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程鹏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瘤蚜
  • 8篇茧蜂
  • 6篇苜蓿蚜
  • 5篇滞育
  • 2篇诱集
  • 2篇滞育诱导
  • 2篇立杆
  • 2篇昆虫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低温贮藏
  • 1篇电池
  • 1篇端部
  • 1篇野外
  • 1篇有效积温
  • 1篇幼虫
  • 1篇羽化
  • 1篇育苗
  • 1篇育苗盘
  • 1篇支撑杆

机构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3篇孙程鹏
  • 12篇刘爱萍
  • 6篇韩海斌
  • 4篇高书晶
  • 3篇徐林波
  • 2篇李钢铁
  • 2篇黄海广
  • 2篇王梦圆
  • 1篇崔智林
  • 1篇张礼生
  • 1篇任卫波
  • 1篇王宁
  • 1篇谭瑶
  • 1篇郭俊梅

传媒

  • 4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9篇201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田间羽化释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足柄瘤蚜茧蜂僵蚜田间羽化释放装置,包括箱体、箱盖和伸缩立杆;在箱盖上均匀设置有4个全透明的放大镜观察口和1个蜂蜜注射口,铁丝网挡板把箱体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面放置僵蚜羽化槽,下面放置回型水槽,在僵...
孙程鹏刘爱萍李钢铁韩海斌姜珊刘胜男
文献传递
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
一种便携式夜间昆虫活体采集装置,包括立杆、设置于立杆上部的捕虫笼及设置于立杆上的电控盒,捕虫笼包括上支撑钢圈、设置于上支撑钢圈上端的顶盖、位于上支撑钢圈下方的下支撑钢圈、设置于上支撑钢圈与下支撑钢圈之间的由纱网构成的笼体...
韩海斌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王宁张鹏飞孙程鹏李艳艳王梦圆刘胜男
文献传递
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滞育诱导、滞育储存:(1)滞育诱导是将茶足柄瘤蚜茧蜂高龄幼虫(3‑4龄)置于温度8‑10℃、光周期L8:D16的条件下进行诱导,待寄主苜蓿蚜形成僵蚜后即得到茶足柄瘤...
刘爱萍孙程鹏李钢铁任卫波高书晶徐林波张爱萍
文献传递
苜蓿蚜扩繁装置
一种苜蓿蚜扩繁装置,包括扩繁架及设置于扩繁架外侧的网罩,扩繁架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不同高度上的多层升降支撑板、设置于升降支撑板底面的植物补光灯、用于调节升降支撑板高度的升降驱动调节机构及设置于升降支撑板上端的育苗盘,升降...
孙程鹏刘爱萍李钢铁韩海斌姜珊
文献传递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诱导及其寄生苜蓿蚜僵蚜的低温贮藏被引量:3
2020年
为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人工诱导滞育的最佳条件,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和光周期处理对该蜂滞育诱导的影响,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滞育率来确定滞育僵蚜的最佳贮藏时间。结果显示:25℃下培养茶足柄瘤蚜茧蜂120 h达高龄幼虫时,对其进行滞育诱导,此时该蜂滞育率最高;表明高龄幼虫期是其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时期,蛹是该蜂的滞育虫态。在温度为8~16℃、光照时间为8~14 h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呈增加趋势,其中在8℃、光周期8 L∶16 D条件下其滞育率最高,为73.58%;当温度为16℃时,光照时间处于8~14 h范围内,该蜂不能进入滞育状态。在8℃下持续诱导30、40 d,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滞育率分别为72.38%和67.54%。在4℃下将滞育僵蚜贮藏90 d,与非滞育僵蚜相比,滞育僵蚜的羽化率和子代蜂的寄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冷藏120 d,滞育僵蚜的羽化率仍能达到69.64%。表明茶足柄瘤蚜茧蜂属低温短日照滞育型昆虫,最佳滞育诱导条件为25℃培育120 h后,转入8℃、8 L∶16 D环境中连续诱导30 d;滞育僵蚜在4℃下可储存90~120 d。
刘敏刘爱萍韩海斌孙程鹏黄海广陈国泽
关键词:滞育诱导低温贮藏
