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博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气味结合蛋白
  • 2篇繁殖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印迹
  • 1篇蛋白印迹法
  • 1篇雄螨
  • 1篇悬铃木
  • 1篇悬铃木方翅网...
  • 1篇研究生教学
  • 1篇叶螨
  • 1篇夜蛾
  • 1篇印迹
  • 1篇印迹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幼虫
  • 1篇原核表达
  • 1篇越冬
  • 1篇越冬幼虫
  • 1篇山楂叶螨

机构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篇杨海博
  • 5篇董钧锋
  • 4篇李定旭
  • 1篇张青文
  • 1篇林晓民
  • 1篇陈汉杰

传媒

  • 4篇昆虫学报
  • 1篇才智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的耐寒性变化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是为害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的重要害虫之一。本研究旨在了解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抗寒能力,并为探讨抗寒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越冬期的不同阶段(2017年11月7日、2017年12月7日、2018年1月5日、2018年2月4日和2018年3月5日)分别采集室外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对其体重、过冷却点、结冰点、含水量、脂肪、总糖和总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过冷却点在越冬期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异,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为-15.26℃,最高值出现在3月份,为-13.30℃;结冰点变化趋势与过冷却点一致;体重和脂肪含量在越冬期间逐渐下降,与过冷却点无相关性(P>0.05);过冷却能力随着虫体游离水含量的升高而降低,随其降低而升高,而结合水含量的变化趋势恰好相反;总糖含量在11月最高,为14.95μg/mg,显著高于3月份的5.07μg/mg;总蛋白质含量在越冬期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月份含量最高,为23.66μg/mg,显著高于11月份的含量(16.69μg/mg)。【结论】重阳木锦斑蛾幼虫的耐寒性在越冬期间随气温的降低逐渐增强,随气温的回升又逐渐减弱;蛋白质可能是该虫重要的耐寒物质。
杨海博胡镇杰董钧锋朱品红李定旭
关键词:重阳木锦斑蛾越冬幼虫耐寒性过冷却点生化物质
昆虫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协作模式探析--面授、Seminar与互联网被引量:1
2018年
昆虫学研究生课程具有更新快、零碎化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基于昆虫学研究生的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提出面授、seminar和互联网三个结合点,构建出全新的教学协作模式框架,以期为农林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杨海博朱品红
关键词:面授SEMINAR互联网
低温处理替代寄主对管氏肿腿蜂繁殖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大规模、低成本繁殖天敌是开展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天牛类害虫寄生性天敌管氏肿腿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3、0、3和6℃处理替代寄主黄粉甲蛹24 h(光周期16L:8D,相对湿度80%±10%)对该蜂人工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黄粉甲蛹可提升管氏肿腿蜂的繁殖效率,但-6℃下黄粉甲蛹的死亡率高达40.00%,不利于寄主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设置的5个温度梯度下,以-3℃处理黄粉甲蛹时寄主死亡率为16.67%,管氏肿腿蜂寄生率和存活率分别为86.67%和100.00%,寄生蜂麻痹寄主所需时间及管氏肿腿蜂产卵前期分别为9.6 h和4.67 d,后代羽化量为29.30头。低温处理替代寄主提高了管氏肿腿蜂子代幼虫的存活率,以-3℃处理更适宜,同时对卵和茧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胡镇杰杨海博林晓民张青文董钧锋
关键词:替代寄主管氏肿腿蜂
悬铃木方翅网蝽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鉴定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专性危害悬铃木属Platanus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本研究旨在获得该害虫触角中气味结合蛋白(OBPs)基因信息,以期寻求有效控制害虫的嗅觉分子靶标。【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TM) 4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OBP基因在悬铃木方翅网蝽雌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对悬铃木方翅网蝽雌雄成虫触角6个样品的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0.87 Gb clean reads,各样品的序列长度均达到6.31 Gb。转录组数据分析共鉴定出26个推测的悬铃木方翅网蝽OBP基因,其编码蛋白中24个(CcilOBP1-24)属于Classic OBPs,CcilOBP25/26属于Plus-C OBPs;与半翅目其他昆虫相关OBPs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CcilOBPs形成独立一簇,少数与其他半翅目昆虫OBPs直系同源。qPCR分析显示,有11个OBP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表达量差异显著,其中有9个OBP基因(CcilOBP5/6/9/10/17/18/21/24/25)在雄成虫触角中显著高表达,有2个OBP基因(CcilOBP14/16)在雌成虫触角中显著高表达。【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基因信息,研究结果为生物控制该害虫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和候选分子靶标。
杨海博胡镇杰李定旭朱品红董钧锋
关键词:悬铃木方翅网蝽高通量测序气味结合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
山楂叶螨雄螨繁殖潜力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山楂叶螨Tety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害虫。本研究旨在探索山楂叶螨雄螨的繁殖潜力。【方法】采用叶碟饲养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16L∶8D条件下,研究了山楂叶螨雄螨的交配次数、交配时间及可繁育的雌性后代数。【结果】雄螨羽化后可立即进行交配,第1次交配的交配时间最长,随后的交配时间明显缩短;足以使雌螨充分受精的最短有效交配时间为50 s,远短于其正常的交配时间;雄螨终生交配授精雌螨数为26~37头,可繁育雌性后代688~989头,且与性比关系密切;雄螨日龄对其交配能力有明显的影响,日均交配次数在3日龄成螨内无明显变化,5日龄则显著减少,但在7日龄后仍可维持较高的交配能力;交配历史能显著地影响雄螨的交配能力,在经历20次交配后,雄螨日均交配次数显著降低,但即使经历30次交配仍可保持足够的授精能力。【结论】山楂叶螨雄螨具有较强的交配和授精能力。
李定旭权澎琪董钧锋胡镇杰杨海博陈汉杰
关键词:山楂叶螨繁殖雄螨交配授精
疆夜蛾Plus-C气味结合蛋白PsauOBP7的组织表达谱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明确疆夜蛾Peridroma saucia Plus-C气味结合蛋白PsauOBP7在不同化学感受器官中的表达谱,解析PsauOBP7重组蛋白的气味结合特异性。【方法】通过qRT-PCR检测PsauOBP7在疆夜蛾雌蛾和雄蛾的触角、口器、足和翅中的表达谱。原核表达并纯化PsauOBP7重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sauOBP7在疆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头部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检测PsauOBP7重组蛋白对39种气味化合物的结合能力。【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PsauOBP7重组蛋白。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sauOBP7表达于4-6龄幼虫头部及雌雄成虫的触角、口器、足和翅中。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显示PsauOBP7与反-2-己烯醛的结合能力最强,K i=1.4μmol/L。此外,PsauOBP7与5种酯类化合物乙酸月桂酯、顺-3-己烯乙酸酯、乙酸苯乙酯、苯甲酸己酯和肉桂酸甲酯有一定的结合能力,K i值分别为5.7,6.5,8.9,9.5和10.2μmol/L。PsauOBP7与两种醇类化合物顺-3-己烯-1-醇和法尼醇也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 i值分别为5.8和5.9μmol/L。【结论】疆夜蛾Plus-C气味结合蛋白PsauOBP7表达于其幼虫和成虫的多种化学感受器官中,且能结合多种植物气味化合物,说明其在疆夜蛾寻找寄主植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孙亚兰吕琪卉杨海博胡镇杰李定旭董钧锋
关键词:气味结合蛋白原核表达蛋白印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