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理性化抑或民主化:乡村社会现代国家建构——基于土地改革的分析
- 2018年
- 基于土地改革的分析,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国家建构既是理性化国家建构过程,也是民主化国家建构过程。面对当时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在乡村社会迅速集中权威和资源,建设了强大的国家政权体系,理性化国家建构得到较大发展;同时,乡村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也有初步尝试。我国乡村社会国家建构与西方经验既有一致的地方,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我国权力体制和领导力量、财政税收体制、国家与社会关系、现代国家建构的指导思想、民意代表和责任制与西方有较大差异。在当下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继续推进现代国家建构,尤其是要加强法律、制度和组织的建设,推动理性化国家建构和民主化国家建构的深入而均衡发展。
- 徐琳黄炎
- 关键词:乡村社会理性化民主化
- 执政党功能调适下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被引量:4
- 2019年
- 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是其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协同进步过程。其中,政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就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其理念强调治理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治理机制从自上而下单向度转向多层次多维度互动;在共识的基础上建立政治权威,实现社会利益均衡,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推进社会政治文明。政党是现代政治的重要载体,因而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政党往往通过政治录用、利益代表、政权建设和社会整合等功能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家治理和社会政治进程。
- 徐琳黄炎
- 关键词:文化现代化执政党功能调适社会政治文明政治现代化社会秩序稳定
- 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治合法性基础的变迁
- 2013年
- 在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视角下,梳理建国60多年来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治理历程,会发现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发生了三次变迁。其大致轨迹是,建国初期以政府绩效为主,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以意识形态为主,改革开放后仍以政府绩效为主。今后,加强和改善制度与规则建设,将成为国家政权在农村建构政治合法性的增长点。
- 刘伟黄炎
-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国家政权政府绩效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