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伤口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术后
  • 3篇癌患者
  • 3篇肠癌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机械
  • 2篇心脏机械瓣膜
  • 2篇心脏机械瓣膜...
  • 2篇造口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伤口感染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结直肠癌患者
  • 2篇抗凝
  • 2篇恐惧
  • 2篇华法林
  • 2篇机械瓣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1篇石伟玲
  • 5篇屈清荣
  • 4篇李惠东
  • 3篇李书慧
  • 2篇凡中霞
  • 2篇郭亚男
  • 2篇乔晨晖
  • 1篇徐苗

传媒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院外早期抗凝监测的依从性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问卷、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早期抗凝监测依从性得分为(2.73±0.84)分,63.5%的患者依从性好,36.5%的患者依从性差;监测依从性与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和就业情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抗凝监测依从性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客观社会支持较差以及抗凝认知不足的在岗患者,以提高其对术后华法林抗凝监测的重视,降低抗凝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屈清荣郭亚男乔晨晖石伟玲凡中霞
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华法林抗凝依从性
湿性敷料对门诊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感染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慢性伤口多指因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超过1个月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倾向,进入持续的炎症状态[1].临床一般将慢性伤口划分为静脉性溃疡、动脉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5类常见类型,门诊治疗的原则是控制伤口感染、促进创伤口愈合[2].湿性敷料通过减少经皮失水来打造湿性环境,湿性环境是在闭合性伤口敷料下建立的,闭合性敷料因其固有的特点,对外界微生物能够起到阻隔的作用,故能够促进患者伤口生长,并且能将渗液吸收,减少渗液伤口的刺激,从而缓解患者伤口疼痛.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湿性敷料对门诊慢性伤口患者伤口感染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李书慧石伟玲
关键词:慢性伤口湿性敷料伤口感染率压力性溃疡创伤性溃疡睡眠质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抗凝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调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对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华法林抗凝临床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华法林抗凝认知情况调查表,以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门诊复诊和电话随访的方式对1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抗凝认知得分为4~15(9.34±2.91)分,认知程度差者占40.0%,认知程度一般者占34.8%,认知程度好者占25.2%;认知程度主要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度、抑郁程度和现居住地。结论:患者抗凝认知程度尚待提高,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华法林抗凝相关知识的宣教,特别是对于社会支持较差、有抑郁倾向或抑郁症状以及现居农村的患者。
屈清荣郭亚男乔晨晖石伟玲凡中霞
关键词: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华法林健康教育
以造口治疗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对肿瘤伤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对肿瘤伤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肿瘤伤口患者,进行以造口治疗师为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比较患者伤口面积变化及愈合情况,对患者肿瘤伤口气味及渗液量进行评估,采用下肢慢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患者伤口面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5).治疗2个月末患者伤口气味评定等级及伤口渗液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总体生活质量、生理、心理及日常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以造口治疗师主导的多学科协作诊疗可促进肿瘤伤口患者愈合,改善伤口气味及渗液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惠东石伟玲李书慧
关键词:造口治疗师生活质量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重返工作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调查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重返工作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于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造口门诊复查的167例永久性肠造口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问卷、肠造口接受度问卷、简易应对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有58例病人已重返工作,重返工作率为3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日工作时长、造口术后时间和积极应对是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重返工作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重返工作自我效能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185,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180,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综合考虑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病人重返工作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职业康复干预,以提高病人重返工作率。
石伟玲屈清荣高娅鑫
关键词: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影响因素
聚众分析指导下无缝干预模式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聚众分析指导下无缝干预模式在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178例拟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聚众分析指导下无缝干预模式;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出院准备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准备度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NRS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术后6、12、18 h 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众分析指导下无缝干预模式可缩短显微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提高出院准备度和护理满意度。
王以平徐苗石伟玲
关键词: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日间手术
胃癌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与抑郁水平的关系被引量:39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与其抑郁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胃癌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抑郁情况分为抑郁组(56例)和非抑郁组(6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分、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CRI)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判断胃癌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结果抑郁组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疾病分期为Ⅲ+Ⅳ期、医疗支付方式为自费所占比例高于非抑郁组(P<0.05),病程及屈服应对评分、FCRI评分高于非抑郁组(P<0.05),HHI评分、CD-RISC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5);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史、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OR=3.902,95%CI=1.362~11.179)、病程(OR=3.367,95%CI=2.164~5.239)、医疗支付方式(OR=5.862,95%CI=2.912~11.800)外,屈服应对评分(OR=2.450,95%CI=1.672~3.590)、HHI评分(OR=3.224,95%CI=1.706~6.093)、CD-RISC评分(OR=3.184,95%CI=1.014~9.998)、FCRI评分(OR=4.870,95%CI=1.082~21.920)是胃癌患者出现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抑郁的发生与疾病应对方式、希望水平、心理弹性、癌症复发恐惧等有关。
石伟玲李东艳郑梅
关键词:胃癌抑郁心理弹性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1例重度创伤合并伤口感染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在治疗重度创伤合并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ICU、胸外科、骨科、整形外科、营养科、麻醉科及伤口造口门诊,共同组成多学科协作团队,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营养支持、镇静镇痛等协同调控下进行伤口管理,包括清除坏死组织,控制细菌感染和管理渗液,待病情稳定后行植皮和修整缝合。结果 :该例重度创伤感染伤口经17天创面床准备完成后行手术治疗,伤口愈合。结论 :多学科协作可加速重度创伤感染伤口的创面床准备过程,缩短创面的治愈时间。
李惠东齐晓莹石伟玲
关键词:重度创伤感染伤口创面床准备伤口愈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伤口造口门诊防控措施及流程被引量:1
2020年
介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管理举措及流程,包括成立疫情防控小组,组织全员培训考核,严格管理防护物资,制定工作流程,做好环境、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准备工作,进行四级预检分诊,严格筛查病例,注意换药细节,进行多元化宣教,通过微信及电话进行随访,为伤口造口门诊及相关科室防控COVID-19提供参考。
石伟玲李惠东屈清荣
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经口进食(EOF)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需择期行经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EOF组(36例)和传统进食(TF)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术后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以及胃潴留、重度腹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EOF组均小于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天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EOF组高于T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潴留、重度腹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进食耐受率可达88.89%(32/36)。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早期经口进食安全有效,能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康复。
屈清荣石伟玲李惠东
关键词:早期经口进食结直肠癌胃肠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