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电站
  • 4篇水电
  • 4篇水电站
  • 2篇水工
  • 2篇水工模型
  • 2篇水工模型试验
  • 2篇水力
  • 2篇水力学
  • 2篇消能
  • 2篇冲刷
  • 1篇电站厂房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岩体
  • 1篇水电站厂房
  • 1篇水建筑物
  • 1篇体型优化
  • 1篇体型优化设计
  • 1篇挑流
  • 1篇挑流消能
  • 1篇潘口水电站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水电工程...
  • 1篇浙江华电乌溪...

作者

  • 5篇尹浩
  • 3篇王均星
  • 1篇胡伟
  • 1篇高宇
  • 1篇黄小春
  • 1篇童玉田
  • 1篇陈晓勇
  • 1篇王赟
  • 1篇刘金秀
  • 1篇杜泽金

传媒

  • 2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长江
  • 1篇水电与新能源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潘口水电站进水口结构体型优化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介绍了潘口水电站进水口结构体型优化设计情况。优化方案将挡水胸墙位置下移并与闸室段形成结构整体,顶板采用圆弧曲线与闸室孔口直接相连,中墩通过联系梁和支撑结构与边墩、胸墙相连。与原设计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使结构布置简化且受力明确。根据计算成果,采用非杆系混凝土结构的线弹性应力图形法,确定了进水口底板的配筋形式。
尹浩胡伟高宇
关键词:体型优化进水口潘口水电站
湖南镇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湖南镇水电站扩容后,优选闸门开启组合及评估新水力边界条件下局部冲刷对电站枢纽安全的影响,是电站运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水工模型试验为手段观测了不同的闸门开启组合下的水舌扩散状态及其对下游电站的影响、泄洪对工程扩建前后下游河道的冲刷状况,以此制定了最优的闸门开启组合、对扩建后大坝受冲刷影响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工程保护措施。这些成果为水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均星陈晓勇尹浩童玉田
关键词:水力学水工模型试验扩散角
挑流消能冲坑内基岩体的动力分析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宏观上挑流消能中下游河床冲刷坑的形成,主要是入射水流的冲击能力与河床基岩的抗冲能力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入射水流是以低频紊动的脉动水流为主,而河床基岩的抗冲能力,主要由岩体的强度及其振动特性确定。一般情况下,下游河床基岩在水流脉动的作用下,发生低应力断裂,最后出穴而去,形成冲坑。
邹鹏飞王均星尹浩
关键词:水力学挑流消能动力分析冲刷坑
古学水电站厂房基础处理方案研究
2014年
介绍了古学水电站厂房基础处理的研究过程。结合厂房基础地质条件、厂房布置要求、施工条件、工程投资等因素提出了柔性基础处理方案和刚性基础处理方案,通过各方案的计算成果、技术经济比较,选取了刚性基础处理方案中的桩基础处理方式作为厂房基础处理方案,并依据相应的规范进行了桩基设计,确定了桩基布置方式和配筋方式,并已应用于工程施工。
尹浩黄小春王赟
关键词:桩基础
龙开口水电站的泄洪消能防冲试验被引量:6
2008年
龙开口水电站泄洪流量大且坝址处主河床狭窄,泄水建筑物布置在主河床,电站置于右岸紧靠泄水建筑物.对于此类工程,消能防冲是主要问题.以水工模型试验为手段,通过多个试验方案,研究了溢流坝和泄洪中孔的消能效果、挑射水流消能后与下游河道水流衔接问题、下游河床及两岸的冲刷情况以及电站尾水出口水面波动情况.经对比分析并综合考虑消能防冲与发电相互影响因素,提出最优枢纽布置方案和泄水建筑物结构型式,另外也为岸坡防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研究成果对大流量窄河床条件下的重力坝泄洪消能工程设计和同类型模型试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均星尹浩刘金秀杜泽金
关键词:水工模型试验泄水建筑物消能冲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