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帅

作品数:19 被引量:116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瘤胃
  • 5篇毒素
  • 4篇动物
  • 4篇断奶
  • 4篇霉菌
  • 4篇霉菌毒素
  • 4篇奶牛
  • 3篇动物生产
  • 3篇营养
  • 3篇饲料
  • 3篇脱毒
  • 3篇瘤胃降解
  • 3篇瘤胃降解率
  • 3篇发酵
  • 3篇粗饲
  • 3篇粗饲料
  • 2篇蛋白粉
  • 2篇犊牛
  • 2篇断奶仔猪
  • 2篇营养价值

机构

  • 19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9篇刘帅
  • 15篇张永根
  • 10篇张立阳
  • 10篇姜鑫
  • 8篇赵雪娇
  • 3篇徐宏建
  • 2篇王利军
  • 2篇辛杭书
  • 2篇张广宁
  • 2篇杨金山
  • 1篇岳奎忠
  • 1篇李洋
  • 1篇王天奇
  • 1篇刁新平
  • 1篇李文茜
  • 1篇林聪
  • 1篇刘岩

传媒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中国畜牧杂志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顶孢霉培养物对奶牛粗饲料瘤胃降解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对奶牛粗饲料瘤胃降解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650 kg左右、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头,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5(低剂量组)和30 g/(d·头)ATC的试验饲粮(高剂量组);试验共3期,每期2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 d。测定羊草、玉米青贮、苜蓿的瘤胃降解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玉米青贮干物质的有效降解率和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P<0.05);高剂量组羊草、玉米青贮、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羊草中性洗涤纤维的慢速降解部分的降解速率和苜蓿中性洗涤纤维的可降解部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玉米青贮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和快速降解部分含量(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苜蓿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P<0.05),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羊草粗蛋白质的慢速降解部分和可降解部分含量(P<0.05),但并没有提高有效降解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中原虫数量及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的相对含量(P<0.05),试验组显著提高了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相对含量(P<0.05),但高剂量组显著降低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P<0.05)。因此,本试验条件下,ATC能够调节奶牛部分瘤胃微生物的菌群数量并提高粗饲料的瘤胃降解率,其中以30 g/(d·头)添加量为宜。
李洋张幸怡张广宁王一臻林聪徐宏建姜鑫刘帅张永根
关键词:奶牛粗饲料瘤胃降解率微生物区系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犊牛生长、血液指标、瘤胃菌群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选取20头健康荷斯坦公犊,经两周适应期后,将犊牛按体重和日龄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日粮组(未处理基础日粮);②FCGM日粮组(50 kg FCGM·kg^(-1)基础日粮;DM基础),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FCGM显著(P<0.05)提高犊牛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效率;饲喂FCGM犊牛血浆TP、CAT、T-SOD、T-AOC、IgA和IgG含量显著(P<0.05)增加,UN和CHOL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相对丰度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日粮中添加FCGM显著(P<0.05)增加CP和NDF表观消化率。日粮中添加FCGM可提高犊牛生长性能,改善血浆生化指标,提高犊牛抗氧化和免疫能力,调节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营养物质消化。
姜鑫崔梓琪刘鑫张立阳刘帅张永根
关键词: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
反刍动物粗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
每年,反刍动物消耗数百万吨污染了各种真菌的粗饲料,有些草料,如干草、秸秆或青贮饲料,在收获前或贮藏过程中就感染了真菌。真菌能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在自然界中的竞争力,这些代谢产物很多具有抗真菌和抗细菌的活性。目前,对...
