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旭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污染
  • 4篇空气质量
  • 3篇颗粒物
  • 2篇决策支持
  • 2篇空气质量预报
  • 2篇雷达
  • 2篇环境管理
  • 2篇激光
  • 2篇激光雷达
  • 2篇大气环境
  • 2篇大气环境管理
  • 1篇典型污染
  • 1篇烟花爆竹
  • 1篇有机物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监测
  • 1篇源解析
  • 1篇湿沉降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启动条件

机构

  • 10篇安徽省环境监...
  • 6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耿天召
  • 10篇赵旭辉
  • 4篇朱余
  • 4篇程龙
  • 4篇董昊
  • 3篇王欢
  • 1篇胡淑恒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巢湖学院学报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肥市PM1.0污染特征及与PM2.5污染相关性被引量:5
2020年
对合肥市2014-2019年秋冬季节PM1.0、PM2.5、气象和理化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PM1.0质量浓度呈现年度波动性下降趋势,其中2015-2016年度变化最为显著。同一年度内,月度浓度同样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表现为11、2月PM1.0质量浓度相对较低,12、1月相对较高。无污染情形时(PM2.5浓度不高于75μg/m^3),PM1.0/PM2.5逐小时值相对平稳且比有污染情形(PM2.5浓度大于75μg/m^3)总体高约10%;有污染情形下,PM1.0/PM2.5小时值呈现较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9∶00呈现谷值,17∶00呈现峰值,日变化特征显著高于无污染情形。PM1.0质量浓度随着PM2.5级别的上升而逐渐增加,PM1.0/PM2.5值则呈减小的污染特征。严重污染时,PM1.0/PM2.5显著下降,PM1.0~2.5占比增加。传输型污染过程中,PM1.0与OC、PM2.5、SO4^2-等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污染来源主要为工业源、燃煤源、道路尘等,共占载荷为83.90%。本地累积型污染过程中,PM1.0与PM2.5、SO4^2-、Ba和Cu等呈现出较好相关性,污染来源主要为烟花爆竹与二次生成,共占载荷为87.94%。
耿天召赵旭辉童欢欢马啸
关键词:PM2.5
2015-2018年春节期间合肥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根据2015-2018年颗粒物浓度数据、颗粒物组分、激光雷达等资料,分析烟花爆竹燃放对合肥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烟花爆竹禁燃措施力度的加强,2018年合肥市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影响较2015-2017年显著下降,2018年春节期间PM10与PM2.5峰值浓度比2017年分别下降44. 4%和52. 9%,污染峰值容易出现在除夕和初一前后。春节期间合肥市大气污染总体上呈现自东北到西南逐渐减轻的趋势,周边县(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比城区更加严重。烟花爆竹的燃放导致空气中金属元素浓度和SO4^2-浓度明显增加,富集因子法发现呈现严重富集重金属元素Sr、Zn、Ba、Cu、Pb、Sn、Sb和其他元素(如K、As)。2018年烟花爆竹禁燃措施力度加强后,K、As、Sn、Sb元素富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较高消光系数对应的高度范围较2017年大幅减小,并且污染带厚度显著降低,城区依然可能存在外来污染传输的颗粒物下沉现象,周边大片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同样会导致被其包围的城区空气质量迅速恶化。
赵旭辉童欢欢董昊耿天召
关键词:烟花爆竹颗粒物激光雷达
2013-2016年合肥市PM10和PM2.5改善绩效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合肥市PM10和PM2.5浓度逐年下降,本文提出了基于PM10和PM2.5日均浓度不同分级水平下的分布特征和年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评估2013-2016年合肥市PM10和PM2.5改善绩效.研究结果显示:大气10条实施以来,合肥市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显著,已基本遏制污染加重态势,空气质量总体呈现趋好特征.PM10和PM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2016年比2013年分别下降27.8%和35.2%.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比例由2013年的26.1%下降至2016年的1.7%,其中,PM10日均浓度在0~50微克/立方米的天数和对全年浓度的贡献逐年增加,高于150微克/立方米的天数和对全年浓度的贡献逐年减少;PM2.5日均浓度在0~35微克/立方米的天数和对全年浓度的贡献逐年增加,高于75微克/立方米的天数和对全年浓度的贡献逐年减少.从空间来看,各区域PM10和PM2.5浓度均明显下降,污染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缓的区域污染形势.
耿天召季冕朱余王欢赵旭辉程龙董昊裘阅童欢欢
江淮地区秋季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结合2018年10月15—20日国控站点监测数据、气象资料及激光雷达走航观测结果,对江淮地区一次重度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利用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型定性分析了区域污染来源,分别基于激光雷达和空气站实测数据提出了外来源占比的估算方法,结合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的源解析结果,对比分析了外来源占比。以淮北市为例,结合NAQPMS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的PM2.5在线源解析结果,对比分析此次污染过程的行业来源。结果表明,本地污染累积时段,主要以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混合源为主(占比>70%);受北方污染输送时段,机动尾气占比显著升高,从19.4%(16日00:00)升至66.7%(17日11:00),淮北市、蚌埠市、合肥市3个城市污染物外来输送占比分别为52.2%~70.6%、48.8%~58.8%、41.5%~59.0%。
赵旭辉童欢欢王含月耿天召
关键词:源解析
构建以空气质量预报为核心的安徽省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本研究提出以大气立体监测、空气质量预报与环境管理决策为主线,以综合管理体系为指导,建立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五大平台,包括立体化监测网络、可视化业务会商、高性能计算环境、大气数据综合管理、污染源...
