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磊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弧菌
  • 4篇鳗弧菌
  • 3篇疫苗
  • 3篇灭活
  • 3篇灭活疫苗
  • 3篇活疫苗
  • 2篇血清型
  • 2篇效价
  • 2篇免疫
  • 2篇抗体效价
  • 1篇电池
  • 1篇血清抗体
  • 1篇血清抗体效价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养殖
  • 1篇养殖区
  • 1篇疫苗免疫
  • 1篇油壶菌
  • 1篇藻类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7篇中国水产科学...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南热带海洋...
  • 1篇山东安源水产...

作者

  • 9篇唐磊
  • 7篇李杰
  • 5篇莫照兰
  • 3篇李贵阳
  • 3篇李淑芳
  • 2篇韩茵
  • 2篇祁自忠
  • 2篇王晓冉
  • 1篇陈四清
  • 1篇杜国英
  • 1篇茅云翔
  • 1篇唐磊
  • 1篇李永霞
  • 1篇刘长琳
  • 1篇李杰
  • 1篇唐祥海

传媒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3株O3血清型鳗弧菌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被引量:1
2018年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3血清型菌株是感染鱼类的重要病原菌,本文研究了3株O3血清型鳗弧菌(SMP1、SMP3和SMP4)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首先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内对3株鳗弧菌进行复壮;检测复壮后的菌株毒力,检测的3株鳗弧菌对蓝蔓龙(Trichogaser trichopterus)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05.1 CFU/ml(SMP1)、104.7 CFU/ml(SMP3)和105.4 CFU/ml(SMP4);制备了3株菌的甲醛灭活疫苗,注射免疫牙鲆,免疫后第7天可检测到牙鲆的血清特异性抗体产生,免疫后第28天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为1︰1280(SMP1)、1︰640(SMP3)和1︰905(SMP4),提供的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ate,RPS)为94.4%(SMP1)、100%(SMP3)和73.7%(SMP4)。研究表明,3株致病性O3血清型鳗弧菌菌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SMP3为最适疫苗候选株。本研究为鳗弧菌O3血清型疫苗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淑芳唐磊李杰唐磊李杰李贵阳王晓冉莫照兰
关键词:灭活疫苗血清抗体效价免疫保护率
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的长期免疫保护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一种能感染多种鱼类的条件致病菌,引起高致死率出血性败血病,流行于我国海水养殖环境,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研究以鳗弧菌O1、O2和O3血清型菌株为抗原,制备了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以腹腔注射途径对健康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80.2±4.7)g进行一次免疫,在一次免疫后60 d以同等剂量和途径进行二次免疫。对一免组进行150 d的观测,结果显示,大菱鲆血清的3种抗原的特异抗体水平在免疫后14 d显著升高(P<0.05),免疫后28 d达到最大值1∶320,免疫后28~150 d稳定在1∶106.7~1∶320,在免疫后14~150 d血清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对免疫保护率(RPS)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7 d大菱鲆抵抗鳗弧菌3种血清型病原感染的RPS分别为43.8%、38.9%和16.7%,免疫后28 d RPS均达最大值100%,免疫后28~120 d的RPS值保持在70%~100%,免疫后150 d的RPS值为35%~100%。对二免大菱鲆观测了90 d,二免后3~60 d的大菱鲆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同期一免的大菱鲆(P<0.05),二免后60~90 d抗体水平下降,与同期一免鱼无显著差异(P>0.05);二免大菱鲆的RPS值均高于70%,高于同期一免大菱鲆。上述结果显示,以鳗弧菌三价灭活疫苗一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不少于150 d,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不少于120 d;二次免疫大菱鲆,抗体持续期和有效免疫保护期(RPS>70%)均不少于150 d。空白组最终体重略高于免疫组,但2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无明显差异,说明三价疫苗对大菱鲆生长没有影响。
丁山李淑芳李杰李杰王晓冉唐磊王晓冉陈娟
关键词:抗体效价
鳗弧菌O1/O2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被引量:3
2019年
