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真

作品数:7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补遗
  • 2篇艺术
  • 2篇题跋
  • 2篇小草
  • 2篇北征
  • 1篇都市
  • 1篇都市文化
  • 1篇遗民
  • 1篇艺术家
  • 1篇艺术史
  • 1篇赵孟頫
  • 1篇生平
  • 1篇生平事略
  • 1篇事略
  • 1篇书法
  • 1篇术家
  • 1篇著者
  • 1篇晚明
  • 1篇历代名画
  • 1篇历代名画记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作者

  • 7篇张真
  • 5篇郭建平

传媒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中国书法
  • 1篇美术学报
  • 1篇山西大同大学...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明代《宝绘录》研究补遗及作者张泰阶生平事略考
2018年
明代张泰阶所著《宝绘录》记载的作品大抵为伪作,《四库全书总目》等所讥也为后世文人所认同;然而,张泰阶的身份并非简单的市贾商贩,事实上其上三代均属于士大夫精英阶层,张泰阶另一传世作品《北征小草》中的一个序由陈继儒所写,此序对张泰阶的名士风度也较为推崇;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泰阶创作伪书《宝绘录》的动机也就十分值得玩味了;考证、梳理张泰阶的《北征小草》及其成长背景,无疑也会对《宝绘录》作者张泰阶的生平及此书的创作动机有更全面的解读,本文还涉及了张泰阶宝绘楼的相关情况及张泰阶的家族背景。
郭建平张真
不同版本《铁网珊瑚》著者归属问题补遗——以题跋类文献为线索被引量:1
2017年
明代朱存理曾著《铁网珊瑚》,而后世《四库全书》却言"旧本题朱存理撰","则是书乃赵琦美得无名氏残稿所编"。《四库全书》称《铁网珊瑚》为赵氏铁网珊瑚,把此著录归于赵琦美名下。朱氏《铁网珊瑚》与赵氏《铁网珊瑚》之间的渊源无疑是具有研究价值的,本文是《<珊瑚木难>与<铁网珊瑚不分卷>题跋考释》等文的后续研究。基于新搜集的、之前忽略的题跋类文献,希翼通过对《铁网珊瑚》不同版本里题跋、序跋类文献的释读,梳理朱氏《铁网珊瑚》与赵氏《铁网珊瑚》之间的联系,同时揭示题跋、序跋类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郭建平张真陈阿曼
《壎篪合璧》册页书法题跋研究
2019年
《壎篪合璧》为清袁树所作册页,未见任何围绕此册页的研究成果。其中的山水小品,为清文人画中的上乘之作;尤为珍贵的是,每幅山水小品都配有袁枚手书诗一首,册页后有姚鼐、王文治等题跋;近代增入王献唐等文人的题跋,极具书法研究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此册页中多数书跋内容在本文第一次被揭示,文献价值更显珍贵。
郭建平张真
易代鼎革,何以安身--以方大猷为例看明清之际贰臣艺术家的出处困境
2019年
明清鼎革之际,曾出现过为数可观的优异文人画家、鉴藏家。值得注意的是由明入清时,一批士人曾面临选择出处的伦理困境--仕进或隐退;乾隆四十一年,皇帝授意撰修《贰臣传》一门,共收录120人,此中不乏善书画的士人,贰臣艺术家因其特殊身份而饱受争议,方大猷则是其中的典型个案。通过考察其生平事略、所处的时代氛围、艺术上的作为等情况,可以立体地反映清初文人画家所面临的出处选择之困境及贰臣艺术家的特殊经历、复杂心态及其鲜为人知的绘画成就。
郭建平张真
关键词:贰臣遗民
《历代名画记》补遗——浅谈谢赫对顾恺之的矛盾评价问题
2017年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对顾恺之的评价出现了矛盾的叙述。他一方面对顾恺之高度赞许,另一方面又肯定谢赫的品评,而谢赫对顾恺之的评价却并不高。前人对于这一问题已有研究,将重点放在张彦远品评的悖论上。然而,《历代名画记》中还出现了谢赫对顾恺之品评的悖论——"迹不怠意,声过其实"和"谢赫论江左画人,吴曹不兴、晋顾长康、宋陆探微皆为上品,余皆中下品"的矛盾描述。本文基于这一未被前人关注的矛盾进行探讨,希冀有新的发现。
张真
关键词:《历代名画记》《建康实录》顾恺之
无益之事与有涯之生——晚明都市文化中张泰阶的古物玩好观被引量:2
2017年
在中国学术史上,晚明的博古学因其粗疏草率一向饱受訾议。依托当时发达的印刷文化,人们除了翻刻、改编博古学名著如曹昭《格古要论》外,还新编刊行了一些涣漫驳杂的鉴赏著录随笔,如陈继儒《妮古录》之类。为了迎合社会上急剧增长的古物收藏兴趣,甚至出现了杜撰之作,如张泰阶的《宝绘录》。然而,市场上对这等随意编撰甚至伪造古物学读物的需求,同时体现了晚明都市文化的勃勃生机。这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曹昭、陈继儒、张泰阶的家乡松江(今上海)和张泰阶晚年寓居的苏州——表现尤为突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博古学人率意粗疏,在古物研究方面缺乏标准。在此情形下,如何来理解晚明博古学的意义?对此,张泰阶一生的博古研究活动提供了特殊的案例。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回溯他与陈继儒共享的"妮古"观点和率意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认识其"癖于妮古"的状态,用以呈现近代之前中国官僚士绅(如张泰阶)精神文化的多面性。
洪再新张真
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隔代追崇”现象
2020年
"隔代追崇"以"隔代"(表现出跨越一整个王朝的间隔或者相当长一段时间)为突出特点,这种"舍近求远"的倾向,因其对临近前代的忽略以及对前代之前代的追崇,而显得比一般意义上的崇古更具有深义,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都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值得注意的是,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来看,对前代艺术作品的价值、图式、趣味的继承与发展并存,既有一定意义上的回归,也有某种程度上的升华,只不过,或许由于古人认识上的局限,落实在文字上时,中国古代画论、文论、书论中谈到"隔代追崇"现象,很容易陷入机械简单的循环论,所以能指出艺术史纵向发展中存在实际上的上升趋势的理论在中国古代书画类著录中并不是常态存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的继承传统问题研究如果忽略了"隔代追崇",就会忽略整体趋势下的微观变化,有可能导致艺术史研究中重要细节的遗漏。本文略述管见,希冀在此领域能够做一些补遗工作。
郭建平张真
关键词:赵孟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