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园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常州市卫生局重大课题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JAK/STAT信号通路对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与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EV71感染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和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用IFN-α2b(1 000 U/m L)刺激1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法检测EV71感染前后以及感染病毒细胞接受IFN刺激前后4种干扰素刺激基因ISG15、ISG56、OAS1和MXA及STAT1、VP1的mRNA水平变化,观察IFN-α2b(1 000 U/m L)对EV71/VP1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分析转录因子STAT1磷酸化水平和EV71/VP1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V71感染RD细胞后,MX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未见STAT1的磷酸化。而感染THP-1细胞后,MXA、OAS1和ISG56 mRNA的表达水平及STAT1的磷酸化水平均上调。与未感染EV71而经IFN-α2b处理的细胞相比,EV71感染的RD细胞经IFN-α2b处理后ISG15、ISG56、OAS1、MXA的mRNA表达水平及STAT1磷酸化水平下降,并抑制EV71/V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EV71感染的THP-1细胞经IFN-α2b处理后与未感染EV71而经IFN-α2b处理组细胞相比,上述4种干扰素刺激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及STAT1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并抑制EV71/V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论EV71感染可抑制RD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而对THP-1细胞的影响则相反,提示THP-1细胞在EV71感染的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 李园园史伟峰史梅季云王玉月王蓉
- 关键词:JAK/STAT信号通路肠道病毒71型THP-1细胞
- JAK/STAT信号通路在EV71感染的树突状细胞中的作用
- 目的 研究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树突状细胞(DCs)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分离和诱导产生DCs.流式细胞分析EV71感...
- 史伟峰李园园
- 关键词:肠病毒71型病毒复制JAK/STAT树突状细胞
- 虎杖苷与白藜芦醇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检测虎杖苷与白藜芦醇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EV71)活性,分析其与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虎杖苷与白藜芦醇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的毒性以及抗EV71作用;western blot分析EV71感染RD细胞后EV71/衣壳蛋白VP1、NF-κBp50、NF-κBp65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Luminex流式液相芯片技术检测RD细胞分泌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FN-α)和IFN-β的水平。结果虎杖苷与白藜芦醇的50%病毒抑制细胞毒性浓度(CC50)分别为542.76μg/mL和85.73μg/mL,50%病毒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979.66μg/mL和21.36μg/mL,治疗指数(TI)为0.55和4.01。虎杖苷对EV71的抑制作用较弱,250μg/mL时的病毒抑制率为(23.57±3.64)%。白藜芦醇可抑制RD细胞EV71/VP1合成,作用8、12、24 h的VP1表达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68、5.364和4.922,P均<0.05)。与EV71感染组比较,EV71+白藜芦醇组NF-κBp50磷酸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2、24 h的t值分别为11.642、12.284和28.844,P均<0.05);NF-κBp65磷酸化水平降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8、12、24 h的t值分别为9.017、16.883、10.287和6.922,P均<0.05)。白藜芦醇可显著降低EV71感染的RD细胞分泌IL-6、TNF-α和IFN-β(t值分别为23.589、34.564和13.296,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RD细胞的NF-κB信号通路干扰EV71复制。
- 张莉李园园史梅季云王玉月王榕史伟峰
- 关键词:虎杖苷白藜芦醇NF-ΚB
- RLR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固有免疫反应构成了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宿主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识别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型(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激活下游信号级联反应,诱导宿主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及Ⅰ型干扰素,抑制病毒的复制及感染。其中,维甲酸诱导基因Ⅰ受体(RIG-Ⅰlike receptors,RLR)定位于胞浆,是识别胞浆中病毒RNA的主要受体,在抗病毒固有免疫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RLR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李园园史伟峰
- 关键词: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