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悦
- 作品数:4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黑龙江省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36
- 2018年
- 以黑龙江省1773个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空间自相关、数据叠加等空间分析技术,从数量规模、空间分布模式、垂直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贫困村个数占行政村总量的19.68%,贫困村面积占行政区土地总面积的7.69%,地区(市)间贫困村个数及面积比例存在显著差异;贫困村在国贫县、省贫县和非贫县中个数比率分别为47.23%、35.71%和8.19%,面积比例分别为25.65%、24.56%和2.38%;贫困村在不同尺度上的集聚特征均比较明显,在国贫县、省贫县、非贫县内集聚程度依次降低;贫困村之间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在黑龙江省的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呈现出一个核心集聚片区和一个相对集中的条带区;64.12%的贫困村分布在高程为200m以下的平原区,其中有一半的贫困村分布在150~200m的高程带上。
- 杜国明关桐桐李冬梅张悦
- 关键词:贫困村
- 友谊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研究目的:以友谊县为研究区,总结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时空格局及演化规律。研究方法:空间离散测度及分形维数测度。研究结果:(1)友谊县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经历了乡村发展主导期、城乡共进发展期、城进乡退调整期三个阶段;(2)乡村发展主导期呈现出以乡村为主导的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迅速增加,以小型乡村居民点用地为主,分布较为集聚,并逐渐呈现场县、乡镇、村屯3级结构;(3)城乡共进发展期城镇与乡村居民点用地同步增加,中小型居民点为主体,分布趋于均衡但仍有一定的随机性,居民点3级结构稳定;(4)城进乡退调整期乡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幅减少,而城镇居民点用地持续增加,大型居民点陆续占据主导地位,居民点分布更趋均衡,居民点等级逐渐缩减为场县、乡镇2级结构。研究结论: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城乡居民点用地转型规律可以为城乡用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杜国明殷嘉迪张燕关桐桐赵雅倩张悦
- 关键词:土地利用县域
-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以哈尔滨市为例被引量:13
- 2013年
-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是实现城市人地系统有序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哈尔滨为例,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综合函数评价哈尔滨2001-2010年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引入协调度函数,分析内部子系统的均衡程度。结果表明,2001-2010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等级由"不健康"向"亚健康"演变;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下是导致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与PSR系统协调度呈正相关,说明PSR各子系统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较高。
- 张悦宋戈
- 关键词:PSR模型
- 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该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确定江苏省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运用GIS软件进行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差异评价,得出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特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呈现由江苏南部至江苏北部递减的状态,并且江苏省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
- 张悦
-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