张立阳赵雪娇姜鑫刘帅张永根
关键词:动物生产粗饲料霉菌毒素
FTIR技术对玉米及副产品脂质分子结构与营养价值相关关系的研究
2018年
旨在探求不同批次玉米及其副产品(玉米皮、玉米胚芽(带壳)、玉米胚芽饼、玉米蛋白粉)常规营养价值和脂质分子结构及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试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技术和常规营养分析技术,分析样本的脂质分子功能团结构与常规营养成分。这些振动谱带的功能团特征参数包括CH_3反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942~2 934cm^(-1))、CH_2反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905~2 903cm^(-1))、CH_3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866~2 850cm^(-1))、CH_2对称伸缩(峰高位置,ca.2 834~2 832cm^(-1))的光谱区域及峰高位置,不饱和脂质(ULB)伸缩(峰高位置,ca.2 987~2 986cm^(-1))和脂质酯的羰基(LECC)伸缩(峰高位置,ca.1 734~1 730cm^(-1))的峰高、峰面积以及它们之间的比值。本次试验还通过聚类分析(CLA)和主成分分析(PCA)来识别分子光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常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玉米与其副产品之间的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批次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且两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光谱特征分析显示,玉米与其副产品之间的光谱分子功能团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批次间LECC峰高值和CH_2反对称/CH_2对称伸缩峰高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除CH功能团部分,其他光谱参数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聚类分析(CLA)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批次间的脂质光谱分子结构不能完全分开,而玉米胚芽与玉米胚芽饼在CH_3和CH_2不对称和对称伸缩区域(ca.2 984~2 781cm^(-1))、ULB光谱区域(ca.3 016~2 971cm^(-1))和LECC光谱区域(ca.1 826~1 693cm^(-1))中均有完全不同的结构组成,然而,其他饲料样品间在脂质生物聚合物构象中仍有相似之处。4)大多数脂质分子功能团参数与其化学成分粗脂肪(EE)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综上所述,玉米及其副产品的脂质分子结构与常规营养特性间
孙凯晶李昕刘帅王馨影张广宁杨金山辛杭书张永根
关键词:营养价值FTIR
基于NRC模型下不同玉米副产品代谢蛋白预测产量与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试验基于NRC-2001模型预测不同玉米副产品代谢蛋白产量,利用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玉米副产品的分子功能团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采用NRC-2001模型对奶牛饲料蛋白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技术收集光谱数据并分析。结果显示,利用NRC-2001模型预测不同玉米副产品代谢蛋白特征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小肠中真可吸收代谢蛋白总量在玉米蛋白粉中有最高值,其次是玉米胚芽饼、玉米胚芽、玉米皮及玉米籽粒。饲料产奶价值(FMV)存在相同趋势。在光谱结构分析中,饲料的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蛋白代谢预测产量与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其中,玉米籽粒中酰胺Ⅰ带与纤维性碳水化合物的面积比值(AmideⅠ_CELC)显著高于其他饲料原料(P<0.05),玉米胚芽的酰胺Ⅰ带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面积比值(AmideⅠ_SCHO)和AmideⅠ_CELC比值均较低(P<0.05),而玉米皮的蛋白质酰胺Ⅱ带与结构性碳水化合物(SCHO)和纤维性碳水化合物(CELC)之间的光谱面积比值均显著低于其他饲料比值(P<0.05),玉米胚芽饼的蛋白质酰胺Ⅱ带与总碳水化合物之间峰面积比值(AmideⅡ_TNSCHO)显著高于其他饲料原料(P<0.05)。在不同玉米副产品饲料中,瘤胃合成微生物蛋白(MCP)和小肠真可吸收微生物蛋白(AMCP)含量与蛋白质酰胺Ⅰ带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峰面积比值(AmideⅠ_TNSCHO)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其他各光谱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AmideⅠ_TCHO和AmideⅡ_SCHO可共同作为预测因子估测小肠真可吸收瘤胃非降解蛋白(ARUP)、代谢蛋白(MP)和FMV,其决定系数均为0.997。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副产品基于NRC-2001模型下代谢蛋白预测产量与分子功能团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相�
孙凯晶赵洪波杨金山刘岩刘帅辛杭书
关键词:玉米副产品
不同加工方式的粗饲料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粗饲料占有的比例通常为60%-7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的重要营养来源,并且,其品质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精补料的供给量与成本,最终影响到生产者的效益.本文从粗饲料...