本研究分析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O1/O2血清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大菱鲆后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以鳗弧菌O1血清型VAM003株和O2血清型VAM007株为抗原制备了福尔马林灭活二价疫苗,将疫苗按照三种剂量(10~7 cells/尾、10~8 cells/尾、10~9 cells/尾)以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大菱鲆,在免疫后3 d、7 d、14 d、30 d、60 d、90 d、120 d、150 d,用血清凝集实验检测了免疫鱼血清的VAM003和VAM007抗体效价,用攻毒实验检测了疫苗的免疫保护率(RPS)。结果显示,在免疫后7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均产生了特异抗体,并获得27%~60%的RPS。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1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分别>90 d (10~7 cells/尾组)、>150 d (10~8 cells/尾组)、>150 d (10~9cells/尾组),而三个剂量组大菱鲆的O2血清型抗体持续期均>150 d。三个剂量组的大菱鲆获得的免疫保护持续期均>150 d;以RPS>75%为有效免疫保护,各剂量组大菱鲆抵抗O1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120d(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50 d (10~9 cells/尾),抵抗O2血清型病原感染的有效免疫保护期为:14~60 d (10~7 cells组)、14~120 d (10~8 cells/尾)、14~120 d (10~9 cells/尾)。研究结果表明鳗弧菌二价灭活疫苗可为大菱鲆提供有效而稳定的免疫保护,获得的抗体持续期和免疫保护期为该疫苗的临床中试研究提供了基础。
李杰李淑芳李淑芳唐磊李贵阳唐磊李贵阳陈娟
关键词:大菱鲆
仿刺参养殖区泥样中灿烂弧菌拮抗菌的快速筛选及其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不同培养基和泥样加热方法,从红岛仿刺参养殖区泥样中分离出27株可培养细菌,对其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海泥中可培养细菌多分布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占总菌数的71.4%),其中包括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弧菌属(Vibrio)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等;80℃加热处理20min,海泥中可培养细菌多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人工浸泡感染实验发现,泥样中灿烂弧菌LJ08(Vibrio splendidus)对仿刺参幼参具有致病性。泥样中分离获得的可培养细菌经安全性、抑菌活性和毒性检测,筛选出对灿烂弧菌LJ08有明显抑菌作用的LJ03、LJ04和LJ06并用其进行人工拮抗实验。统计分析显示,添加LJ03和LJ06拮抗组的累计排脏率分别为(36.11±4.81)%和(2.78±4.81)%,与仅添加灿烂弧菌LJ08的阳性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LJ03和LJ06具有很好保护仿刺参幼参的作用,尤其LJ06对仿刺参幼参的排脏保护率达104.7%。作为拮抗灿烂弧菌的潜在有益菌,LJ06在仿刺参养殖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陈四清李杰韩茵唐磊白海盟刘长琳邹安革祁自忠
关键词:仿刺参灿烂弧菌芽孢杆菌
经济海藻病害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经济海藻的病害一直是海藻人工栽培的一大障碍,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藻类病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病原鉴定,而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海区微环境增加了病原分离和鉴定的难度。本文综述了经济海藻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的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病原的鉴定、检测和防治方法,并对未来我国海藻病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藻类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杨慧超李杰阎永伟唐磊茅云翔莫照兰
关键词:经济海藻致病机制
rpoS对鳗弧菌MHK3株Hcp表达和杀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合成和分泌是六型分泌系统(T6SS)行使功能的重要特征。RNA聚合酶的σ亚基RpoS参与调节细菌的生长和应激反应。为了探究RpoS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T6SS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构建了 MHK3ΔrpoS突变株,检测了部分表型特征的变化;利用lacZ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检测了突变株hcpl和hcp2在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Western blot并定量分析突变株Hcp在翻译水平的变化;并通过细菌拮抗实验检测了突变株杀菌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MHK3ΔrpoS突变株的生长情况、泳动性、明胶酶活性及酪蛋白酶活性与MHK3野生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平台早期的菌膜形成能力有显著上升(P<0.05);在各生长时期,MHK3ΔrpoS的hcpl和hcp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量均较MHK3有显著上升(P<0.01),最高时分别为MHK3的1.79倍和1.94倍;在翻译水平上,MHK3ΔrpoS在胞内和胞外Hcp的分泌均有显著升高(P<0.05),最高时分别为MHK3的1.59倍和1.31倍;同时,MHK3ΔrpoS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5的杀菌能力约为MHK3的1%。研究表明,rpoS对鳗弧菌MHK3株的生长情况、泳动性、明胶酶活性及酪蛋白酶活性均无显著调控作用,但对平台早期的菌膜形成能力具有一定的负调控作用,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也负调控Hcp的表达。而在杀菌能力上,rpoS发挥一定的正调控作用。说明菌株的杀菌能力强弱并非直接与Hcp的表达和分泌量正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T6SS的调控机制及其介导的杀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并丰富了其理论基础。
