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喀斯特地区泥石流物源量分析和敏感性评价——以贵州省威宁县二塘河流域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选取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研究区,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并结合遥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将研究区进行小流域的划分。针对喀斯特地区有其特定的环境和对地质灾害的特殊成灾机理,分析了土壤侵蚀对喀斯特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贡献作用,并提出了研究区泥石流物源量的计算方法。从泥石流形成条件出发,基于流域单元,选取土壤侵蚀、侵蚀物源量、相对高差、纵坡降、沟壑密度、形成区平均坡度、沟道弯曲系数等7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二塘河流域17条泥石流沟做了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能够反映研究区二塘河流域泥石流灾害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活动特征,为小流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土地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飞龙唐川常鸣杨宇王毅
-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层次分析法
- 基于集水单元的岩溶山区小流域泥石流敏感性评价——以贵州威宁二塘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选取岩溶区小流域,查明了泥石流分布及土壤侵蚀现状,分析了泥石流固体物质来源并对土壤侵蚀模数进行了计算,选取了地形地貌和物源状态两类评价因子,基于集水单元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是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质来源,评价结果与泥石流分布特征及活动历史相符合,为指导研究区泥石流防治工作和岩溶区小流域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提供参考。
- 杨宇蔡英桦钟华介毛庆亚
- 关键词:岩溶地区泥石流土壤侵蚀
- 汶川震后都江堰八一沟崩滑体分布和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17年
- 汶川地震导致大面积山体破坏,诱发大量地震崩滑体,震后降雨能够激发原有崩滑体还能诱发新的崩滑体。为了研究泥石流单沟的崩滑体空间分布及震后变化,以四川省都江堰八一沟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震前、震后6期航空照片和遥感影像,分别解译崩滑体的空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八一沟流域地震崩滑体分布符合汶川震区的崩滑体分布特征。崩滑体活动主要集中在震后到2011年4月,降雨使研究区崩滑体面积增加了12%,新增崩滑体和扩大崩滑体的"贡献"各占一半。2011年4月以后,八一沟崩滑体的数量和面积并无明显增加,崩滑体分布无明显变化。
- 杨宇
- 关键词:汶川地震降雨崩滑体
- 基于概率数学方法与GIS的泥石流敏感性分析及评价——以汶川县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以汶川县为研究区,通过对震后的高分辨遥感影像的遥感解译,获得了145条泥石流沟及流域中的崩滑物源的分布图。选择了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地震峰值加速度、距水系距离、距断层距离作为评价因子,利用概率数学方法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获得145条泥石流沟在上述6个评价因子上的分值;再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评价因子权重,建立泥石流敏感性评价模型,得到了研究区泥石流沟敏感性分级图。结果表明:研究区145条泥石流沟中,有60条泥石流沟属于高敏感性,43条泥石流沟为中敏感性,其余42条泥石流沟敏感性较低,研究成果对于认识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现状及发展趋势与防灾减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夏晨皓朱静常鸣杨宇
- 关键词:泥石流层次分析法敏感性GIS
- 西部社区山地灾害风险认知与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以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山区留守人员对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的减灾防灾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受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威胁的彭州市小鱼洞镇为研究区,基于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并用SPSS与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获得了受访人员对有效减灾防灾措施的认可度。[结果]留守人员对于减灾防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急反应能力是有限的,公众对防灾减灾的认知有一定的错误和曲解;通过已有的评价模型对小鱼洞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评分为84,表明该区域应急管理能力较强,当地人民也较为满意。[结论]在起草紧急计划之前,政府应该更多的考虑留守群体的期望和实际的疏散能力,而不是靠想象中的情况来完成计划好的工作,同时加强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提高突发地质灾害应对能力。
- 龚柯徐惠梁刘鑫磊刘鑫磊杨成长陈明
- 关键词:山地灾害应急管理能力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