不同寄主植物对苜蓿蚜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Koch)]在蚕豆、豌豆、苜蓿3种寄主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内禀增长率、平均世代周期、种群加倍时间等主要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苜蓿蚜的存活率以蚕豆饲养的最大。蚕豆饲养的苜蓿蚜的产蚜量多于苜蓿饲养的。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以蚕豆上苜蓿蚜种群最高,其值分别为43.48和1.28;在豌豆上这2个参数最低,分别为28.65和1.19。苜蓿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在豌豆上最长(19.05 d),苜蓿次之(16.39 d),蚕豆最短(15.46 d)。蚕豆、豌豆和苜蓿上苜蓿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44、0.172和0.207。蚕豆上苜蓿蚜种群加倍时间为2.84 d。由此可见,3种寄主植物中,蚕豆是苜蓿蚜最适宜的寄主植物,而豌豆的适合度最低。
孙程鹏孙程鹏刘爱萍
关键词:苜蓿蚜生命表寄主植物
茶足柄瘤蚜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苜蓿蚜为繁殖寄主,在12、16、20、24、28、32℃6个恒定温度下,对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Cresson)]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2~28℃温度范围内,茶足柄瘤蚜茧蜂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当温度上升到32℃时,僵蚜至羽化阶段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其发育历期比28℃时延长了0.45 d,卵至僵蚜、卵至羽化阶段仍符合随温度升高趋于缩短的趋势。在12、16、.20、24、28、32℃温度条件下,卵至羽化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8.50、21.25、14.11、12.17、10.28 d和9.01 d。茶足柄瘤蚜茧蜂卵至僵蚜、僵蚜至羽化及卵至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5、6.25、5.36℃,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36.28、75.74、227.23日度。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建立了历期预测式和Logistic模型。
孙程鹏李钢铁刘爱萍
关键词: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与非滞育蛹体内主要生化物质浓度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本研究旨在明确茶足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 testaceipes滞育蛹与非滞育蛹体内生化物质浓度和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索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通过控制温光环境获得茶足柄瘤蚜茧蜂滞育蛹和非滞育蛹,并对滞育蛹设置不同滞育处理时间(滞育时间为30 d、45 d、60 d和75 d),最终共设置4个滞育处理与1个非滞育处理,分别测定蛹体内主要糖类、醇和蛋白等生化物质的浓度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3种保护酶的活性,并完成对比研究。总糖、海藻糖、甘油、总蛋白浓度在滞育蛹与非滞育蛹中存在显著差异,而糖原与山梨醇则没有明显差异。在滞育过程中POD,CAT和SOD活性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当滞育时间达到60 d时,酶活性最高。茶足柄瘤蚜茧蜂蛹由非滞育进入滞育状态过程中,通过调节自身生理代谢使其体内糖类、醇等有机物浓度升高,蛋白质浓度下降,保护酶活性明显增强,从而显著提高其抗低温的能力,以有效应对不利的环境条件。
刘敏孙程鹏黄海广刘爱萍韩海斌
关键词:生化物质
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
一种便携式野外夜间昆虫收集装置,包括底盘、直立设置于底盘下端的至少三根固定杆、可转动的连接于底盘上端的转盘、固定连接于转盘上端的立杆、通过连接架连接于立杆上部的集虫斗、位于集虫斗下端的集虫瓶、通过灯架连接于立杆上部的诱集...
韩海斌刘爱萍谭瑶张鹏飞牛文远王梦圆孙程鹏李艳艳崔智林刘胜男
文献传递
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培蚕豆规模化扩繁茶足柄瘤蚜茧蜂的方法,包括1)寄主植物的筛选,选择蚕豆作为扩繁的寄主植物;2)培育蚕豆,寄主植物快繁,利用水培的方式实现规模化快速培育;3)接蚜繁蚜,将生长期为20天的蚕豆苗接入苜蓿...
刘爱萍韩海斌张礼生孙程鹏徐林波高书晶黄海广郭俊梅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