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选择性支气管...
  • 1篇选择性支气管...
  • 1篇选择性支气管...
  • 1篇亚群
  • 1篇亚群分布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动脉
  • 1篇支气管动脉栓...
  • 1篇支气管动脉栓...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粒细胞
  • 1篇栓塞
  • 1篇气管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微小RNA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作者

  • 3篇李改平
  • 1篇朱琰
  • 1篇张灵霞
  • 1篇郭青云
  • 1篇敖国昆
  • 1篇赵卫国
  • 1篇魏永佳
  • 1篇李红梅

传媒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用明胶海绵(GS)颗粒和聚乙烯醇(PVA)颗粒进行栓塞止血,当支气管动脉有脊髓分支或与肋间动脉共干时,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结果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15例,左支气管动脉栓塞14例,右支气管动脉栓塞19例;其中12例采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病变支插管栓塞;治愈42例,显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治愈率87.5%,未出现严重栓塞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一种有效、快速、微创、相对安全的方法。
郭青云李改平赵卫国敖国昆李红梅
关键词: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微小RNA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125b、miRNA-34a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99例,根据是否伴有鼻息肉分为CRSwNP组(52例)与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s,CRSsNP)组(47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无慢性鼻-鼻窦炎)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鼻黏膜组织中miRNA-125b、miRNA-34a的表达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RSwNP组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92.31%,高于CRSsNP组(74.47%)及对照组(8.00%),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335,P<0.05)。CRSwNP组的CD^(+)_(3)、CD^(+)_(4)、CD^(+)_(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CRSsNP组,CRSwNP组的CD_(4)/CD_(8)比值高于对照组和CRSsN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鼻黏膜组织中miRNA-125b和miRNA-34a表达水平低于CRSwNP组、CRSsNP组,且CRSsNP组低于CRSwNP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iRNA-125b、miRNA-34a相对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CD^(+)_(3)、CD^(+)_(4)、CD^(+)_(8)T细胞水平及CD_(4)/CD_(8)比值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miRNA-125b、miRNA-34a相对表达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变化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对CRSwNP的靶向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魏永佳李改平
关键词:微小RNA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表达差异及其辅助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索耐多药结核病患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drug 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P-TB)及健康人3组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表达差异,为开展新型结核病实验室辅助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组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mRNA芯片表达谱差异性进行分析;选取MDR-TB患者与DSP-T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人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血清IL-8浓度,比较组间差异;同时分离3组人群PBMC,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技术分析各组IL-8、STAT3 mRNA表达情况;以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比较各组STAT3蛋白表达差异。结果MDR-TB和DSP-TB 2组人群血清IL-8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TB组和DSP-TB组人群外周血PBMC中IL-8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与Western Blot实验结果均显示,健康组、DSP-TB组和MDR-TB组STAT3基因表达依次上调,组间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所得结果与mRNA芯片结果一致。结论IL-8在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患者体内表达显著升高,可以作为标志物区分ATB与健康人群;STAT3浓度的变化不仅作为ATB的诊断参考,还可以鉴别DSP-TB与MDR-TB人群。IL-8、STAT3联合检测有望成为不同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依据。
安红娟李昆张灵霞朱琰李改平史阅韩孙卫国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活动性结核病白细胞介素-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