物和病毒载体的了解,本文在分析这两种工具特征和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二者在针灸实验研究方面的具体应用,探讨它们今后在针灸实验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刘一寒 崔晶晶 李宇清 徐东升 陈淑萍 白万柱关键词:针灸 病毒载体 血清素阳性细胞在大鼠“内庭”“足三里”“伏兔”穴区皮肤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血清素在大鼠后肢不同穴区局部组织中特定细胞上的表达,探讨腧穴之间组织学上的差异。方法:以6只正常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选取其后肢"内庭""足三里"和"伏兔"为代表穴区。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每个穴区局部组织进行染色,所选用的抗体和生物学标记物包括血清素、鬼笔环肽、核酸特异性荧光染料DAPI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采用共聚焦显微镜对标记的穴区组织进行观察,并分析血清素阳性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血清素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穴区的真皮和皮下组织,在真皮浅层接近表皮的部位呈扁平或不规则形,在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主要呈圆形和椭圆形而且集中分布在鬼笔环肽标记的血管样结构周围,在CGRP阳性神经纤维周围亦有大量分布。血清素阳性细胞以"内庭"穴区居多,"足三里"和"伏兔"穴区依次减少(P<0.01)。结论:皮肤血清素阳性细胞是不同穴区局部组织中的重要细胞成分,而且依穴区所在部位的不同存在数量上的差异。提示针刺对血清素发挥调节作用的强弱可能与选取腧穴所在部位血清素阳性细胞的数量有关。 崔晶晶 王慧 徐东升 佘琛 王佳 吴爽 景向红 喻晓春 白万柱关键词:腧穴 血清素 皮肤 大鼠大脑皮层运动区生物素化葡聚糖胺神经示踪标记的全景和局部组织学观察 2025年 目的采用传统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iotinylated dextran amine,BDA)神经示踪技术结合全景和局部显微镜成像技术显示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M1)锥体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沿皮质脊髓束投射的详细组织学特征。方法使用脑立体定位系统将100 nL 10%(质量分数)BDA(相对分子质量10000)注射到大鼠M1脑区,通过全景组织扫描分析系统连续追踪BDA神经标记沿皮质脊髓束通路在脑和脊髓组织中的分布,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详细观察BDA神经标记的组织学特征。结果采用全景组织扫描分析系统更便于对BDA神经标记的总体分布进行观察,在M1注射点周围,BDA标记显示在第Ⅴ层锥体神经元胞体;在注射点对侧对应的M1脑区以及同侧的初级感觉皮层,BDA主要显示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同时伴有少量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区域,BDA均显示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包括神经纤维束和神经纤维终末,其投射区域有同侧的纹状体、丘脑、内囊、大脑脚和脑桥,以及经脑干锥体交叉后到达对侧的脊髓。在此基础上,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及其三维重建操作系统可以实现对BDA神经标记的局部显微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解析,其中包括逆行标记的神经元胞体、树突及其树突棘,以及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及其终末。结论传统的BDA神经示踪技术与全景组织扫描分析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成为从全景到局部对长投射神经环路观察和解析的有效途径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陆嘉盈 徐东升 崔晶晶 王雨晴 苏雨昕 刘一寒 王佳 白万柱关键词:运动皮层 神经环路 皮质脊髓束 全景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