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儿童
  • 2篇碘缺乏
  • 2篇碘缺乏病
  • 2篇营养
  • 2篇现状及影响
  • 2篇现状及影响因...
  • 2篇现状及影响因...
  • 2篇小学生
  • 2篇肥胖
  • 1篇单因素
  • 1篇碘盐
  • 1篇碘营养
  • 1篇碘营养水平
  • 1篇学龄
  • 1篇学龄儿童
  • 1篇学生营养
  • 1篇学生营养状况
  • 1篇盐类
  • 1篇饮食

机构

  • 11篇上海市虹口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作者

  • 11篇亓德云
  • 11篇江艳微
  • 2篇林可
  • 1篇谭晖
  • 1篇邹海东
  • 1篇姚文
  • 1篇付泽建

传媒

  • 4篇健康教育与健...
  • 4篇教育生物学杂...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虹口区不同年级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单因素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不同年级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虹口区6所小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3、4年级学生共1618名,采用儿童眼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家长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平均每日屈光时间为11.33h,双休日屈光时间为17.20h,屈光时间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双休日屈光时间明显多于学习日屈光时间;学习日读写时间平均为3.28h,双休日平均读写时间为4.18h,双休日读写时间多于学习日读写时间,读写时间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平均每日视屏娱乐时间为0.88h,双休日视屏娱乐时间为2.74h,明显高于学习日视屏娱乐时间;日平均户外活动时间0.75h,学习日平均每日户外活动为0.49h,双休日户外活动时间均为1.35h,户外活动相对其他视近活动,时间明显偏少。结论应加强学生“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及“握笔姿势”的健康教育,强化学生正确用眼习惯的认知和行为,在学校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回家后进行户外活动。
亓德云谭晖江艳微李丽平刘甜甜
关键词:户外活动小学生
上海市虹口区小学生超重肥胖及家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诸多变化,肥胖人数日益增多,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亦逐年增高[1]。近20年来,7~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增加了0.6 kg/m2,腰围增加了1 cm,超重肥胖率从8.1%上升到18.0%,腹型肥胖率从15.3%上升到28.9%。肥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最突出的营养问题。
林可亓德云付泽建江艳微
关键词:超重肥胖症家庭
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认知与行为调查
2022年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认知及行为的现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二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7所学校四至十二年级的1946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COVID-19防控高认知率为66.8%,防控良好行为具备率为45.3%。小学生防控高认知率(81.0%)高于初中生(60.7%)、普通高中生(69.6%)和职业高中学生(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父亲学历越高,学生COVID-19防控高认知率越高;男生防控良好行为具备率(48.6%)高于女生(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学段上升,学生防控良好行为具备率升高,小学生(30.5%)<初中生(44.2%)<普通高中学生(50.1%)<职业高中学生(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具备COVID-19防控高认知的可能性较低,父亲学历硕士及以上的学生具备防控高认知的可能性较高;女性、母亲学历为大专或本科的学生具备防控良好行为的可能性较低;与小学生相比,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具备防控良好行为的可能性较高(均P<0.05)。结论COVID-19疫情发生后,政府及学校对学生的健康宣教取得了较好效果。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对COVID-19的总体认知较好,但在防护行为方式上还需进一步提高,需要对学生、家人、老师、同伴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亓德云李丽平江艳微周媛汪碧芸
上海市虹口区居民碘营养水平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的碘盐普及情况,为调整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上海市碘营养状况调查方案》要求,对上海市虹口区进行片区划分,对5个街道的202名8~10岁学龄儿童以及101名孕妇进行盐样、尿样和甲状腺肿大率的检测。结果共检测8~10岁学龄儿童盐样202份,碘盐覆盖率为67.8%,合格碘盐食用率为55.9%,碘盐合格率为82.5%,非碘盐率为32.2%。检测孕妇家中食用盐101份,碘盐覆盖率为79.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67.3%,碘盐合格率为85.0%,非碘盐率为20.8%。检测8~10岁儿童尿样202份,尿碘中位数188.88μg/L,低于50μg/L的比例为5.94%。检测孕妇尿样共计101份,尿碘中位数129.19μg/L,尿碘低于50μg/L的比例为15.84%。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50%。结论虹口区居民未达到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的目标,8~10岁学龄儿童及孕妇的平均尿碘水平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有0.50%的8~10岁学龄儿童患有甲状腺肿大。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科普工作,提高相应人群的碘盐食用率。
刘甜甜亓德云江艳微李丽平
关键词:碘盐尿碘学龄儿童碘缺乏病
上海市虹口区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9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7所学校1 88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7.2%,随着学段的升高,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升高,普通高中(15.7%)>职业高中(8.1%)>初中(3.4%)>小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P<0.01);男生脊柱弯曲异常率为5.9%,女生为8.6%,女生高于男生(χ2=5.2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的因素有学段、营养状况、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值均<0.05)。结论脊柱弯曲异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筛查、预防工作。
亓德云李丽平江艳微周媛
关键词:脊柱弯曲患病率儿童青少年
