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浩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脊柱
  • 3篇手术
  • 3篇骨折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2篇腰椎
  • 2篇疏松性
  • 2篇术后
  • 2篇椎体
  • 2篇微观形貌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质疏松性
  • 2篇骨组织
  • 2篇骨组织工程
  • 2篇分化
  • 2篇干细胞
  • 2篇表面微观形貌
  • 2篇成骨
  • 2篇成骨分化
  • 2篇成形术

机构

  • 19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军区昆明...

作者

  • 19篇段浩
  • 11篇何飞
  • 6篇王志华
  • 3篇王均
  • 3篇舒钧
  • 3篇王伟舟
  • 3篇俞岚
  • 3篇李云轩
  • 2篇董俊杰
  • 2篇郭立民
  • 1篇何绍烜
  • 1篇太祥
  • 1篇罗浩天
  • 1篇陈凌强
  • 1篇陈翰博
  • 1篇刘政
  • 1篇王超
  • 1篇刘洋
  • 1篇杨璐
  • 1篇雷霖

传媒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院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策略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161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0例,年龄46.9±17.9岁。发生术后手术部位感染10例,感染发生率为6.21%。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5例;病原学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阴沟肠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记录患者相关因素信息包括:年龄是否>60岁、性别、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否<30g/L、血沉是否≥20mm/h、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18.5kg/m^2、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术后72h峰值血糖值是否≥11.1mmol/L、患者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病灶部位(颈段、胸段、胸腰段或腰段)及范围(病灶范围是否<3个节段)、是否存在后凸畸形、患者是否存在寒性脓肿,手术相关因素包括:是否使用脉冲式冲洗枪、是否使用内固定、是否进行前柱重建、手术时间是否<300min、是否有术中输血、术中是否局部使用链霉素及手术入路为前入路或后入路等内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蛋白浓度<30g/L(感染率16.7%)、血沉≥20mm/h(感染率14.0%)、BMI<18.5kg/m^2(感染率16.7%)、患有糖尿病(感染率15.2%)、峰值血糖≥11.1mmol/L(感染率24%)、合并寒性脓肿(感染率3.0%)等患者相关因素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长(≥300min)(感染率12.7%)、术中进行了输血(感染率10.9%)、局部未使用链霉素(感染率15.8%)等手术相关因素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是否有吸烟史、是否合并脊髓损伤、病灶部位、范围、是否存在后凸畸形等患者相关因素不是脊柱结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杨璐段浩李云轩郭立民王志华
关键词:脊柱结核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疾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s,ASDis)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腰椎椎间融合术25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95例、女163例;年龄(61.8±8.4)岁(范围39~77岁)。根据术后24个月随访时是否出现ASDis分为ASDis组和无ASDis组。记录患者个体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种类、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等]及手术因素(术式、固定节段、融合节段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等],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腰椎融合术后24个月时共发生ASDis 24例,发生率为9.3%(24/25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术前椎旁肌脂肪化程度GCS分级≥3级、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悬浮固定、全椎板切除、多节段融合(≥3个节段)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受教育程度、伴侣情况、工种、肥胖(BMI≥24 kg/m2)、吸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合并腰椎管狭窄症、LL、PI、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PI-LL不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5.63,95%CI为(1.56,20.29),P=0.008]、术前椎旁肌脂肪化GCS≥3级[OR=4.82,95%CI为(1.36,17.13),P=0.015]、合并骨质疏松症[OR=14.04,95%CI为(2.53,77.79),P=0.002]、PLIF手术[OR=9.69,95%CI为(1.91,49.03),P=0.001]、多节段固定[OR=9.36,95%CI为(1.77,49.41),P=0.008]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危险因素;非全椎板切除[OR=0.09,95%CI为(0.02,0.37),P=0.001]、悬浮固定[OR=0.16,95%CI为(0.02,0.94),P=0.042]是腰椎融合术后ASDis发生的保护因素。�
李云轩刘勇舒钧王志华何绍烜郭立民寇南楠陈翰博吕佳段浩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手术后并发症椎间盘退行性变
人股骨头表面微观形貌的表征提取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多个人股骨头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提取形貌参数进行分析,为设计与制备仿生骨修复材料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收集43例2016至2017年度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需行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股骨头标本,纳入标准为术前已完善骨密度检查,血液检验无异常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存在陈旧性骨折,或患有骨代谢疾病、肿瘤、局部炎症、结核、遗传性疾病史的患者。分别按照年龄、性别、骨密度分为3组:(1)青中年组(42~59)岁(n=7)/老年组(60~83)岁(n=36);(2)男性组(n=21)/女性组(n=22);(3)骨量正常组(n=9),骨量减少组(n=13),骨质疏松组(n=21)。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其表面微观形貌并用Image J软件提取形貌参数,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得到的微观形貌参数数据(直径、角度、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组别的骨表面微观形貌存在着不同现象。(1)骨质疏松组:矿化胶原纤维束直径(1. 57±0. 46)μm、长度(19. 14±7. 98)μm、角度(66. 67±9. 40)°;骨量减少组:矿化胶原纤维束直径(2. 02±0. 71)μm、长度(23. 10±7. 89)μm、角度(51. 66±14. 78)°;骨量正常组:矿化胶原纤维束直径(2. 22±0. 25)μm、长度(27. 02±12. 25)μm、角度(46. 85±7. 53)°。3组之间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 687,P <0. 01),LSD-t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正常组直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之间及组间的角度、长度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 614,P <0. 05)。(2)老年组与中青年组胶原纤维束数据分别为:直径(1. 76±0. 62)μm和(2. 22±0. 25)μm(t=-2. 896,P <0. 01)、角度(60. 51±13. 99)°和(46. 85±7. 53)°(t=7. 674,P <0. 01)、长度(20. 89±8. 11)μm和(27. 02±12. 25)μm(t=-2. 653,P <0. 05)。(3)不同性别两组间的角度差异较大(t=2. 375,P <0. 05),其余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扫描电镜技术可对股骨头骨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
段浩金泽亚孙彬刘政钟宗雨何飞
