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振琳

作品数:14 被引量:8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电气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暂态
  • 6篇暂态稳定
  • 6篇直流
  • 5篇电网
  • 4篇稳定控制
  • 3篇暂态稳定控制
  • 3篇直流系统
  • 2篇等效
  • 2篇电工学
  • 2篇电压
  • 2篇暂态能量
  • 2篇暂态能量函数
  • 2篇暂态稳定性
  • 2篇直流输电
  • 2篇输电
  • 2篇自抗扰
  • 2篇拓扑
  • 2篇谐波
  • 2篇南方电网
  • 2篇交直流

机构

  • 1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国南方电网
  • 1篇山东沂蒙抽水...
  • 1篇广东电网有限...
  • 1篇深圳供电局有...
  • 1篇广东电网有限...

作者

  • 14篇黄振琳
  • 10篇管霖
  • 6篇沈鹏
  • 3篇何楚瑶
  • 2篇刘永强
  • 2篇邓红雷
  • 2篇陈兴望
  • 2篇张杰
  • 1篇周保荣
  • 1篇汪娟娟
  • 1篇吴亮
  • 1篇陈鹏
  • 1篇雷晟
  • 1篇张杰

传媒

  • 3篇高电压技术
  • 3篇电网技术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广东电力
  • 1篇教书育人(高...
  • 1篇南方电网技术
  • 1篇大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模式匹配的智能稳定评估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加入,系统结构和运行工况日益复杂,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预防控制决策,提出基于模式匹配的智能稳定评估方法,在实现对主导失稳机群辨识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拓扑和运行方式信息的在线暂态稳定评估模型和算法,通过一系列稳态电气特征量可以有效预测当前运行点的暂态稳定水平。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南方电网系统西电东送通道上得到了检验。该方法有助于建立电网运行方式、拓扑结构与稳定水平的关联关系,为构建电网智能预防控制决策支持模型打下基础。
管霖何楚瑶曾毅豪黄振琳
关键词:失稳模式电网拓扑暂态稳定
基于几何分布的微电网孤岛运行可靠性快速概率评估被引量:5
2018年
微电网内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波动性使孤岛运行可靠性评估变得复杂。而避免负荷频繁投切的实际短时孤岛切负荷策略增强了负荷状态的时序关联性,该策略下序贯蒙特卡洛仿真计算量大。针对上述问题,文中基于几何分布模型和概率计算,提出了快速准确计算微电网负荷点停电时间概率分布的解析公式,可综合计算负荷点和系统可靠性指标。以改造的配电系统为例,通过评估微电网孤岛运行可靠性将所提方法与蒙特卡洛评估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对源荷功率波动性和切负荷策略对微电网孤岛运行可靠性的影响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张杰张杰管霖
关键词:孤岛运行可靠性波动性
改善系统暂态稳定的VSC-HVDC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交直流系统暂态功角稳定问题,基于自抗扰控制理论研究,提出了电压源型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VSC-HVDC)有功调制控制策略。根据VSCHVDC对同步机组的可控能力筛选机组并确定聚合权重,将同步机群聚合转化为等效可控系统,利用线性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暂态稳定控制器;同时对同步机组的转速差和不平衡功率进行调制,从而充分发挥稳定控制器调节能力并维持交直流系统稳定。结果表明,控制器无需同步机组和直流输电系统的详细模型信息,且能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并通过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管霖陈肖灿沈鹏黄振琳
关键词:交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
面向暂态电压控制的大电网区域划分方法被引量:10
2018年
暂态电压稳定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实现分区控制是提高大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文章提出了基于节点暂态电压特征的区域划分方法。根据节点暂态电压时序信息构建节点的向量型暂态电压特征,引入余弦相似度评价节点间暂态电压特征的相似性作为电气距离的衡量,采用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对暂态电压行为特征相似的节点进行聚合,并利用轮廓系数进行分区方案的评价以获取最佳分区方案,实现了暂态电压控制区域的构建;基于此可进一步实现动态无功补偿规划以及暂态电压分区控制。在NE 39节点上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管霖吴亮卓映君文博陈鹏赵琦黄振琳
关键词:暂态电压电网分区仿射传播聚类
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谐波交互作用强度的评估方法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分析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中各换流站交流侧谐波交互影响机理,建立了混合多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阻抗模型,提出了谐波交互作用因子(harmonic 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HMIIF)作为评估谐波交互作用强度的方法。基于谐波阻抗矩阵的分析结果表明,LCC-HVDC对MMC-HVDC的谐波交互作用规律与LCC-HVDC之间规律基本相同。LCC-HVDC对MMC-HVDC的谐波交互作用与MMC换流器交流侧谐波阻抗相关,且随等效联络阻抗减小而增强;当其中一回直流所联结交流系统等值谐波阻抗越大,该回直流对其他回直流交互作用越强,其他回直流对其交互作用越弱。HMIIF与两回直流间的谐波交互作用强度成正比。最后利用PSCAD/EMTDC建立三馈入直流输电系统简化模型。
