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壮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岩墙
  • 2篇郯庐断裂
  • 2篇基性
  • 2篇基性岩
  • 2篇基性岩墙
  • 2篇拆沉
  • 2篇拆沉作用
  • 1篇断裂带
  • 1篇英文
  • 1篇中生代
  • 1篇郯庐断裂带
  • 1篇锆石
  • 1篇锆石U-PB...
  • 1篇裂带
  • 1篇白垩纪

机构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武警黄金第六...

作者

  • 2篇冯彩霞
  • 2篇刘燊
  • 2篇郭晓磊
  • 2篇郭壮
  • 2篇冯强
  • 1篇冯光英
  • 1篇徐梦婧
  • 1篇颜军
  • 1篇彭昊
  • 1篇李华侨

传媒

  • 1篇岩石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华北克拉通基性岩墙成因模式:来自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英文)被引量:4
2017年
本研究共涉及来自太行山和郯庐断裂岩浆带的12组基性岩墙群,岩墙群具体出露于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安徽省。研究中给出了新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基性岩墙测试数据。基性岩墙形成于128.1±1.2Ma与115.0±0.8Ma之间,且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另外,基性岩墙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个别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Pb和Th,亏损Nb、Ta和Ti,具有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56~0.7105),负的εNd(t)(-15.5^-12.4)、相对一致的初始Pb同位素比值(206Pb/204Pb=16.45~16.49、207Pb/204Pb=15.44~15.51、208Pb/204Pb=36.49~36.53)及较大的Nd模式年龄(tNd DM2=1.82~2.69Ga)。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墙来自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类似EM1)一定程度的(1.0%~5.0%)部分熔融,岩浆侵位前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受到少量地壳混染的影响。目前,关于华北克拉通破坏和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成因已有较多可能模式,本研究基性岩墙成因的新模式:古太平洋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的持续碰撞,导致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和地壳)加厚,并发生可能的榴辉岩化,并在一定时间发生拆沉作用。在新模式的制约下,导致了研究区中生代基性岩墙的产生和侵位。
刘燊冯彩霞冯光英徐梦婧郭晓磊冯强颜军郭壮
关键词:郯庐断裂基性岩墙白垩纪拆沉作用
郯庐断裂带中部基性岩墙成因:K-Ar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被引量:3
2016年
为查明郯庐断裂带中部基性岩墙的形成机制,对其开展了岩石学、K-Ar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基性岩墙属于碱性粗玄岩系列,且为晚中生代白垩纪(122.2±2.8~128.3±2.4Ma)岩浆活动的产物。基性岩墙主量素组成范围较窄,富集Rb、Ba、U、Pb和Eu、亏损Nb、Ta和Ti,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初始比值(0.7068~0.7104)和负的εNd(t)值(-15.2^-16.2)。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基性岩墙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低程度(<5.0%)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形成过程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同时受到一定程度太古-元古代物质混染作用的影响。富集源区形成机制与榴辉岩化下地壳拆沉作用及强烈的交代作用有密切的联系。
郭壮李华侨彭昊冯彩霞陈俊瑾刘燊郭晓磊冯强
关键词:基性岩墙中生代郯庐断裂拆沉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