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蓉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早三叠世
  • 2篇三叠
  • 2篇三叠世
  • 2篇巢湖
  • 1篇震旦
  • 1篇震旦系
  • 1篇生物群
  • 1篇爬行动物
  • 1篇中生代
  • 1篇介形类
  • 1篇介形类化石
  • 1篇蓝田组
  • 1篇化石
  • 1篇海生爬行动物
  • 1篇GEN.NO...

机构

  • 3篇安徽古生物化...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作者

  • 3篇陈冠宝
  • 3篇张蓉
  • 2篇季承
  • 2篇江大勇
  • 2篇黄建东
  • 1篇孙即才
  • 1篇孙作玉
  • 1篇杨清和
  • 1篇李岩

传媒

  • 2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安徽地质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皖南地区震旦系古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2012年
皖南地区下震旦统蓝田组(相当于陡山沱阶)下部植物宏体藻层内发现古介形类化石是一个重大发现。它是已知古介形类产出的最低层位,将原初见于早寒武世地层梅树村阶底部下延至早震旦世地层陡山沱阶下部(时限前溯约130Ma)。文中根据古介形类化石的结构、构造、壳质及软体等特征,将其归于动物分类系统的Arthropoda—Crustacea—Ostracoida—Archaeostaidae—Sinogella(gen.nov.)—S.lantianensis(gen.et sp.nov.);并作为讨论Sinogella种族发生演化史的依据,认为在自然选择支配下古介形类历经具节肢—外套膜—几丁质外壳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尤以外套膜的出现最为重要,其功能是保护介虫躯干,继后,外套膜分泌几丁质外壳,形成新属种Sinogella lantianensis(gen.et sp.nov.)等。这些化石的发现为原称"蓝田植物群"更名为"蓝田生物群"提供了确凿的动物化石证据。
陈冠宝张蓉杨清和
关键词:蓝田组震旦系
安徽巢湖马家山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群的研究发掘进展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介绍了安徽巢湖马家山早三叠世巢湖龙脊椎动物群的研究历史、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马家山地区系统化石发掘进展情况及其重要科学意义。该动物群是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完整的、最原始的中生代海生脊椎动物群,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发掘、标本收集、保护及综合性研究,将有助于探讨鱼龙等海生爬行动物类群起源、早期演化、扩散及其古地理古环境演化背景等国际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目前发掘工作和初步研究表明,安徽巢湖龙动物群的海生爬行类至少有3个属种,并伴生多种鱼类及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早三叠世的海生爬行类产地发现多于一个属种的材料。安徽巢湖龙动物群的高分异度表明在早三叠世晚期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开始迅速复苏,与传统认为的延迟复苏相反。
陈冠宝季承黄建东张蓉孙作玉李岩孙即才江大勇
关键词:海生爬行动物中生代
安徽巢湖发现确切的早三叠世原始始鳍龙类被引量:1
2013年
在对安徽巢湖马家山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地层的发掘中发现的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始鳍龙类一新材料,分支系统分析表明其与华南地区中三叠世肿肋龙亚目的滇肿肋龙和贵州龙关系密切。这是目前世界同期地点信息、层位信息准确且保存最好的早三叠世鳍龙标本。新材料与巢湖鱼龙和两种双孔类海生爬行动物伴生,表明在早三叠世晚期海洋生态系统出现了一次辐射演化事件,其海生爬行类的分异度较高。这一发现表明海洋生态系统在经历二叠纪末绝灭事件后在早三叠世的复苏迅速,与传统观点认为的复苏过程受海洋环境影响而延迟相反。
陈冠宝季承黄建东张蓉江大勇
关键词:早三叠世巢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