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慧晶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关帝山
  • 3篇树种
  • 2篇地形
  • 2篇树种组成
  • 2篇群落
  • 2篇物种
  • 2篇方差分解
  • 1篇地形因子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变化
  • 1篇亚高山
  • 1篇样地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幼苗
  • 1篇幼苗更新
  • 1篇云杉
  • 1篇森林群落
  • 1篇生境
  • 1篇土壤

机构

  • 7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杨秀清
  • 7篇马慧晶
  • 6篇闫海冰
  • 3篇王旭刚
  • 2篇韩有志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帝山寒温性云杉次生林样地树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被引量:18
2017年
云杉次生林是关帝山的优势森林植被类型,也是华北亚高山地区寒温性常绿针叶林的代表类型.为更好地了解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及其潜在的生态学过程和机制,于2010年在关帝山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了4 hm^2的云杉次生林固定监测样地(GDS样地).本文以第一次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样地树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样地共有木本植物30种,隶属于11科22属.包括分枝的总个体数为26218(其中独立个体数为10266).植物区系组成属北温带成分;不同树种个体数、平均胸径和胸高断面积差异较大,导致群落成层分明,各层优势种明显.乔木层第一亚层树种径级结构呈双峰偏正态分布,乔木层第二亚层树种径级呈近似正态分布,灌木层树种径级呈"L"型分布.乔木优势树种青!和华北落叶松的空间分布无论在个体数量还是聚集程度上均随径级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格局特征.相同径级的两树种,胸径(DBH)≥30 cm的华北落叶松在样地居多且聚集分布于样地中部,而DBH≥30 cm的青!则相对较少,没有表现出空间聚集性.DBH≤10 cm的华北落叶松个体很少且散生于样地,而DBH≤10 cm的青!大量聚集于样地中部.DBH≤10 cm的青!在样地偏西北区域也有大量分布,而DBH≤10 cm的红桦主要分布于样地偏东南区域.灰子、土庄绣线菊和四川忍冬等灌木树种也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空间分布特征.树种分布格局受生境条件影响,同时与自身发育规律、更新特征及生态习性等相关.
杨秀清史婵王旭刚马慧晶闫海冰
关键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不同生活型物种与生境相关性被引量:6
2017年
以关帝山庞泉沟自然保护区4 hm^2云杉次生林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分解(RDA)分析了地形和土壤与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的关系,并对两生境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通过广义可加模型(GAM)拟合了乔木、小乔木、灌木中优势物种分布与主成分分析中各主分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形和土壤共解释了乔木、小乔木、灌木分布的53.34%、55.65%和45.83%,其中地形因子独立解释了8.36%、5.06%和5.48%,土壤因子独立解释了31.12%、44.22%和32.04%,两因子共同解释的部分为13.86%、6.37%和8.31%;(2)对13个生境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分量分别代表了38.76%、25.73%、19.41%和8.93%,累计贡献率达92.56%;(3)GAM拟合结果显示,不同生活型及同一生活型不同物种分布与生境4个主分量相关程度均不同。模型可解释的偏差分别为:乔木层介于0.76%~29.00%,小乔木层介于0~20.30%,灌木层介于0.10%~23.50%。各物种及各生活型物种普遍与PC1相关程度较大,海拔、坡向、有效K、有效N、有效Mg对物种分布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土壤等生境因子对不同物种及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的影响有差异,这种差异有利于关帝山云杉次生林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
杨秀清史婵王旭刚马慧晶闫海冰
关键词:地形物种分布方差分解
基于叶片性状变化下云杉幼苗更新的C,N,P调控机制被引量:2
2019年
为探测云杉幼苗更新的潜在生态学机制,研究了云杉幼苗随更新年龄变化下的叶片形态特征、叶片及根系C,N,P含量特征及其与叶片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杉幼苗叶片形态指标随更新过程中龄级的增加而变化。其中,叶长、叶宽、叶周长、叶面积均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增加,叶长宽比和比叶面积随着龄级的增加而减小。云杉幼苗叶片有机碳与全磷含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全氮则在减少;根系中C,N,P随更新年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叶片和根系C,N,P含量随更新年龄的增加而变化且各含量间相互关联。云杉幼苗更新过程中,叶片有机碳和全磷可促进叶长、叶宽、叶面积及叶周长的增加,同时抑制叶长宽比和比叶面积的增加;全氮对幼苗更新过程中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与有机碳、全磷相反。根系中C,N含量及C,N,P间的关联变化对叶片C,N含量及C,N,P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显著影响;叶片C,N,P含量受根系C,N,P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影响叶片形态特征从而对云杉幼苗的更新过程起调控作用。
仇宏格杨秀清梁楠马慧晶冯帆史婵韩有志
关键词:叶片性状幼苗更新云杉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相关性被引量:16
2017年
