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明

作品数:16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企业
  • 4篇开放式创新
  • 3篇中心性
  • 2篇自立
  • 2篇自立自强
  • 2篇自强
  • 2篇绩效
  • 2篇创新绩效
  • 2篇创新网络
  • 1篇大战略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兴产业
  • 1篇新政
  • 1篇育种
  • 1篇知识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知识产权保护
  • 1篇知识分享
  • 1篇知识获取
  • 1篇知识基

机构

  • 15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陈志明
  • 2篇李源
  • 1篇高怡冰
  • 1篇刘城
  • 1篇张振刚
  • 1篇高晓波
  • 1篇林平凡

传媒

  • 5篇科技与金融
  • 3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南方经济
  • 1篇新经济导刊
  • 1篇管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基于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的视角被引量:5
2018年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产业、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学和创新活动呈现出开放式、网络化、全球化特征,服务业专业分工日益细化,服务业创新日益网络化,服务业跨界融合日益深化。流通企业创新模式也呈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从资源流动方向看,市场需求快速变动推动组织边界资源多向流动,促使流通企业传统封闭与单向引进资源的创新模式发生改变;从创新组织形式看,平台化、集成化特征日益明显,助力流通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做强产业。基于组织边界资源流动方向与创新组织形式整合视角,可将流通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细分为立体化服务、价值链整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跨界融合互通、双边市场耦合等五类。其中,立体化服务、价值链整合模式属于内向型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范围经济效应;解决方案供应商、跨界融合互通模式属于外向型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双边市场耦合模式融合平台化与集成化组织形式,属于由外到外开放式服务创新,产生交易与创新的复合价值。为实现上述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我国流通企业一定要奠定坚实的内部能力基础,构筑开放式服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立具有全球优势的服务价值链等。
陈志明
关键词:集成化平台化
着力强化枢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2024年
202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二十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从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等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积极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化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2023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列全国第一,其中企业创新指标排名自2017年以来稳居全国第一。
陈志明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指标排名科技创新主体市场化导向
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的关键在于优化企业创新生态
2024年
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以颠覆性技术和革命性创新为本质特征,有望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乃至支柱产业,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战场。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期广东发布未来电子信息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以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矩阵。
陈志明
关键词:产业集群新兴产业创新生态
创新驱动广东制造业有序转移
2022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七大战略之一。制造业有序转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制造业有序转移与承接的要求、模式和重点。落实好这个《指导意见》,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创新驱动广东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动力机制、主要特征以及实现路径。
陈志明
关键词:广东制造业《指导意见》动力机制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重要性评价——基于佛山市24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被引量:8
2019年
政策工具在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从企业获得感出发,通过对248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从政策工具分类来看,环境面、需求面政策工具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高于供给面政策工具;从政策类别来看,人才供给、营商环境类别政策的重要性最高;从政策内容来看,人才、资金政策在供给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营商环境政策在环境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市场开拓政策在需求面政策工具中的重要性最高。最后提出3点建议,包括从企业获得感出发提升技术创新政策工具的精准性、发挥技术创新政策工具动力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注重培育优越的创新发展环境等。
陈志明李波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构建了"知识连接—知识交互—创新绩效"概念模型,采取问卷调查法研究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1知识连接多样性与知识连接深度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连接多样性对两类创新绩效的影响均高于知识连接深度;2内向型创新、外向型创新对于企业获取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3企业通过内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而通过外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突破性创新绩效。
陈志明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企业创新绩效
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路径——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的视角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目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整合性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知识获取与产品内分工整合视角,探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并提出4类融入路径。其中,专一化路径强调全球产业链上下游长期交互式学习机制建立生产制造领域的专业化优势;链条升级路径注重正式、离散的全球研发机制驱动企业所处产业链环节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差异化路径侧重同行或跨界深度交互式学习机制发展产品本地市场竞争力;市场领先路径突出正式、“以我为主”的研发机制形成全球市场领先优势。最后从战略投入、能力构建、路径选择、价值实现等方面提出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4点建议。
陈志明
关键词:知识获取产品内分工
全球创新网络的特征、类型与启示被引量:6
2018年
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知识全球化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产业加速融合等时代背景下,全球生产网络逐渐演变形成全球创新网络。全球创新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区域、企业乃至个体解决知识资源分布非均衡难题,以及满足创新过程中所需隐性与显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及实践,对全球创新网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界定,归纳了全球创新网络的四大主要特征,即权利非对称、治理结构多样、知识分享以及价值实现。同时,根据网络构建主体的差异性,将全球创新网络划分为国际组织、产业组织、平台组织以及群体组织创新网络四类,分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网络的内涵、构成与作用。最后,提出全球创新网络发展背景下我国企业创新的若干启示,包括从商品全球化向创新全球化战略转变、从聚焦经营效率能力向构建适应全球竞争的网络创新能力转变,从简单引进创新向多样化创新策略转变。
陈志明
关键词:知识分享
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三个维度
2023年
科技自立自强是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在推进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其概念的时代意蕴、边界向度以及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的特征。从时代意蕴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把握科技与产业革命“机会窗口”交叠机遇的客观选择、构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工业大国竞争优势的现实之路以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从边界向度来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本质上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优化及效能提升,具有主攻方向的战略性、推进过程的系统性以及创新主体的整体性等特征。从实践路径来看,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遵循系统思维和方法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处理好制度与技术、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自主与开放等关系。
陈志明李源
企业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组织协作机制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5
2016年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国际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前沿。结合我国华南地区31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企业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以及包括决策中心性、规范化、联通性的组织协作机制的作用进行研究。实证结果显示:(1)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决策中心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但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规范化、联通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陈志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