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贺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网络
  • 2篇人口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居民点
  • 2篇可达性
  • 2篇复杂网
  • 2篇复杂网络
  • 2篇村居
  • 1篇地城
  • 1篇信息技术
  • 1篇信息技术课
  • 1篇信息技术课程
  • 1篇意愿
  • 1篇引力模型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院校
  • 1篇整治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地理...

作者

  • 14篇侯贺平
  • 7篇刘艳芳
  • 3篇李纪伟
  • 2篇刘耀林
  • 1篇武应霞
  • 1篇肖展春
  • 1篇邱卫宁
  • 1篇陈竹安
  • 1篇张杨
  • 1篇张曼
  • 1篇张龙冲
  • 1篇孔雪松
  • 1篇王德彩
  • 1篇张扬
  • 1篇贺三维
  • 1篇张秋玲
  • 1篇李成
  • 1篇刘璇
  • 1篇樊芳
  • 1篇梁俊红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测绘信息与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榴叶浸提液对6种常见牧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石榴(Punica granatum L.)叶浸提液对6种常见牧草的化感作用,以期为石榴林下复合种植牧草提供参考。【方法】以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鸭茅草(Dactylis glomerata L.)、黑麦草(Festuca ovina L.)、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6种常见牧草为受体,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5、0.025、0.005 g·mL^(-1))石榴叶片水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除鸭茅草、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的部分指标在低质量浓度的石榴叶片水提液下(0.005 g·mL^(-1))表现出化感促进作用外,大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且处理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结论】石榴叶浸提液对6种常见牧草均有化感作用,且表现出质量浓度效应,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对石榴叶片水提液的化感综合响应各异,利用所设置质量浓度下的总化感效应指数综合比较这6种牧草草种所受化感抑制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毛苕子>白三叶>黑麦草>鸭茅草>红三叶>狼尾草。
张曼单春燕陈志远王柳洁张少龙侯贺平李玉英张龙冲
关键词:水浸提液牧草种子化感作用
基于物元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是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为探讨物元模型在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基于物元模型,按照相关项目相关标准,从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等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成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在物元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居民点适宜度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鄂州市汀祖镇居民点建设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物元模型能够揭示单个评价指标的分异信息,适合用于鄂州市汀祖镇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评价。利用物元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度进行评价,将有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高效整合利用土地资源。
王山海刘艳芳侯贺平
关键词:物元模型
1990—2020年郑州城市扩张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通过刻画城市扩张时空特征,实现城市扩张精准管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对郑州1990—2020年城市扩张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扩张用地来源和人口经济弹性系数评价城市扩张效应。【结果】(1)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郑州城市扩张总体呈现“平稳—快速—趋缓”的趋势,中心城区主要向东部和南部扩张,郊区县市城市扩张主要偏向中心城区。(2)1990—2000年城市扩张主要为填充式或蔓延式为主的离散扩张,各辖区以中低速扩张为主;2000—2010年呈蔓延式或跳跃式为主的集聚扩张,各辖区多数为高速扩张;2010—2020年主要为蔓延式或跳跃式为主的离散扩张,各辖区均为中低速扩张。(3)研究期间郑州市耕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不断下降,其他建设用地转化比例持续上升,有利于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4)城市扩张的人口弹性指数和经济弹性指数变化表明城市用地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增强,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结论】研究对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蔡恩香寇紫薇孟珂张杨侯贺平
总体最小二乘求取AR(1)模型参数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最小二乘方法求取AR模型参数,引进总体最小二乘方法,通过AR模型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总体最小二乘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模型参数,具有更小的中误差。
张鹏杰邱卫宁侯贺平李成
关键词:最小二乘
基于改进辐射模型的乡镇人口流动网络研究被引量:31
2013年
乡镇尺度的人口流动联系和空间结构研究对统筹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空间可达性引入传统辐射模型进行参数修正,构建乡镇人口流动网络;从节点和社团结构以及无标度和小世界特征等方面,探讨在地域差异影响下人口流动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复杂网络特征,并以荆门市55个乡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荆门市乡镇人口流动网络的节点度分布以高发展水平乡镇为核心,呈现"一横二纵"的空间分异格局,与荆门市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存在极强的耦合关系;②全网包含四个社团,各社团内部联系紧密且空间结构特征各异,社团间联系相对松散。③受空间距离和地理环境影响,网络的无标度特征不够明显;④网络具有一定的小世界特征,整体联通性和局部集聚性较好。本文通过对传统模型进行方法改进,实现了异质空间下乡镇人口流动联系及分布的可视化表达,实例研究结果可为荆门市城镇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思路。
侯贺平刘艳芳李纪伟孔雪松
关键词:复杂网络可达性
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镇域网络化规划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城镇空间格局的新范式。从网络的角度研究镇域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和网络特征,对于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通过改进重力模型,构建了镇域社会经济联系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网络在结构、驱动力、中心性分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镇域网络化视角的规划对策,以期为镇域规划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刘璇刘艳芳张梦珂侯贺平
地方农林院校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年
在新农科建设的影响下,各地方农林院校的教学目标从理论知识培养转向信息技术型人才培养,这一过程需要对现代林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该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要与时代相结合,若教学模式不进行创新,则易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该文通过分析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从补充教学内容、构建完整教学体系;接轨科技发展、确保教学要求;推动政产学三方合作、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张秋玲侯贺平王德彩武应霞杨柳时礼源
关键词:农林院校教学改革
基于数字足迹的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22年
以携程旅行网站上发布的关于河南省景区旅行游记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A级景区旅游流网络中4A级及以上资源禀赋较高的景区与其他景区联系频繁,客流量最多的景区主要分布在洛阳、郑州、开封和焦作;龙门石窟、嵩山少林寺、白马寺、香严寺、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景区、万仙山风景区6个景区的节点中心性和结构洞分析排名靠前,资源优势显著,旅游吸引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位于网络的核心地位;河南省A级景区网络整体规模大但密度低,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节点对边缘节点的带动作用不强,凝聚子群在郑、汴、洛地区呈现集聚发展趋势,整体网络具有一定的流通性和集聚性,呈现小世界网络特征。
侯贺平王靓任婉倩贾淑芳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A级景区网络结构
湖北省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化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3
2014年
针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表征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土地城镇化率,并以人口城镇化率为基础结合城乡用地水平构建了其理想值,借助Logistic城镇化过程模型分析了土地与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湖北省为例进行理论验证,根据理想值对各区县进行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并从社会经济和地理空间两方面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比重、人口城镇化率和地形条件是土地城镇化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基于空间自相关性的热点分析表明,土地城镇化热点地区周围的土地城镇化率往往偏高。因此,可依据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地形条件等因素制定差别化的城乡用地政策,并借助空间分析手段识别重点监控区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刘耀林李纪伟侯贺平刘艳芳
关键词: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LOGISTIC模型空间自相关
不同模型在镇域空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与比较分析——以湖北省大冶市为例被引量:12
2014年
镇域尺度的空间相互作用研究对促进城乡统筹和城镇体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最新研究成果,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镇域空间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探索,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可达性的辐射模型,并与传统重力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以大冶市16个乡镇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辐射模型与实测数据的相似度较高,可以更好地反映镇域空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2两种模拟方法在体现空间相互作用的方向性以及结构特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3辐射模型中影响范围的引入以及空间可达性对区域异质性的体现是其与重力模型的主要区别。
侯贺平刘艳芳李纪伟贺三维
关键词:可达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