为揭示森林土壤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变异机制,参照CTFS样地土壤采样方案,在关帝山4 hm^2云杉次生林样地199个采样点进行土壤取样和测定,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寒温性云杉林土壤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插值的方法,重点分析了0~10 cm层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格局,并基于RDA排序和方差分解定量评价地形因子对土壤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和解释量。结果表明:云杉次生林土壤的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明显的水平及垂直空间变异,0~10 cm层土壤上述5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78%、41.15%、58.36%、46.60%和48.38%;土壤变异的空间自相关范围为4.9~58.8 m,pH值和有效氮呈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变异;有效氮、有机质和有效钾呈相似的空间斑块状分布格局,即样地有效氮含量高的斑块中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也高。pH值和有效磷则表现出相反的斑块分布格局;地形因子中,pH值、有效氮和有效磷受海拔影响最大,其中,海拔与pH值、有效磷呈正相关,分别解释其空间变异的40.43%和28.81%,而与有效氮呈负相关,能单独解释其空间变异的19.48%。凹凸度对有效钾和有机质的影响最大,可分别解释9.37%和6.88%的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与这2个土壤性质指标为负相关。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华北地区植物分布和物种共存提供基础依据。
杨秀清史婵王旭刚马慧晶闫海冰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地形因子方差分解
不同区域典型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被引量:12
2018年
以温带长白山(CBS)、暖温带关帝山(GDS)、亚热带黑石顶(HSD)样地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了3个样地共有的3科(松科、壳斗科、蔷薇科)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不同样地3科树木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松科在GDS分布数量较多,呈双峰型径级结构,在CBS和HSD分布数量少,径级结构近似正态分布;壳斗科在CBS和GDS分布数量少,分别呈双峰型和偏正态径级结构,在HSD分布数量多,呈倒"J"型径级分布;蔷薇科在GDS分布数量多,呈"L"型径级分布,在CBS和HSD分布相对较少,径级结构分别呈倒"J"型和"L"型分布.3科树木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样地表现也不同,松科的大径级个体在CBS和GDS小尺度上呈均匀分布,在HSD呈聚集分布,中、小径级在3个样地均呈聚集分布;壳斗科在CBS以大径级个体为主,呈近似随机分布,在GDS和HSD以中、小径级为主,呈聚集性分布格局;蔷薇科在3个样地均为聚集分布.3科树木的聚集程度均随尺度增加而降低.大径级的壳斗科个体在CBS和HSD与松科呈不相关或小尺度负相关关系,中、小径级的壳斗科在CBS和GDS与松科呈负相关关系,但在HSD与松科表现为正相关;松科与蔷薇科在3个样地均表现为负相关;中、小径级的壳斗科与蔷薇科在CBS和GDS呈正相关关系,但在HSD呈负相关关系.总之,3科树木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随径级、尺度而变化且在不同样地内有不同表现.
闫海冰马慧晶冯帆梁楠史婵杨秀清韩有志
关键词:树种
青杄功能性状及其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青杄在不同环境和发育阶段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以关帝山典型森林分布区的青杄(Piceawilsonii)为对象,分析其叶片鲜干比、叶面积、叶绿素和C、N、P含量等重要功能性状在不同年龄(5、15、25、35、45a)和不同海拔梯度(1760、1820、1880、1940、2000m)上的变化,以及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随年龄和海拔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随树龄的增加,青杄叶面积、叶鲜干比呈增大趋势,叶P和根P含量呈下降趋势,叶有机碳含量下调,但根有机碳在上调。2)随海拔增加,叶绿素、叶面积显著增加,叶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根有机碳在增加。叶、枝、根中的N、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相比之下,N、P随海拔的变化较有机碳更为显著。3)随树龄增加,C、N、P在各器官间分配格局表现为:P在幼年时于叶、根中分配比例相对较大,成年时主要集中在枝中。在研究的5~45a范围内,N分配呈叶>枝>根的稳定格局,未随年龄而显著变化。有机碳则在各器官呈近乎均匀分配的基础上随年龄增加根中比例略有增大,相反叶中比例略有下降。C、N、P并未随海拔增加呈现各器官间分配格局上的显著变化。青杄各功能性状随年龄和海拔变化并通过在各器官间相互关联和协调分配来增强其生态适应性。
马慧晶杨秀清冯帆梁楠史婵闫海冰
关键词:功能性状
华北亚高山3个典型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与结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旨在探测华北亚高山森林群落的树种组成与结构,为了解该地区森林种群生态学特性、群落发生、发展及生态演替规律。[方法]采用CTFS样地技术规范调查分析了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云杉林和次生杨桦林群落树种多度、优势度、重要值、径级结构等特征及其在3个群落间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林样地木本植物22种,隶属12科21属,独立个体数476个;云杉林样地共有木本植物16种,隶属10科12属,独立个体数46个;次生杨桦林样地木本植物25种,隶属10科19属,独立个体数420个。群落间树种种类、多度、重要值,特别是重要乔木优势度均表现出差异,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种明显。2)杨桦林中、小径级个体居多,林下有大量白杄幼苗存活。落叶松林优势种华北落叶松以较大径级居多,林下落叶松和辽东栎幼苗更新较多,两样地不同径级间个体数目相差均较大,分别呈近似倒"J"型和偏正态分布的径级结构;云杉林结构相对稳定,样地不同径级间个体数目相差不大,呈正态分布的径级结构。[结论]群落优势种的变化和更新差异反映了树种生态特性上的变异和生境异质性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不同群落树种的径级结构可反映该地区森林群落的生态演替趋势。
梁楠马慧晶冯帆史婵闫海冰杨秀清
关键词:树种组成径级结构关帝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