关键词:股骨头形态学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9例, 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 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 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 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椎内裂隙征(OR=7.00, 95%CI 1.57~31.30, P<0.05)、椎基静脉孔(OR=7.52, 95%CI 1.94~29.16, P<0.01)、PVP(OR=10.98, 95%CI 2.51~47.94, 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 95%CI 1.45~24.15, 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 95%CI 1.70~7.65, 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 95%CI 5.28~116.37, P<0.01)与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 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毕航川段浩王均董俊杰李云轩舒钧王志华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骨水泥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被引量:7
2022年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症,细胞疗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如何选择种子细胞,并了解其治疗机制有助于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目的:总结近10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以"骨质疏松症,间充质干细胞"为中文关键词,以"osteoporosis,mesenchymal stem cells"为英文关键词,限定文献资料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初检得到158篇相关文献,经过阅读分析后,选取63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症产生治疗效果,但其治疗效果受到归巢效率的影响,同时其治疗机制涉及成骨、成血管等多个方面,这使得其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具有巨大的优势,但致畸致瘤等不良作用以及涉及到的相关伦理问题仍是阻碍其应用于临床的主要因素。
唐志宏段浩钟宗雨王伟舟陈永成李晓壮王旸昊刘追何飞
关键词: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骨质疏松症外泌体归巢
多措并举提升用药合理性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10
2018年
介绍了医院通过完善药事管理结构、实施药物应用全程监管、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等多种措施并行,提升临床用药合理性。认为信息化手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起到了预警关口前移的作用,而多环节、多部门、多措施的协调运用,促进了用药合理性,保障了患者医疗安全。
俞岚段浩钟宗雨金泽亚孙彬何飞
关键词:安全管理临床用药药事管理
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构建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实现以客观指标量化各级医师临床诊疗能力,为医师考核、第三方评价以及专科化评价医师考核管理提供量化指标与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立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结果建立了三级综合医院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的客观指标体系并确立了指标权重,其中一级指标1个,二级指标4个,三级指标36个。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医师临床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医师考核管理提供客观的评价依据。
俞岚何飞雷霖段浩周梅
关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半肩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其多采用半肩置换术进行治疗。如果骨折造成肱骨近端的骨性标志破坏、术中假体的高度及后旋角度难以确定、以及术后大小结节未达到解剖复位及骨性愈合等可影响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因此,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需熟练掌握肩关节的解剖关系、力学机制、肩关节特殊的重建技术,并制订周密的术前规划才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就近几年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情况予以综述。
王均段浩何飞
基于NLRP3信号通路探究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脊髓损伤的可能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探究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治疗脊髓损伤(SCI)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08例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可下地行走时间和留院观察时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及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CS)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45/54),对照组为66.67%(36/54),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力恢复正常时间、可下地行走时间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3)治疗1个和2个疗程后,2组患者ASIA的痛觉、运动、触觉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又较治疗1个疗程后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个和2个疗程后对ASIA的痛觉、运动、触觉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1个和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LRP3、ACS、Caspase-1蛋白和血清IL-1β、IL-18、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血清BDNF水平又均较治疗1个疗程后升高(P<0.05),NLRP3、ACS、Caspase-1蛋白和血清IL-1β、IL-18、S-100β水平又均较治疗1个疗程后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治疗1个和2个疗程后对血清BDNF水平的升高幅度及对NLRP3、ACS、Caspase-1蛋白和血清IL-1β、IL-18、S-100β水平的下降幅度均
王超段浩毕航川王志华
关键词:脊髓损伤天麻素注射液神经节苷脂
基于足负重位CT影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躅外翻相关指标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基于足负重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拇外翻相关角度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方法 前瞻性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36足)拇外翻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足负重位CT图像行拇外翻3D重建.应用Mimics软件拟合区域功能自动分析计算生成近节趾骨轴线和第一、二跖骨轴线,并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实际关节面,通过近节趾骨与第一跖骨3D模型进行修正;采用以上解剖学参数实现对拇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的精确测量.由4名测量者分别使用上述计算机辅助CT建模测量法与常规X线测量法对30例拇外翻患者进行测量,比较各组观察指标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并行Bland-Altman分析一致性.结果 4名测量者采用常规X线法和CT建模重建法测量结果的ICC值分别为0.89和0.91,可靠性优.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29.10° ±10.04°、13.98° ±4.38°,CT建模法测量患者HVA、IMA分别为30.02° ±10.62°、13.83° ±4.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传统X线测量法测量患者DMAA为12.57° ±3.96°,CT建模法测量患者DMAA为16.21° ±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tman结果显示对于HVA、IMA角的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较好,DMAA的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基于足部模拟负重CT图像应用Mimics软件测量拇外翻HVA、IMA、DMAA可以精准生成上述3个角的边线,进而实现角度的精确测量;重建第一跖骨远端关节面,使DMAA测量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明显优于常规X线测量法.该方法是一种可行、可靠并且精准的测量方法,为拇外翻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张鹏钟宗雨金泽亚王均罗浩天段浩何飞
关键词:拇外翻负重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