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秋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研究
  • 1篇电针
  • 1篇修饰
  • 1篇修饰后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运动诱发电位
  • 1篇早期肾脏损伤
  • 1篇神经源
  • 1篇神经源性膀胱
  • 1篇神经源性膀胱...
  • 1篇肾脏
  • 1篇肾脏损伤
  • 1篇尿酶
  • 1篇基因
  • 1篇脊髓半横断
  • 1篇脊髓半横断损...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机构

  • 3篇潍坊医学院
  • 2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3篇王晓萃
  • 3篇刘玉秋
  • 3篇纪萌
  • 2篇吴金生
  • 1篇李鑫
  • 1篇金成文
  • 1篇魏志新
  • 1篇方震
  • 1篇郭清清
  • 1篇刘倩倩
  • 1篇赵颖
  • 1篇刘士伟

传媒

  • 2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 d、7 d、14 d、21 d、30 d、60 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 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 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 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纪萌刘玉秋赵京杰金成文李鑫魏志新王晓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NF基因脊髓损伤电生理
尿酶NAG检测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所致肾脏损伤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尿酶NAG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所致肾脏损伤的意义。方法 1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6只,假手术组(只切徐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6只,SCI组(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改良Allen's法造模)6只。取清洁中段尿液检测造模前1d、造模后8h,1d,3d,7d,14d尿液中尿酶NAG、尿微量蛋白(mAld)、肌酐(Cr),收集除造模后8h外所有时点24h尿液,检测24h总蛋白(mTP)的含量变化,为消除尿量及尿流率对个别数据结果的影响,所有结果均以NAG/Cr,mAlb/Cr,mTP/Cr来表示。结果 SCI组术后8h NAG/Cr即开始较SCI术前1d显著升高(P<0.05);SCI组术后1d mAlb/Cr即开始较术前1d显著升高(P<0.05);SCI组术后3d开始较术前1d显著升高(P<0.05);SCI组术后14dNAG/Cr与术前1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酶NAG活性水平变化敏感于尿微量蛋白(mAld)和24h总蛋白(mTP)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及修复的监测指标。
纪萌赵京杰刘玉秋王晓萃吴金生
关键词:NAG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早期肾脏损伤脊髓损伤
电针在治疗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er大鼠4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电针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损伤治疗组(D组)。A,C两组不进行电针治疗,B,D两组进行电针治疗。所有组大鼠于术后1,3,7,14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斜板试验评定和测试大鼠后肢功能。14d后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所有组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B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C,D两组较A,B两组BBB评分明显减少,斜板角度明显降低,SEP和SEP的潜伏期延长,峰-峰值减小。1d时,BBB行为学评分和斜板试验A,B两组高于C,D组,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d时,A,B组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大于C,D两组;7d时,A,B两组结果趋于稳定,好于C,D两组;14d时,C,D两组结果明显变好,D组实验结果优于C组,且两组实验结果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电针在治疗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恢复。
赵京杰纪萌方震刘玉秋刘士伟郭清清赵颖刘倩倩王晓萃吴金生
关键词:脊髓半横断损伤电针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