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建强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十一五”预研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篇电解加工
  • 1篇阴极
  • 1篇片状
  • 1篇流场
  • 1篇减阻
  • 1篇齿形
  • 1篇齿形优化

机构

  • 2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沈建强
  • 1篇刘金合
  • 1篇范植坚
  • 1篇贾建利

传媒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兵工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脊状结构组合式轮片状阴极工作齿齿形优化设计
2015年
针对组合式轮片状阴极工作齿(TWTC)齿形优化设计,研究脊状结构的形状参数与减阻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湍流边界层粘性底层流速服从线性分布的规律,利用粘性底层流速分布公式来计算流场特性参数,提出将脊状结构、圆角过渡用于组合式TWTC齿形修形。对未修形、脊状结构、圆角过渡组合式TWTC修形的电解加工间隙流场进行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脊状结构修形工作齿可以有效减小电解液流道的阻力,提高加工间隙电解液的流速,使加工间隙最高流速从42.5 m/s提高到58.6 m/s,加速了阳极溶解速度,提高了材料去除率;采用圆角过渡修形工作齿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空穴、涡流、分离、气泡现象产生,实现均匀小间隙稳定深孔内螺旋线加工,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贾建利刘金合沈建强
关键词:电解加工阴极流场
组合式阴极的设计及其齿形优化被引量:2
2010年
针对传统的固定工作齿式阴极在加工混合膛线时的不足,提出将阴极工作部分分成10片轮齿,分别与不同模数和齿数的齿轮内啮合,受嵌阴极体内微电机的驱动,旋转不同的角度,使阴极每条工作齿与膛线缠角方向始终保持一致.针对每条工作齿的阶梯状表面容易出现分离、空穴和涡流的问题,采用4种方案对轮齿齿牙的形状进行修形和优化,计算其蚀除量、时均阻力系数.结果表明,按方案4计算出的蚀除量与理论蚀除量相比,相对误差最小,时均阻力系数与未修形时相比减小了64.5%.最后提出采用形状参数s=0.5 mm的脊状结构对阴极工作齿进一步优化,取得了14.6%的减阻效果.
沈建强范植坚
关键词:减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