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新亚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降雨
  • 2篇产流
  • 2篇产流产沙
  • 2篇产沙
  • 1篇因果
  • 1篇因果检验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溶解氧
  • 1篇沙量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时间序列分析
  • 1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利用
  • 1篇坡长
  • 1篇坡面
  • 1篇坡面产流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郭新亚
  • 4篇张兴奇
  • 1篇张振克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利经济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探讨了坡长对黔西北地区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坡面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呈线性关系。(2)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暴雨存在显著性相关,暴雨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占年产流量的35.1%~52.2%,坡面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67.4%~87.8%。(3)低雨强时,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中、高雨强时,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加,且产沙量与坡长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4)不同坡长条件下坡面产流量和产沙量均与降雨复合指数PI60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5)坡面产沙量与坡长、坡面产流量之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M=0.176(LH)1.261。
郭新亚张兴奇顾礼彬杨光檄顾再柯
关键词:黔西北坡长降雨特征
汾河河津段主要污染物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汾河河津段2004—2013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含量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特性。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有显著下降趋势,溶解氧含量有显著上升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在1、2月较大,8、9月较小;溶解氧含量在1、2月较大,6、7月较小。高锰酸盐指数含量在2004—2009年差异较大;氨氮含量在2004—2013年差异均较大;溶解氧含量在2010—2013年差异较大。
郭新亚张兴奇
关键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溶解氧小波分析
基于PECM模型的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动态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为评估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熵值法、面板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2000—2017年间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为双向因果关系,中游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到水资源利用的单向因果关系,下游地区为水资源利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具有更高的关联度;在短期关系中,仅下游地区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到水资源利用的单向因果关系。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因果关系,各省市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政策,以期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万蕾张兴奇郭新亚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利用熵值法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因果检验长江流域
黔西高原地区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黔西高原地区侵蚀性降雨特性进行分析并探索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为该区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观测法,基于毕节小区2012—2014年53次降雨过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降雨量(P)和最大60min降雨动能(E60)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两个主要因子。坡面产流、产沙与最大60min雨强(I_(60))显著相关;(2)坡面产流产沙与二元复合因子的相关系数显示,EI_(60),PI_(60)和I30I_(60)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3类主要降雨复合指标,EI30和EI_(60)与坡面产流产沙的相关系数间相差较小;(3)基于坡面产流、产沙与降雨单指标和降雨复合指标的相关关系,确定了简易算法的参数。[结论]基于可比性,以R=EI30作为参照值对3种简易算法的结果进行决定系数和偏差率比较后,得到研究区便捷、快速的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为:R=0.344(PI_(60))。
顾璟冉张兴奇顾礼彬郭新亚杨光檄顾再柯
关键词:降雨侵蚀力产流产沙
马拉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特征及估算
2023年
生态需水是生态用水控制和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的基本依据。马拉河流域拥有世界著名的生态系统,植被生态需水占流域总需水量的很大一部分。基于1980—2020年ERA5气象数据、叶面积指数(LAI)与世界土壤数据库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法计算了马拉河流域四个季节(短旱季、长雨季、长旱季、短雨季)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和卷积神经网络(CNN)3种机器学习方法与7个环境因子(气温、降水、10 m风速、LAI、太阳辐射、相对湿度、地形)建立了回归模型,分别估算了2011—2020年逐年不同季节的植被生态需水量,并与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进行时间序列拟合度和空间相似性的比较。结果表明:马拉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在过去40年所有季节都呈现为波动变化,植被生态需水量长雨季>长旱季>短雨季>短旱季,长雨季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约为短旱季的1.5倍。不同季节均呈现出上下游高、中游低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空间分布格局。LAI为最大的正影响因子,风速为最大的负影响因子。就不同方法估算的植被生态需水量准确性而言,RF表现最为优异,主要体现在最值估算误差最小,时间变化序列的拟合度最高,空间分布最为相似,相对误差最小,而SVM的预测结果相对最差。RF是相对最适用于马拉河流域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的算法。使用3种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估算马拉河流域不同季节植被生态需水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可为生态需水的估算提供技术参考。
朱婉怡张振克郭新亚冯首铭蒋大亮江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