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翔宇

作品数:6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生物质炭
  • 3篇土壤
  • 3篇腐殖质
  • 2篇土壤腐殖质
  • 2篇结构特征
  • 1篇氧气
  • 1篇有机碳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秸
  • 1篇玉米秸秆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杂种优势分析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湿地
  • 1篇土壤腐殖质组...
  • 1篇群落
  • 1篇自交

机构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杨翔宇
  • 5篇窦森
  • 2篇周鑫
  • 2篇周桂玉
  • 1篇刘世杰
  • 1篇张葛
  • 1篇谢祖彬
  • 1篇武华
  • 1篇邵晨
  • 1篇钟双玲
  • 1篇刘艳丽
  • 1篇林学巍
  • 1篇张聪
  • 1篇孟繁荣
  • 1篇刘鑫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腐殖质组成和胡敏酸结构特征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为研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施用后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土壤胡敏酸结构的变化,选择腐殖质组成修改法和国际腐殖质协会推荐的方法进行土壤腐殖质组分提取和HA样品纯化,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和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水溶性物质(WSS)、富里酸(FA)、胡敏酸(HA)和胡敏素(Hu)有机碳含量,采用元素组成和红外光谱分析HA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施入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及其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层土壤、WSS、FA、HA和Hu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分别增加了83.61%、112.50%、89.63%、91.78%和89.82%,说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的施用更有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PQ值(HA在腐殖酸中的比例)略有增加;土壤HA的缩合程度和芳香性增强,氧化度降低.此外,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后,土壤及其腐殖质组分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表层相比,亚表层土壤、WSS、FA、HA和Hu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62.84%、52.94%、62.38%、66.62%和61.61%;土壤PQ值略有降低;土壤HA的缩合程度和芳香性降低,氧化度增加.
张葛窦森谢祖彬钟双玲杨翔宇周鑫刘鑫田相玲孟繁荣尹显宝
关键词:腐殖质组成有机碳胡敏酸结构特征
生物质炭对黄花鸢尾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考察野外腐化的黄花鸢尾生物质炭在黄花鸢尾模拟湿地系统中维持浮游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湿地基质中生物质炭施加质量比为5g/kg时,生物质炭可通过吸附-解析作用维持模拟湿地系统水相中酮类物质质量浓度的稳定;该稳定作用可使浮游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化感物质胁迫强度下,进而使群落小演替能正常进行.
杨翔宇董炜华陆娟赵瑜佳窦森
关键词:生物质炭浮游植物湿地
土壤提取液中有机碳量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水溶性物质(WSS)、提取液(HE)、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中的有机碳,并与重铬酸钾氧化法进行对比,以探究TOC分析仪快速准确测定土壤提取液有机碳的测试条件和操作方法。结果表明:TOC法好于重铬酸钾氧化法,TOC分析仪操作过程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回收率高,连续测定同一样品的碳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2%,在仪器允许范围内;隔夜测定的碳量偏低,但差异不大,变化幅度在0.041 6%~0.905 0%,说明TOC分析仪测定土壤提取液有机碳量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窦森周桂玉邵晨刘艳丽杨翔宇
关键词:TOC分析仪
表型聚类与SSR聚类对爆裂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及杂种优势分析
本文选用了60份存在遗传背景差异的爆裂玉米自交系材料;通过表型聚类与SSR聚类方法对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通过聚类分析挑选出遗传差异较大的12份爆裂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方法杂交出35份杂交组合。对杂...
杨翔宇
关键词:爆裂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
生物质炭及其与土壤腐殖质碳的关系被引量:42
2012年
土壤中生物质炭(Biochar C,BcC)与腐殖质碳(Humus C,HC)之间是否存在发生学联系或转化关系是近年来土壤学和地球化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BcC是以生物中的活性有机质为原料,在低氧或无氧环境下经高温形成的含碳物质;而腐殖质是死亡的动植物在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而形成的含碳的多聚体化合物。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BcC与HC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BcC可经微生物作用而转化为HC,但二者间转化的途径以及二者间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特性比较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本文比较了化学氧化法、分子标志物法、氢热解法、热化学氧化法、紫外光氧化法、核磁共振法在BcC定量分析中的优劣;详细介绍了扫描电镜、元素组成分析、红外光谱、X电光子谱能、热重分析、热解-气质-质谱和核磁共振法在BcC结构表征中的应用。系统论述了对BcC和HC进行结构比较和转化关系探究的可行性。
窦森周桂玉杨翔宇刘世杰周鑫张聪武华
关键词:生物质炭结构特征稳定性
不同氧气条件对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实验室模拟条件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中各有机质组分数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氧气体积分数对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SOC)、水溶性有机碳(WSOC)、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数量的增加有明显作用;高氧和低氧环境均有利于玉米秸秆在土壤中腐殖化的进行;高氧条件有利于腐殖化初期FA的生成,但持续高氧环境不利于FA的积累;在腐殖化后期,高氧条件使FA大量转化为HA并使得HA大量积累。
杨翔宇林学巍窦森
关键词:玉米秸秆腐殖质腐殖化氧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