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传永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多环芳烃
  • 2篇水稻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
  • 2篇分馏
  • 1篇单体碳同位素
  • 1篇稻根
  • 1篇动态过程
  • 1篇样品前处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生物富集
  • 1篇生物富集系数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土
  • 1篇水稻籽粒
  • 1篇同位素分馏
  • 1篇土壤系统

机构

  • 3篇南昌航空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焦杏春
  • 6篇叶传永
  • 4篇杨永亮
  • 2篇刘晓端
  • 2篇王广
  • 2篇王晓春
  • 2篇陈素华
  • 2篇武振艳
  • 1篇罗松光
  • 1篇刘煜
  • 1篇安丽华
  • 1篇曹红英

传媒

  • 5篇岩矿测试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鄱阳湖龙口地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气相色谱仪(GC—ECD)测定鄱阳湖龙口地区4个沉积物柱样中有机氯农药含量。结果表明,4个沉积物柱样间有机氯农药含量差异显著,总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为7.78~93.7ng/g,总六六六(∑HCHs)含量为0.73~39.6ng/g,总滴滴涕(∑DDTs)的含量为2.44~49.4ng/g。与国内其他同类样品相比,研究区各化合物的含量水平明显偏高;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和OCPs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与沉积物风险评估值对比,鄱阳湖龙口地区的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叶传永陈素华焦杏春
关键词:鄱阳湖有机氯农药
作物根系-土壤系统中滴滴涕类化合物动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植物-土壤系统中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的动态情况及影响因素,开展了野外与室内相结合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环境介质,农田土壤对以油菜和玉米为代表的作物中滴滴涕类化合物(DDTs)的富集起主要作用;油菜和玉米农作物根系和根际土中滴滴涕的浓度分别呈现增加和降低的动态。提高根表面积可以增加作物根系对DDTs的富集,并且在相同暴露条件下,根表面积的作用要大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作用。
焦杏春叶传永杨永亮安丽华
轮作条件下水稻-土壤系统多环芳烃的动态过程被引量:1
2010年
探讨了在水稻收割-土地闲置-次年再种植水稻的轮作期间,水稻根系-土壤系统中多环芳烃的动态变化情况,尝试分析了轮作状态下水稻根系对水稻土多环芳烃的清除作用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轮作期间,水稻根系中的ΣPAHs动态与空气、颗粒物等环境介质ΣPAHs相关性不明显(r<0.7,p>0.1),与根际土ΣPAHs呈负相关关系(r=0.7,p<0.1),与根系表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p<0.05).说明水稻根系中的ΣPAHs动态并未依赖于其它环境介质中ΣPAHs的改变,而是根据其生长状况直接吸附和吸收来自土壤的ΣPAHs.从水稻籽粒中ΣPAHs含量看,水稻对土壤多环芳烃的吸收并不影响人类的安全食用.水稻土中的ΣPAHs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在水稻进入收割期时都显著降低,经过轮作进入来年的再种植期后,又因为施用有机肥、外源输送等途径使土壤TOC和ΣPAHs增加.
焦杏春叶传永陈素华杨永亮武振艳
关键词:多环芳烃轮作水稻根水稻土
多环芳烃在水稻籽粒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介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江西南昌某郊区采集的成熟期(2008年9月)和收割期(2008年10月)的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情况,并与同时期的环境介质(土壤、空气气相以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情况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籽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平均为(74.8±13.6)ng/g,水稻土壤中∑PAHs含量平均为(203.7±14.3)ng/g,空气气相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68.25 ng/m3,以3环和4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颗粒物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42.28 ng/m3,以4环、5环和6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各介质多环芳烃含量在国内同类地区中均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将多环芳烃在水稻籽粒和各个介质之间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化合物的辛醇分配系数KOC、KOA作对数变换后比较,发现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水稻土和空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没有太大关系;而与空气气相中的多环芳烃关系较明显,证实了前人得到的气相化合物对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分配起着主要贡献的研究结论。
焦杏春叶传永武振艳罗松光刘煜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稻籽粒生物富集系数环境介质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探析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植物降解过程被引量:9
2014年
长期以来,研究者在探讨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及修复过程中,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对化合物的降解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前人尝试用投加实验、对比采用降解措施前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模型计算等方法研究PAHs的降解过程,其结果常互相矛盾,或不能真实反映复杂的实际环境。本文应用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农田土壤中PAHs的植物降解过程进行定量表征,采集了某地农田表土作为供试土壤,选择玉米作为供试作物,开展了作物对土壤中PAHs降解及消除过程的研究。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所用的玉米原始土及分4批收集的空白土、根际土、非根际土样品中16种PAHs的浓度总和(∑PAHs)平均分别为380.8 ng/g、(281.5±34.7)ng/g、(272.2±11.6)ng/g和(299.8±37.9)ng/g;玉米生长期间,各土壤样品的∑PAHs均比原始土壤有所下降,但除3环以下化合物(萘、苊烯、苊、芴、菲、蒽)外,其他化合物并未随玉米的生长表现出显著趋势。与玉米根、叶倾向于富集低环PAHs化合物相对应,可以判断植物对土壤中的低环化合物去除作用最为显著。各采样时期玉米根际土、非根际土和空白土壤样品中PAHs单体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在-34.31‰^-23.95‰之间,且除芘外的其他化合物的δ13C值随时间呈现逐步变轻的趋势,波动值位于-9.0‰^-0.6‰之间;本文对于PAHs单体化合物,尤其是4、5环化合物,在玉米降解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浓度变化之间未发现明显关系。考虑3环以下的PAHs化合物更倾向于被降解和清除,且其碳、氢同位素分馏情况更容易被观察到,因此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更有助于探明该类单体PAHs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焦杏春王广叶传永曹红英王晓春杨永亮刘晓端
关键词: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同位素分馏
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多环芳烃标准样品连续和穿插进样相结合的方式,检验了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仪(GC-C-IRMS)测定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观察了测定过程中色谱柱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出峰面积和分离程度是影响化合物δ13C平行性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次实验,分析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多环芳烃各个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的分馏情况,包括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硅胶柱等净化过程,以及旋转蒸发和氮气吹扫等浓缩过程。实验表明,各前处理过程中样品内多环芳烃的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均不明显,其中硅胶柱净化过程相比GPC过程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δ13C影响较大,但总体上仍未超过未处理标样δ13C值的2倍标准偏差范围。旋转蒸发和氮吹过程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δ13C影响程度相当,都位于未处理标样δ13C值1倍标准偏差以内的水平。
焦杏春王广叶传永刘晓端杨永亮王晓春
关键词:多环芳烃样品前处理稳定碳同位素分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