上海市虹口区18岁及以上双生子体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对上海市虹口区18周岁及以上双生子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高比(WHtR)等体型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8年1—4月,以上海市虹口区自愿参加调查且能正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18岁及以上双生子为研究对象,在通过问卷调查、体型测量等方式了解他们的个人基本信息、饮酒情况、体力活动情况等状况,并将其按不同卵型进行分组,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卵型双生子的身高、体重、BMI、WC、WHt R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度调查结果显示:虹口区18岁及以上双生子的身高、体重、BMI、WC和WHt R的平均遗传度分别为0.85、0.71、0.56、0.65和0.4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情况及吸烟情况(P均<0.05),其中离退休/家务/待业下岗人群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高于学生/在职人群(OR=3.266),不吸烟人群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则低于吸烟人群(OR=0.357);WC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段以及蔬菜每日摄入与否(P均<0.05),女性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低于男性(OR=0.309),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OR=2.455),未每日食用蔬菜者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高于每日食用者(OR=2.115);WHtR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段以及婚姻状态(P均<0.05),女性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均低于男性(OR=0.455),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OR=2.176),离异/分居/丧偶/未婚人群发生腹型肥胖的危险性低于已婚人群(OR=0.611)。结论上海市虹口区18岁及以上双生子人群身高、体重、BMI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WHtR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18岁及以上双生子体型指标主要受年龄、性别、职业状况、吸烟状况、蔬菜摄入与否以及婚姻状况的影响,其中BMI主要受职业情况和吸烟情况影响,WC主要受年龄、性别、蔬菜摄入�
刘甜甜亓德云江艳微李丽平
关键词:双生子肥胖影响因素体型特征
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睡眠时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学生睡眠时长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5所中学(包括2所初中、2所高中和1所职校),每所学校按年级分层,并从每个年级随机抽取至少80名学生,以整班为单位进行调查,共抽取1309名学生参与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虹口区中学生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7.33 h,75.3%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问题。男生的睡眠不足率(71.9%)显著低于女生(79.2%)(χ^(2)=9.293,P<0.01);初中、高中、职高学生的睡眠不足率分别为77.4%、83.0%、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96,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抑郁症状、每天使用移动设备、放学后每天做作业或读书写字时间≥3 h,以及过去1周参加文化类补习班时间≥3 h的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较高;职高生和每天看电视(≥1 h,<2 h)的学生,睡眠不足的风险相对较低。结论虹口区中学生睡眠不足问题较为突出,需加强睡眠健康教育,特别关注有抑郁症状及移动设备使用过度的学生,并减轻学生课业和课外补习负担。
亓德云孙力菁江艳微周媛
关键词:睡眠时间影响因素中学生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饮食和运动行为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与饮食和运动行为的关系。方法从2019年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项目中调取上海市虹口区学生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数据,对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虹口区7所学校共1884名4~12年级的中小学生参与调查,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7.6%、18.1%和14.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生的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8.7%、20.2%和19.8%)均高于女生(6.4%、15.9%和9.4%);不同学段和不同运动频率学生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甜食摄入频次学生的营养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不吃甜食者超重的发生风险较高。结论虹口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情况同时存在,且以男生为明显,提示在开展干预时应重点关注男生。采取学校、家庭、社区等多环节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亓德云李丽平江艳微周媛
关键词:营养状况
上海市某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在校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现状及相关因素,为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虹口区7所学校四~十二年级的中小学女生共901名,对她们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的月经来潮报告率为70.5%,平均月经初潮年龄为12.42岁。含糖饮料、甜食、油炸食物的食用频率越高,月经来潮报告率越高(χ^(2)分别为16.497、23.318、9.880,P<0.01);睡眠充足女生的月经来潮报告率低于睡眠不足的女生(P<0.05);随着运动频率的增加,月经来潮报告率逐渐降低(P<0.01).结论虹口区女生月经来潮报告率与不良饮食行为、睡眠时间、运动频率有关。
陆俊颖亓德云李丽平江艳微周媛
关键词:月经初潮影响因素
2012-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居民碘盐普及情况和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为调整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6年,根据《上海市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在虹口区范围内,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条街道,根据每年的监测方案要求,抽取一定量的居民或8-10岁学龄儿童进行监测,从所抽中的居民或儿童家中采集盐样进行盐碘检测,同时对儿童进行尿碘检测(2013年未检测该项)。盐碘测定采用《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的测定》(GB/T13025.7-2012),尿碘测定采用《尿中碘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07—2006)。结果2012—2016年共检测食用盐1550份,合格碘盐847份,不合格碘盐299份,非碘盐404份,碘盐覆盖率为73.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54.6%。2012、2014—2016年共检测尿样591份,尿碘中位数为177.2μg/L,〈100μg/L的103份,占17.4%;100-199μg/L的248份,占42.0%;≥300μg/L的91份,占15.4%。结论上海市虹口区居民未达到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的目标,儿童平均尿碘水平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应进一步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
刘甜甜亓德云江艳微林可
关键词:盐类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