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雪坤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火炸药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燃烧性能
  • 2篇应用化学
  • 2篇发射药
  • 1篇点火延迟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随行装药
  • 1篇燃速
  • 1篇装药
  • 1篇吸湿
  • 1篇吸湿性
  • 1篇硝酸铵
  • 1篇积分
  • 1篇积分光密度
  • 1篇光密度
  • 1篇安定性
  • 1篇包覆
  • 1篇变燃速发射药
  • 1篇CCD技术

机构

  • 5篇中北大学

作者

  • 5篇范雪坤
  • 4篇马忠亮
  • 2篇萧忠良
  • 2篇贺增弟
  • 1篇程山
  • 1篇刘佳
  • 1篇刘幼平
  • 1篇吕秉峰
  • 1篇吕智星
  • 1篇刘林林
  • 1篇鲁坤
  • 1篇袁治雷

传媒

  • 2篇化学推进剂与...
  • 1篇含能材料
  • 1篇火炸药学报
  • 1篇四川兵工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介绍了变燃速发射药的提出背景及变燃速发射药的优良性能,特别是其所特有的燃烧渐增性。对变燃速发射药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方法进行了概述,并用数学方法表述了燃气的释放规律。分析了阻燃层厚度、长径比、内孔大小等主要因素对变燃速发射药的燃烧性能的影响以及胶黏剂和硝酸铵的加入对变燃速发射药性能的改变,并对变燃速发射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范雪坤马忠亮朱林
关键词:应用化学燃烧性能影响因素
一种炮口火焰的测试方法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更加精确地表征炮口火焰的强度,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高速摄像机拍摄了30 mm火炮用发射药A和B,及硝胺发射药C的炮口火焰。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了实验图像,得火焰面积、火焰最大直径、火焰平均直径、火焰平均周长和积分光密度(IOD)。用Wien公式计算了炮口火焰温度。通过这些参数表征和分析了炮口火焰的强度。结果表明,通过所得参数分析可表征炮口火焰的形状及强度。IOD可作为表征炮口火焰几何尺寸及辐射亮度的参量。
袁治雷贺增弟刘林林吕智星范雪坤邹秀梅
关键词:CCD技术积分光密度
多层管状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模拟和改善层状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和燃烧性能,建立了一种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燃烧模型。在服从几何燃烧定律条件下,通过多层管状发射药的形状函数推导出其Γ-Ψ表达式。用Γ-Ψ曲线研究了多层管状发射药的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比、内外层的燃速比以及药柱厚度与药柱长度之比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多层管状发射药缓燃层厚度与药片初始总厚度比不能太大,较佳值为0.3-0.6;(2)多层管状发射药内外层药的燃速比值越大,其燃烧渐增性越好;(3)多层管状发射药在保证能具有明显燃烧渐增性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其装填密度,其长径比应为2.5∶1-5∶1。
马忠亮鲁坤范雪坤萧忠良
关键词:应用化学燃烧性能
一种随行装药定容燃烧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在静态环境下模拟某新型随行装药的内弹道燃烧性能,采用将小粒发射药进行钢筒中压制成型,端面封堵延时处理的方法得到了一种新型随行装药试样。并将制得的随行药与单樟6/7混合进行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其燃烧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单樟6/7单独装药相比,其燃烧过程分为2个阶段,且第二阶段燃烧速率远大于第一阶段,通过延迟装置质量和装药密度的调节可以实现对随行药点火延迟时间的控制。随行药具有很高的燃速和较强的燃烧渐增性,在内弹道过程中可有效改善膛内压力分布。
范雪坤吕秉峰马忠亮刘幼平萧忠良
关键词:随行装药燃烧性能点火延迟
包覆硝酸铵发射药吸湿性和安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包覆硝酸铵(AN)发射药的吸湿问题,用硝化棉(NC)对不同AN含量的AN发射药进行了不同层数的包覆,然后对未包覆和包覆试样进行了平衡干燥器法吸湿测试和真空安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90%的条件下,AN发射药的吸湿量随着A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包覆层有效抑制了吸湿性,提高了AN发射药的安定性。
程山马忠亮贺增弟范雪坤刘佳
关键词:包覆吸湿性安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