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龙

作品数:28 被引量:46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水稻
  • 10篇水稻产业
  • 5篇足迹
  • 4篇碳足迹
  • 3篇优质稻
  • 3篇生命周期
  • 3篇全球变暖
  • 3篇变暖
  • 2篇稻麦
  • 2篇稻米
  • 2篇稻区
  • 2篇稻作
  • 2篇优质稻米
  • 2篇油菜
  • 2篇生命周期评价
  • 2篇双季稻
  • 2篇水稻生产
  • 2篇农户
  • 2篇种业
  • 2篇文化

机构

  • 28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经济管理...
  • 1篇金华市农业科...

作者

  • 28篇纪龙
  • 25篇徐春春
  • 24篇方福平
  • 6篇周锡跃
  • 3篇李凤博
  • 2篇冯金飞
  • 1篇游艾青
  • 1篇赵全志
  • 1篇赵正洪
  • 1篇李俊杰
  • 1篇李建平
  • 1篇陈阜
  • 1篇黄见良
  • 1篇申红芳
  • 1篇陈光辉

传媒

  • 11篇中国稻米
  • 3篇中国农业资源...
  • 2篇作物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国际人才交流
  • 1篇生命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模式碳足迹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稻麦轮作是我国长江下游粮食主产区一种主要的种植制度,系统分析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构成对于实现该地区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生命周期法定量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足迹大小及组成,并进一步分析碳足迹影响因素。[结果](1)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单位产量、单位生物量、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50kgCO 2-eq/kg、0.22kgCO 2-eq/kg和0.22kgCO 2-eq/CNY。CH 4和N 2O排放、柴油、肥料为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系统碳排放主要来源,分别占稻麦生产碳足迹的65%、53%、11%~22%和15%~20%。(2)在调研的稻麦田中发现农资投入中氮肥的施用量和柴油消耗量都与碳足迹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种植规模与碳足迹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小规模稻麦种植相比,大规模稻麦种植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降低了7.4%和20.9%。(3)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可能受到农场规模、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管理实践的影响。[结论]发展稻麦轮作系统节肥、节水及免耕技术,构建规模化的低碳种植模式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模式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
陈中督李凤博冯金飞周锡跃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关键词:碳足迹稻麦轮作全球变暖
2022年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分析及2023年展望被引量:8
2023年
2022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因受灾有所下降,总产已连续12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先稳后涨,优质优价更加明显;大米进口量首次突破进口配额,出口量略有减少;品种审定数量明显减少,品质结构持续优化;经营规模有序扩大,社会化服务、绿色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预计2023年水稻面积小幅增加,单产保持稳定,大米市场稳步上行,优质稻较快发展,智慧稻作深入推进。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优质稻米
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油菜生产碳足迹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0
2019年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产区,系统分析油菜生产碳足迹对促进该地区农业低碳化生产与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及生产投入等统计资料数据,运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评价法定量分析2004—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生产碳足迹时空变化动态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产的碳足迹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2013年,为2177.6kg·hm^-2;肥料和人工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分别占总碳足迹的50.9%~53.1%和5.8%~8.4%。不同省份间油菜生产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单位面积碳足迹(CFa)和单位产量碳足迹(CFy)均较高,而湖南和江西两省的CFa和CFy均较低。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高产省CFa、CFy显著高于低产省,其中,氮肥、磷肥和复合肥产生的碳足迹值均显著高于低产省份,分别提高81.7%、81.2%和112.8%(P<0.05)。研究表明发展油菜生产节肥技术,加强机械一体化技术以减少人工成本是未来长江流域油菜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农业的重要举措。结果部分尽量详细些。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
关键词:碳足迹油菜全球变暖生命周期减排
西南地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对策被引量:12
2016年
西南地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为促进西南地区水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针对其水稻产业现状,从基础生产条件较差、气象灾害频发重发、稳定面积难度较大和科技创新瓶颈较多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深入挖掘西南地区水稻的独特文化、稳步推进西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加大水稻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以及加快西南特色大米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徐春春纪龙方福平周锡跃
关键词:水稻文化种业
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特征、成因及启示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纪龙徐春春陈中督方福平
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被引量:2
2021年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卞晓波徐春春周建霞纪龙陈中督虞涛陈晓阳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遗址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战略对策被引量:36
2022年
当前,我国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稳定面积难度大、产需对接难度大、突破性品种少、种粮效益偏低和轻简型高产技术储备不足等突出问题,水稻产业发展呈现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技术智能化、消费个性化和经营兼业化趋势,据此本文提出稳面提质保供、优化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和完善市场调控等战略对策。
徐春春纪龙李凤博冯金飞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产业品种优质化
中国水稻生产发展的绿色趋势被引量:23
2018年
我国水稻生产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水稻生产绿色发展刚刚起步。该文在全面剖析我国水稻产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我国水稻绿色发展的做法与措施,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举措,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水稻生产绿色发展的措施建议。
徐春春纪龙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水稻
基于非线性主成分分析的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被引量:16
2019年
应用绿色超级稻被认为是推动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全球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目前关于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围绕“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理念,从技术性、经济性、生态性和社会性 4 个维度构建了绿色超级稻品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水稻及其他作物品种的综合评价、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引入一种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数主成分分析,利用大田试验数据及不同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对数主成分分析法符合绿色超级稻的育种理念,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稻品种综合评价方法。
纪龙申红芳徐春春陈中督方福平
关键词:绿色超级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04—2014年南方稻区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动态及其构成被引量:17
2018年
南方稻作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明南方不同省份双季稻生产的碳足迹差异,对促进低碳稻作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2004—2014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农资投入等统计数据,运用碳足迹理论和生命周期法系统评价我国南方双季稻生产碳足迹时空分布状况及其构成.结果表明:南方稻区各个省份早晚稻生产碳足迹大部分表现为增加趋势,早稻生产碳足迹较晚稻大.2004—2014年,安徽省双季稻平均碳足迹最高(1000 kg CO_2-eq·hm^(-2)),而福建、湖北和湖南省相对较小(750kg CO_2-eq·hm^(-2)).碳足迹构成中以肥料的生产、运输及使用占比最大,占水稻生产总碳足迹的60%;柴油投入碳足迹贡献量次之,为26%左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双季稻生产碳足迹大小与柴油、复混肥和钾肥的投入呈正相关.净利润收益纳入分析表明,湖北省为低排放-高收益省份,有利于农业低碳可持续性发展.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和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快速递增,未来水稻生产中柴油等机械化碳投入将快速增长.因此,提升化肥利用效率、灌溉效率和机械化作业效率将是发展南方稻作区低碳农业的关键途径.
陈中督徐春春纪龙方福平陈阜
关键词:碳足迹双季稻全球变暖生命周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