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刚峰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欧道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篇水分迁移
  • 1篇土路
  • 1篇土路基
  • 1篇路基
  • 1篇路基工程
  • 1篇模型试验
  • 1篇黄土路基
  • 1篇夹层
  • 1篇含水率

机构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交公路规划...
  • 1篇欧道明大学

作者

  • 1篇晏长根
  • 1篇石玉玲
  • 1篇邹群
  • 1篇万琪
  • 1篇马刚峰
  • 1篇许昱

传媒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年份

  • 1篇2016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砂夹层黄土路基水分迁移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以十天高速公路黄土路基为依托,基于土水势原理提出了在路基土层放置砂夹层来减小黄土层浸水沉陷的发展,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在黄土路基中部与底部设置砂夹层,模拟了路基毛细水上升、顶面渗水与边坡渗水的情况,分析了路基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并证实了砂夹层的减水阻渗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黄土路基模型初期水分迁移很快,中、后期迁移越来越慢;底部设置砂夹层的路基模块在地下水位上升32d内的体积含水率为24%-27%,纯黄土路基模块的中、下部(路基顶面0.5m以下)的体积含水率约为60%,水分最终的影响深度达到了1.2m;在纯黄土路基模块顶面渗水12d后,体积含水率均超过了60%,而在中部设置了砂夹层的路基模块在夹层下15cm处(路基顶面0.8m以下)的体积含水率小于40%,在25cm处体积含水率小于30%。可见,在压实黄土路基底部与中部设置砂夹层能够阻隔毛细水的上升和减缓水分下渗,减小了路基内部含水率,提高了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强度。
晏长根邹群许昱万琪石玉玲马刚峰
关键词:路基工程黄土路基含水率模型试验水分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