王小鹿李杰李贵阳唐磊唐磊莫照兰
关键词:鳗弧菌RPOSHCP杀菌
两种海洋细菌对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效能及其阳极表面细菌群落的影响
2011年
从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Benthic microbial fuel cell,BMFC)模型的阳极表面分离得到了异养可培养优势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LYX03和一株海洋新菌一海洋底泥食冷菌(Algoriphagus faecimaris )LYX05,并分别加入BMFC阳极表面;通过电压输出功率变化和变性梯度凝胶微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对BMFC产电效能和阳极表面菌群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葡萄糖和LB培养基对BMFC的产电效能和阳极表面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底泥食冷菌和LB培养基的直接加入导致该电池模型的产电效能显著降低,而蜡样芽孢杆菌及其胞外DNA,葡萄糖的添加对输出电压无显著影响。海洋细菌和碳源的加入对电池阳极表面菌群的种类组成有较大的扰动,导致细菌种类多样性的降低,其中华丽杆菌(Chryseobacteriurn sp.)为易感种类。
韩茵李永霞李杰唐磊祁自忠
关键词:海洋细菌微生物燃料电池细菌群落
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家族特征及其在感染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激发子(elicitin)是卵菌(Oomycetes)疫霉和腐霉分泌的可诱发宿主产生免疫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目的】鉴定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家族,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同源比对法筛查紫菜腐霉NBRC33253基因组中激发子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激发子家族的理化性质和系统进化,并结合转录组数据和GO功能注释,探讨其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紫菜腐霉基因组中发现22个激发子基因家族成员,其中,17个为胞外分泌蛋白,4个定位于质膜,1个锚定于高尔基体。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结构简单保守,含有1-2个CDS序列,每个成员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介于114-2100 aa之间,等电点PI在3.61-9.88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紫菜腐霉激发子家族成员存在扩张;表达模式分析说明,紫菜腐霉激发子在感染宿主后6个激发子基因表达量上调,7个激发子基因表达量下调,推测可能具有多个生物学功能,如GO功能注释到纤维素结合激发子凝集素(cellulosebinding elicitor lectin,CBEL)和共生体对宿主防御相关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节过程。【结论】紫菜腐霉激发子基因家族结构保守,均属于ELL(elicitin-like)亚类,可能具有纤维素结合激发子凝集素(CBEL)和加速宿主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功能,结合纤维素,附着在宿主表面,发挥蛋白激酶活性,触发宿主MAPK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促进HR细胞死亡。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紫菜腐霉的致病机制及紫菜抗病性状的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刘聪杜国英唐磊高天唐祥海莫照兰茅云翔
关键词:激发子赤腐病
一起条斑紫菜拟油壶菌病的诊断被引量:1
2021年
赤腐病(red rot disease)和拟油壶菌病(Oplidiopsis disease)是海上栽培紫菜(Pyropia)的主要病害,常引起紫菜大面积病烂。2019年1月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某条斑紫菜(Pyropia yezoensis)栽培海区有134 hm2发生了紫菜病烂,本研究对该起病烂进行了病害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患病紫菜的病症与拟油壶菌病一致,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在叶片边缘、基部和中部出现粉红色的病斑,随着病程发展,病斑逐渐褪色并扩大;发病后期,整个叶片颜色变浅,叶片组织溃烂脱落;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紫菜细胞内寄生1~4个圆球状菌体,菌体内有多个油滴状物质。以病烂紫菜叶片或其匀浆液为感染源,分别在10℃和20℃条件下进行人工感染实验,二者均能使正常紫菜出现拟油壶菌病的病症。对现场采集及人工侵染后的病烂紫菜疑似病原进行cox1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研究表明,所测cox1基因均与紫菜拟油壶菌(Oplidiopsis porphyrae、O.pyropiae、O.porphyrae var.koreana)聚为一支,相似度为100%。综上所述,该起条斑紫菜的病烂由紫菜拟油壶菌(Oplidiopsis sp.)引起。
何礼娟杨慧超李杰唐磊刘聪莫照兰
关键词:条斑紫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