李卓敏黄振琳邵思语刘永强何晓峰
关键词:谐波阻抗
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李雅普诺夫直接法在风电场同步稳定控制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李雅普诺夫(Lyapunov)直接法设计了风电场同步稳定控制策略,驱动系统达到故障后平衡点。首先将含有风电场接入的电力系统建模为串级系统,利用串级控制理论设计风电场稳定控制策略。其中,同步机为第一级,风电场为第二级子系统。针对同步机子系统,通过等效可控变换将多机系统转化为风电场等效可控系统,利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和Lyapunov直接法设计了改善系统同步稳定性的虚拟控制律。针对风电场子系统,基于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了风电场的稳定控制律,使风电场功率调制能够快速跟踪虚拟控制律。控制策略无需系统的详细模型信息,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在改进的IEEE39节点系统中,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管霖沈鹏黄振琳
关键词:风电场
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的适用范围及其与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8
2017年
针对多馈入直流短路比指标对交流电网电压支撑能力的指示性和阈值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开展研究,提出了指标与多馈入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直流准稳态模型下的功率曲线计算进行验证。基于网络方程对多馈入短路比指标与直流最大传输功率的关系给出了理论解析。最后通过EMTDC平台上的电网故障仿真检验了多馈入短路比指标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文章旨在为电网规划设计中应用多馈入直流短路比来衡量交流电网直流接纳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管霖陈兴望雷晟黄振琳周保荣
改善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变速风电机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改善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变速风电机组稳定控制器。针对每一座风电场,根据其对同步机组的可控能力划分出各风电场的可控机群,并将可控机群聚合转化风电场等效可控系统。基于该等效可控系统,利用线性自抗扰控制理论设计了风电场稳定控制器。得益于线性自抗扰控制中的扰动实部估计和补偿功能,控制器无需同步机组和风电场详细模型信息,同时还对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控制器具有分散协调的特性,无需风电控制中心协调。在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中的仿真算例验证表明了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有效增强系统同步稳定性,同时对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沈鹏管霖黄振琳陈鹏王严龙
关键词:暂态稳定性
基于交流系统非特征谐波的HVDC换相失败风险评估及抑制策略被引量:12
2019年
换相失败一直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换相电压时间面积法,从解析上分析了交流系统故障谐波对换相失败风险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换相失败风险评估指标—换相失败风险因子CFRI,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交流系统故障期间换流母线电压下降和谐波含量对换相失败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故障较强时,换流母线电压显著下降是导致换相失败的主要因素;故障较弱时,2、3次等低次非特征谐波引起的母线电压波形畸变是增加换相失败风险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谐波治理角度,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调谐滤波器抑制换相失败风险的策略,通过PSCAD/EMTDC仿真分析可知,该方法能明显降低交流故障期间换流母线电压2、3次谐波含量,并有效抑制了系统发生换相失败的风险。
邵思语黄振琳刘永强李卓敏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谐波换相失败双调谐滤波器
面向创新班的电工学教学改革被引量:2
2019年
针对目前创新班电工学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急需调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考核方式急需改变等问题,对创新班电工学教学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创新"的电工学教学模块,推行分级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逐步引导,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理论考试+实践考查+自主学习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加强培训,争取学校与学院政策支持,提高授课教师教学水平和积极性等应对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创新班的电工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邓红雷汪娟娟黄振琳
关键词:创新班电工学教学改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