赵雪娇刘帅郑健张立阳张永根
关键词:反刍动物粗饲料营养价值
不同吸附材料及改性处理对三种常见霉菌毒素脱毒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季铵盐及载金属离子对5种吸附材料改性处理,测定改性前后其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脱毒效果,分析pH、吸附时间对最佳吸附材料改性前后吸附能力影响及解吸特性,并表征吸附材料结构。结果显示,蒙脱石吸附能力最强,改性处理后对3种毒素吸附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改性处理后脱毒能力最强。pH和吸附时间对其脱毒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STAC改性处理显著降低毒素解吸率(P<0.05)。改性后蒙脱石结构疏松,层间距变大,红外光谱中出现STAC特征峰。蒙脱石为5种材料中最佳脱毒材料,对3种毒素脱毒能力最强。季铵盐改性效果优于载金属离子,其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处理是最佳改性方式。改性后STAC基团成功插层至蒙脱石分子结构中,增强其对霉菌毒素吸附能力。研究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筛选和改性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张立阳刘帅赵雪娇李文茜姜鑫赵洪波张永根
关键词:霉菌毒素季铵盐改性蒙脱石
鼠李糖乳杆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对照组(CON)和LGG处理组(添加105 CFU/g鲜重LGG),于0、24、36、48 d取样,测定其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GG组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含量在48 d下降,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在36 d后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在36 d显著升高;不同天数的pH均显著下降;36 d和48 d乳酸含量显著升高,乙酸和丙酸在24 d时显著升高;氨态氮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变化不显著;LGG组DM慢速降解速率常数c和有效降解率(ED)均显著高于CON组;LGG组CP快速降解参数a、慢速降解速率常数c和ED显著升高,LGG组NDF慢速降解参数b和ED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鼠李糖乳杆菌能显著改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提高DM、CP和NDF在瘤胃内的ED。
刘帅郑健姜鑫张立阳赵洪波张永根
关键词:鼠李糖乳杆菌全株玉米青贮瘤胃降解特性
蒙脱石改性前后对3种常见霉菌毒素的吸附效果及结构表征被引量:9
2019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经不同改性处理后对3种常见霉菌毒素的脱毒能力,以获得最佳的改性处理方法,并对蒙脱石改性前后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季铵盐及载金属离子对蒙脱石进行改性处理,测定改性前后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吸附效果,并对蒙脱石原料及最佳改性处理后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蒙脱石经6种改性处理后对3种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均显著增强(P<0.05),其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改性处理后对AFB1、ZEN和DON吸附能力达到最大,分别为99.48%、93.62%和67.38%;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蒙脱石的孔径、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红外光谱中出现STAC的特征峰,并检测到C、H和N元素。综上,利用载金属离子和季铵盐改性均能显著提高蒙脱石的脱毒能力,其中STAC改性是最佳改性方式;改性处理后蒙脱石分子结构疏松,STAC基团成功插层到蒙脱石分子结构中,更有利于加强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
张立阳赵雪娇刘帅赵洪波张永根
关键词:霉菌毒素蒙脱石改性季铵盐
发酵北苍术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北苍术对断奶仔猪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影响。选取96头(7.0±0.5)kg28日龄断奶二元杂交"长白×大白"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试验期为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第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Ⅱ组为抗生素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5%,硫酸粘杆菌素与杆菌肽锌11混合),第Ⅲ组为未发酵北苍术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2%未发酵北苍术);第Ⅳ、Ⅴ、Ⅵ组分别为: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3%发酵北苍术组。结果表明,(1)试验前期(1~14d),0.2%发酵北苍术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Ig G含量提高19.1%(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0.3%发酵北苍术组与对照组相比Ig A和Ig M分别提高6.4%和2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分别提高12.1%和5.7%。(2)试验全期(1~28 d),0.2%发酵北苍术组Ig G、Ig M、TP和ALB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9.9%、7.7%、20.9%和15.6%。0.2%发酵北苍术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降低25.6%(P<0.05),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发酵北苍术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优于未发酵北苍术组,试验前期发酵北苍术最优添加量为0.3%,后期最优添加量为0.2%。综上所述,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发酵北苍术可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与抗生素药效相近。研究为仔猪生产中以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类药物提供参考。
王利军赵文文么恩悦刘帅刁新平
关键词:断奶仔猪免疫指标生化指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