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贺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孔径雷达
  • 4篇雷达
  • 4篇合成孔径
  • 4篇合成孔径雷达
  • 3篇海浪
  • 1篇星载
  • 1篇阴影恢复形状
  • 1篇应变速率
  • 1篇散射
  • 1篇雷达散射
  • 1篇雷达散射截面
  • 1篇极化
  • 1篇极化SAR
  • 1篇海冰
  • 1篇海面
  • 1篇海面风
  • 1篇海面风场
  • 1篇反演
  • 1篇反演精度
  • 1篇风场

机构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方贺
  • 3篇谢涛
  • 2篇何宜军
  • 1篇王召民
  • 1篇陈伟

传媒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的北极海冰总形变率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RADARSAT地球物理处理器系统(RGPS)的北极海冰运动散度、旋度和剪切产品,本文计算了北极海冰总形变率,给出了所有RGPS产品时空覆盖范围的总形变率空间分布和时间平均总形变率大于0.01d-1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对整个RGPS数据库而言(时间跨度从1996年11月至2008年4月),平均总形变率为0.020 4d-1,总形变率大于0.01d-1的数据样本为总样本的45.89%。总形变率高值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靠近北极点附近的总形变率相对较小。北极海冰总形变率随季节变化,夏季平均总形变率及总形变率大于0.01d-1发生概率要比冬季大,其中,夏季总形变率大于0.01d-1发生概率为59%,而冬季要比夏季低18%。其可能机制主要是,夏季北极地区温度升高,形成海冰融化-破碎-更易融化-更易破碎的放大效果,导致北极海冰总形变率变大。
谢涛方贺赵尚卓于文金王召民何宜军
关键词:海冰合成孔径雷达
冰缘区海浪作用下-维冰盖应变速率模型
近年来,全球变暖一直是国际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全球气候变化机理尚未完全弄清,南北两极的海冰随全球气候变化有所响应,特别是北极海冰近几十年最小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北极海冰的这种响应过程机制如何,是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本...
谢涛方贺赵尚卓何宜军
关键词:应变速率海浪
星载C波段四极化SAR海表面风速反演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以其高分辨率、全天时和全天候的特点,逐渐成为海面风场观测的重要手段,从而为全球海洋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高空间分辨率...
方贺
关键词:RADARSAT-2合成孔径雷达
文献传递
全极化SAR海浪参数提取和海面风场反演新方法
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作为先进的遥感探测设备,可以高分辨率、全天候、全天时对海表面成像,能实现多极化、多视角、多波段对海面进行海面,并提供高精度、大范围的实时海面动态信...
方贺
关键词:海浪海面风场反演精度合成孔径雷达
基于SFS技术的全极化SAR图像海浪反演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从机理上对基于阴影恢复形状技术(shape from shading,SFS)全极化SAR海浪谱反演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论证。结果表明,利用全极化SAR图像计算方位角漂移时,实际上隐含了速度聚束调制。除方位角处于90°附近很窄范围内的情形,流体动力学调制机制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对比不同极化模式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将HH极化图像强度应用于SFS技术公式时,比采用VV极化图像强度所得的结果精度高,特别是在方位角ψ值较大时,采用HH极化SAR图像的优势更为明显。
谢涛方贺陈伟赵尚卓于文金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雷达散射截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