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科峰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腰椎
  • 1篇单侧
  • 1篇短节段
  • 1篇短节段固定
  • 1篇多糖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腰椎侧凸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脂多糖
  • 1篇入路
  • 1篇突出症
  • 1篇退变
  • 1篇退变性
  • 1篇退变性腰椎
  • 1篇退变性腰椎侧...
  • 1篇盘移位
  • 1篇皮素

机构

  • 4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济宁医学院

作者

  • 4篇张科峰
  • 3篇吕超亮
  • 1篇高建文
  • 1篇陆继收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认知及矫形融合固定治疗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退变性腰椎侧凸是引起下腰背痛及下肢根性症状和间歇性跛行的常见原因之一,是近年来脊柱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热点。目的:主要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认知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手术治疗,椎弓根螺钉,degenerative scoliosis,interbody fusion,internal fixation,operative treatment,pediclescrew"为检索词,分别检索198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与退变性腰椎侧凸、腰椎滑脱症、脊柱不稳、脊柱侧凸、脊柱畸形等的相关文章。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摘选4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的主要适应证是椎间孔狭窄引起的腰背痛、下肢放射痛、麻木及跛行;(2)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仔细评估主要症状和潜在的疾病,不仅要减轻症状,而且要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3)由于手术后侧凸的进展,单纯减压术通常不能治愈;在Cobb角较小、旋转畸形最小、冠状位和矢状位不平衡较轻的情况下,可采用减压加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在较大的Cobb角和冠状矢状不平衡的情况下,可选择减压加长节段矫形融合固定术;(4)任何用于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都有较高的并发症,因此在选择手术方法之前,应该仔细考虑患者手术的风险和获益。
张科峰刘阳张存鑫吕超亮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椎间融合内固定短节段固定长节段固定椎弓根螺钉
Wiltse入路单侧TLIF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Wiltse入路单侧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单间隙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92例,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Wiltse入路组及后正中入路组,每组46例。记录两组病人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椎间融合率、JOA腰痛评分及下肢痛VAS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Wiltse入路组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后正中入路组(t=20.93~30.15,P<0.05)。术后1年时,Wiltse入路组JOA及VAS评分显著优于后正中入路组(t=3.73、5.10,P<0.05),而两组椎间融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两种入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率相近,但Wiltse入路创伤更小,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更低。
高建文张科峰陆继收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
川陈皮素抑制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
2025年
背景:有研究证实,川陈皮素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和氧化还原失衡,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充分。目的:探讨川陈皮素抑制脂多糖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将第3代BV2小胶质细胞分3组处理: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不进行任何处理),脂多糖组加入10μg/mL脂多糖处理24 h,脂多糖+川陈皮素组加入20μmol/L川陈皮素处理6 h后加入10μg/mL脂多糖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qRT-PCR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核因子κB p65、p-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P<0.001);(2)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P<0.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P<0.01);(3)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升高(P<0.001,P<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降低(P<0.01,P<0.05);(4)与对照组比较,脂多糖组细胞内p-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升高(P<0.001);与脂多糖组比较,脂多糖+川陈皮素组细胞内p-核因子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表达降低(P<0.001);(5)结果表明,川陈皮素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迟文鑫张存鑫高凯吕超亮张科峰
关键词:川陈皮素核因子ΚB小胶质细胞脂多糖活性氧炎性因子
脊柱内镜在腰椎椎间孔成形技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随着微创概念在临床实践中的发展及器械设备的不断演进,脊柱内镜技术已由盲视技术更迭为可视技术,其以切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与开放手术相当的临床疗效而获得广泛认可,脊柱内镜的适应症也逐渐拓宽,已普遍应用于多种腰椎疾病的治疗中。椎间孔成形是侧路脊柱内镜技术的关键步骤,其通过靶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可视环境下利用多级工作套管按需多次成形,实现了对受压神经根的充分减压,椎间孔的成形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影响患者预后。本文通过查阅近年该领域相关文献,对脊柱内镜在腰椎椎间孔成形技术中应用的发展概况、椎间孔解剖、成形器械变迁、应用现状及该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指导临床治疗。
迟文鑫张存鑫吕超亮张科峰
关键词:微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