耿天召季冕朱余王欢董昊赵旭辉程龙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
文献传递
构建以空气质量预扳为核心的安徽省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究提出以大气立体监测、空气质量预报与环境管理决策为主线,以综合管理体系为指导,建立基础设施、技术支撑、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五大平台,包括立体化监测网络、可视化业务会商、高性能计算环境、大气数据综合管理、污染源排放...
耿天召季冕朱余王欢董吴赵旭辉程龙
关键词: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空气质量预报
风场对江淮地区颗粒物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文章根据江淮地区气象资料和污染物质量浓度资料,分析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江淮地区受PM_(2.5)污染程度高于PM_(10)。春季各风向所占比例较均匀,风速适中,较好的扩散条件使得空气优良比例居多;夏季主导风向转为东风至南风,携带较清洁西太平洋暖湿气流,使得空气优良比例较多;秋、冬季西北、北、东北风向所占比例较高,不良扩散条件和气流输送使得空气污染比例增高,占比达到55.6%。颗粒物对风速敏感程度分析研究表明,春、夏、冬季敏感风速较大,秋季较小;春、夏、冬季皖北与沿江城市的颗粒物对风速敏感程度较小,敏感风速为5.0~5.7 m/s,需要较大风速才具有强扩散和稀释能力;江淮之间及皖南对风速敏感程度较大,敏感风速为2.2~3.0 m/s,具有相对较好扩散和稀释能力。对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研究发现,风对空气污染过程起到促进作用,风速为2.0~4.0 m/s的偏北风将北方颗粒物运输至江淮地区,且主要为高空传输。
童欢欢赵旭辉耿天召张乔胡淑恒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空气质量风向风速
巢湖蓝藻预警监测启动条件的探讨
2016年
随着巢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015年巢湖蓝藻水华的爆发程度比往年明显增大,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确保巢湖流域饮用水安全,提高政府应对蓝藻水华的能力,加强巢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工作刻不容缓。笔者根据多年来蓝藻水华的发生规模和对近3年蓝藻水华应急监测的数据分析,将巢湖蓝藻预警监测分成3个级别。
唐晓先耿天召赵旭辉高芮
关键词:蓝藻预警巢湖
合肥市O_3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8年
为掌握合肥市大气环境中O_3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合肥市2013—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参数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O_3污染在夏、秋季节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域,呈显著的季节特征和日单峰性;O_3易在风速小于3.3 m·s-1、相对湿度介于50%~60%、地面气压低于1020 h Pa和日平均气温介于25~28℃的气象条件下出现浓度峰值;合肥市O_3浓度与NO2和VOCs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其中,烯烃、烷烃、芳香烃和炔烃对O_3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值依次减小.O_3浓度可通过前一日O_3浓度、相对湿度、平均气温、PM2.5、当日8:00风速、平均气压及NO2等参数建立良好的统计预报模型,非标准化可决系数R2高达0.559.
赵旭辉董昊季冕程龙耿天召
关键词:O3气象参数挥发性有机物
江淮地区湿沉降对颗粒物清除能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为了解单次降水总量、降水时长、降水前颗粒物质量浓度对颗粒物清除能力的影响,对江淮地区2017年气象资料与颗粒物质量浓度资料展开分析.分析江淮地区2017年ρ(PM_(2.5))、ρ(PM_(10))及降水特征,综合对比各季节不同单次降水总量对颗粒物的清除能力,对比不同季节、不同降水时段对颗粒物清除能力的变化特征,以及不同季节降水前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清除率对应阈值关系.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北部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南部,南部单次降水总量和降水总时长较北部高.单次降水总量越大对颗粒物的清除率越高.当单次降水总量大于1. 5 mm时,清除率提升最明显,并且秋、冬两季清除率高于春、夏两季;当单次降水总量低于1. 5 mm时,春、夏两季清除率高于秋、冬两季.总体上,降水对PM_(10)的清除率高于对PM_(2.5).降水时长对颗粒物的清除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秋两季存在降水时长阈值,分别为10和20 h.春季低于该阈值(10 h)清除率为正清除率,高于该阈值清除率为负清除率;秋季低于该阈值(20 h)清除率为负清除率,高于该阈值为正清除率.夏、冬两季总体表现为正清除率.分析降水前颗粒物质量浓度对清除率的影响得知,降水对PM_(2.5)清除率由负转正的阈值较PM_(10)低,并且冬、春两季清除率阈值较夏、秋两季高,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ρ(PM_(2.5))清除率阈值分别为35、15、25、30μg/m3,ρ(PM_(10))清除率阈值分别为60、50、60、60μg/m3.单次降水过程中颗粒物所处高度由2 200 m降至1 000 m,并且此次降水对非球形粒子清除效果明显,粒径在2. 5μm以下粒子质量浓度显著下降,其中,粒径在0. 7~1. 2和1. 5~2. 5μm粒子数浓度下降明显;另外,降水对颗粒物中NO3-和NH4+去除明显,并且降水后光学EC、光学OC及金属元素质量浓度和占比显著增长.研究显示,当冬季单次降水总量大于1. 5 mm,降水前ρ
耿天召童欢欢赵旭辉朱余
关键词:降水颗粒物清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