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彦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北方电子设备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更多>>
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 被引量:7 2011年 提出漫射红外成像-多点标校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在激光远场距离处设置漫反射靶板,用成像探测器摄取经靶面漫射的脉冲强激光光斑图像;在靶面中心处挖小孔,孔后放置能量探测器实时测量激光脉宽和峰值功率。同时对整个激光光斑图像进行能量定标,进而得出远场脉冲强激光的实际空间能量/功率分布、总能量,以及相应的光束质量参数。应用该测量方法,对高能TEA CO2激光进行测量研究,测得其远场光束截面半径为80.2 mm,发散角为1.55 mrad。 叶征宇 宋海平 王龙 王涛涛 于彦明 吕跃广 王智勇 蒋毅坚关键词:脉冲强激光 光束质量 远场光斑 时空非均匀采样下双基地MIMO雷达收发角及多普勒频率联合估计方法 被引量:6 2015年 该文针对发射阵列、接收阵列以及多级延迟器均为非均匀配置的双基地MIMO雷达,提出基于时域和空域二次自由度扩展的发射角、接收角以及多普勒频率估计的ESPRIT(Estimating Signal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基地MIMO雷达特殊的方向矢量特点(矩阵的Khatri-Rao积形式),对接收信号进行两次行置换以及去冗余处理,实现了时域和空域孔径自由度的二次扩展。然后对新数据进行时空"滑窗"处理,利用ESPRIT算法分别估计出目标的收发角以及多普勒频率。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阵元和延迟级数情况下,所提算法的估计性能优于四线性分解和多维ESPRIT算法,且能估计出更多的目标,此外,通过最小冗余配置,极大地降低了阵列和延迟器的配置需求,更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郑志东 方飞 袁红刚 于彦明 陶欢关键词:双基地MIMO雷达 激光敌我识别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2015年 激光技术以其自身特点及显著优势,受到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热门研究课题。文章简明论述了敌我识别系统的分类及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内外激光敌我识别系统的发展概况,以及当前几种先进的激光敌我识别系统,同时归纳总结了激光敌我识别技术和装备发展趋势。 于彦明 李勇 王晓 叶征宇 宋茂玉 刘金生关键词:激光 敌我识别 无人机在未来光电对抗中的初步思考 2013年 无人机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与极端重要性,其作战使命已从以往单纯对重要/时敏目标的光电/雷达成像监视/详查,逐步向“察打一体化”隐身突防、综合电子干扰、战场中继通信、空中运输甚至空中格斗等新的重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文章分析了国外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军事强国先进无人机的主要威胁,初步探讨无人机这一新平台在光电对抗攻防两大领域新的应用方式。 王龙 李勇 王晓 刘金生 于彦明 王涛涛关键词:无人机 光电对抗 攻防作战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空气耦合振动检测 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外差探测方式,建立了全光纤结构的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用来测量经空气传播耦合引起的散射体振动,以期感知振源振动信息。实验探索了散射体材料、固定方式和相对振源位置等对空气耦合振动的影响,得到了200~2700Hz频率范围内6种散射体振动响应特性曲线。结果表明:通过空气耦合引起的散射体振动,在相同振源振幅下,散射体振动的振幅一般随频率升高而升高;在材料、固定方式和相对振源位置等因素中,散射体材料对振动响应特性的影响是主要的,后两者只影响局部细节。 李斐斐 吴谨 赵志龙 王东蕾 叶征宇 于彦明关键词:激光技术 基于猫眼效应光电探测技术与装备发展初步分析 2015年 “猫眼效应”主动激光探测技术用激光束扫描前方阵地,通过检测激光回波,判定敌方光电无源观瞄设备隐藏位置,具有探测精度高,定位能力强和探测速度快等优势,该技术在反恐和军事侦察中有重要实用前景。文章分析了激光主动探测技术在反战场车载光电无源探测系统等军事应用上的迫切需求,介绍了国外激光主动探测装备发展概况,并初步梳理了“猫眼效应”主动激光探测关键技术和发展建议。 刘金生 王晓 李勇 于彦明 王涛涛 王龙关键词:猫眼效应 虚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