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慧慧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油菜
  • 3篇基因
  • 3篇甘蓝
  • 3篇甘蓝型
  • 3篇甘蓝型油菜
  • 2篇生物信息
  • 2篇生物信息学
  • 2篇生物信息学分...
  • 2篇克隆
  • 2篇基因克隆
  • 1篇氮肥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早稻
  • 1篇脂肪酸
  • 1篇双季早稻
  • 1篇拟南芥
  • 1篇过表达
  • 1篇肥料
  • 1篇肥料运筹

机构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油料改良...
  • 1篇作物基因工程...

作者

  • 4篇汪慧慧
  • 3篇熊兴华
  • 1篇敖和军
  • 1篇邬克彬
  • 1篇邬贤梦
  • 1篇刘少锋
  • 1篇王莉
  • 1篇李黎
  • 1篇张泽荣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肥料运筹对双季早稻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肥料运筹方式对湖南地区双季早稻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以陵两优104为供试材料,于2015年在湖南农业大学浏阳基地进行大田小区试验,总施氮量为180 kg/hm^2,设5个肥料运筹处理试验,即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分别为1∶0∶0∶0、7∶3∶0∶0、5∶3∶2∶0、4∶3∶2∶1及2∶3∶3∶2,研究不同肥料运筹处理对陵两优104的叶龄进程、茎蘖动态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2∶3∶3∶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8 275.50 kg/hm2,分别与1∶0∶0∶0、7∶3∶0∶0处理达5%显著差异水平;随着后期基蘖肥比例的减小,结实率、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总体呈减少趋势;与其他处理相比,2∶3∶3∶2处理可显著增加分蘖数与叶龄数。[结论]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分别为2∶3∶3∶2的均衡肥料运筹方案有利于湖南地区双季早稻获得高产。
王莉李黎汪慧慧敖和军
关键词:双季早稻氮肥运筹
甘蓝型油菜GPDH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甘蓝型油菜GPDH基因,通过从拟南芥GPDH基因与甘蓝型油菜的共线性分析发现:拟南芥GPDH基因(At2g41540)在甘蓝型油菜A基因组和C基因组中有4个拷贝,分别为:GSBRNA2T00132785001、GSBRNA2T00024258001、GSBRNA2T00058395001、GSBRNA2T00019118001。从Gen Bank分别下载了它们的DNA序列和c DNA序列,c DNA序列依次命名为GPDH1、GPDH2、GPDH3、GPDH4。根据序列信息设计了4对不同的引物,从甘蓝型油菜湘油15号c DNA全长序列中扩增出了4条片段,分别命名为Bn GPDH1、Bn GPDH2、Bn GPDH3、Bn GPDH4。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在线系统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蛋白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条片段大小依次为1 395,1 395,1 389,1 536 bp。其中,Bn GPDH4翻译成氨基酸时序列中间出现终止密码子,不能合成有效蛋白。3个Bn GPDH蛋白的氨基酸数目为464,464和462个,理论分子量为51.584 4~51.829 7 k Da,二级结构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在42%左右,其次是延伸链所占比例约为15%。三者的跨膜结构总体来说是相同的。3个蛋白都由保守结构Gps A、NADB_Rossmann superfamily和NAD_Gly3P_dh_C superfamily组成,属于GPDH超基因家族。同源建模分析表明3个蛋白均能适用甘油3磷酸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H)模型。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预测在细胞质膜的概率为79.0%。从序列分析、核苷酸聚类、理化性质预测、二级、三级结构预测、亚细胞定位预测、氨基酸聚类分析得出结论,它们具有GPDH基因家族的特征,为甘蓝型油菜GPDH基因家族中的成员。
刘少锋汪慧慧邬克彬熊兴华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生物信息学分析
甘蓝型油菜BnDGAT3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2019年
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s)是肯尼迪途径中三酰甘油合成的限速酶,DGAT3基因是DGAT基因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参与植物体内油脂代谢。为进一步探索甘蓝型油菜BnDGAT3基因功能,本研究通过查找拟南芥AtDGAT3 (AT1G48300),并在Brassica Database数据库检索到2条甘蓝型油菜DGAT3序列,以此为参考序列设计引物,在甘蓝型油菜W0111中克隆了大小均为1 071 bp的BnDGAT3两个拷贝,分别命名为BnDGAT3-1、BnDGAT3-2;经双酶切技术,构建pBI101-DGAT3-35S载体,并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2条BnDGAT3序列经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BnDGAT3编码的氨基酸均为356,理论分子量约38 442.55 Da;BnDGAT3蛋白的二级结构大致相同且无跨膜结构,由具有TRX-like Fds及含有类似TRX-like Fd结构域的蛋白组成,属于TRX-like Fdfamily超基因家族;BnDGAT3均含有相同数目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分别位于A08、C08染色体上。本研究克隆的BnDGAT3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是DGAT3基因家族成员,为进一步探索甘蓝型油菜BnDGAT3基因功能及油菜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岳宁燕洪波陶芬芳邢蔓汪慧慧张泽荣张海强熊兴华邬贤梦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生物信息学分析
甘蓝型油菜BnaLPAT2基因在拟南芥中的种子特异性表达及过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BI121为骨架,将其改造成BnaLPAT2的过表达载体(p35S–BnaLPAT2)和种子特异性表达载体(pNapin–BnaLPAT2)。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分别转入农杆菌感受态细胞(GV3101)中,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分别获得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p35S–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C18∶1)相对含量降低了1.3,亚麻酸(C18∶3)相对含量提高了3.2,亚油酸(C18∶2)相对含量降低了0.7;pNapin–BnaLPAT2表达的后代植株种子油酸相对含量降低了1.29,亚麻酸相对含量提高了2.73,亚油酸相对含量提高了1.04,推测BnaLPAT2对亚麻酸的亲和力高于对亚油酸和油酸的亲和力。
胡蓉汪慧慧刘勇熊兴华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拟南芥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