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医院污水
  • 2篇医院污水处理
  • 2篇真空
  • 2篇神经病变
  • 2篇水处理
  • 2篇排尿
  • 2篇气味
  • 2篇污水
  • 2篇污水处理
  • 2篇消毒
  • 2篇消毒程序
  • 2篇护理
  • 2篇护理系
  • 2篇护理系统
  • 2篇梗死
  • 2篇病变
  • 2篇并发
  • 1篇导管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 1篇解放军302...

作者

  • 11篇李娟
  • 4篇韩丽军
  • 2篇钟历勇
  • 2篇张俊丽
  • 1篇刘跃梅
  • 1篇王东
  • 1篇刘士敬
  • 1篇徐剑
  • 1篇方红娟
  • 1篇林涛
  • 1篇韩丽君
  • 1篇胡佳琪
  • 1篇刘欣颖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家庭医药(就...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跨理论模型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跨理论模型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7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跨理论模型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为期12个月随访,对两组患者生活方式、遵医行为改变、复发时间、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心源性死亡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吸烟(16.67%)、酗酒(26.67%)、缺乏锻炼(8.33%)、不良饮食(10.00%)、熬夜(15.00%)等不良生活方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肌梗死复发患者13例,死亡4例,复发率为22.81%,观察组心肌梗死复发患者4例,无死亡患者,复发率为6.67%,观察组心肌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坚持治疗计划、坚持服药、注意禁忌事项、及时复诊等遵医行为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理论模型能够帮助患者落实二级预防措施,提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预防心肌梗死的能力,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风险。
韩丽军王珏雅李娟
关键词:心肌梗死
一种呼吸内科输氧呼吸面罩
本发明涉及供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输氧呼吸面罩,包括:透明面罩,所述透明面罩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性绑带,供氧机构,设置在所述透明面罩的一侧,喂药机构,所述喂药机构包括开设于透明面罩一侧的通孔和固定安装在透...
李娟
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进展为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组(SDPN组)与有临床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CDPN组)的一般资料、病史、生化指标及合并症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入选经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12例,总体年龄分布在31~86岁,平均糖尿病病程(12.7±7.4)年。与SDPN组相比,CDPN组患者入院随机血糖和HbA1c较高,有家族史患者及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有家族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入院随机血糖高者进展为CDPN风险增加。结论有家族史、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血糖波动可能是影响SDPN进展为C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娟方红娟钟历勇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亚临床
一种智能排尿护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排尿护理系统,涉及排尿护理技术领域,包括护理床、排尿处理装置和智能排尿控制器,所述护理床包括可移动支撑架和床体,所述床体设置在可移动支撑架上,所述排尿处理装置包括导尿管对接模块、尿液输送管、基于微型真空...
张婷婷韩丽军李娟张俊丽李彦蓉
转移因子 免疫力的好帮手
2009年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道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随着免疫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过去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都可从免疫的角度得到解释,人们对免疫调节剂之类的药物也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转移因子就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免疫类药物之一。
刘跃梅刘士敬王东李娟王孝蓉杨春霞
关键词:免疫力免疫调节剂生物入侵免疫系统类药物
垂体生长激素瘤并发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瘤并发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54例生长激素瘤住院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病史、生化指标及神经电生理检查指标等,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将患者分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组(PN组)、腕管综合征组(CTS组)、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组(SND组)和无神经病变组。比较不同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同时探索不同神经电生理参数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中生长激素(GH)谷值间的相关性。结果有神经病变组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年龄大于无神经病变组,HbA1c高于无神经病变组。两组BMI、诊断生长激素瘤时的年龄、IGF-1指数、IGFBP-3、GH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HbA1c、GH谷值高于CTS组、SND组和无神经病变组,而各组性别、神经电生理检查时年龄、身高、体重、BMI、IGF-1、IGF-1指数、IGFBP-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正中神经潜伏期(指Ⅰ-腕)、正中神经潜伏期(指Ⅲ-腕)与HbA1c呈正相关(r=0.401、0.312,P<0.05),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指Ⅰ-腕)、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指Ⅲ-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指Ⅰ-腕)、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指Ⅲ-腕)与HbA1c呈负相关(r=-0.423、-0.374、-0.365和-0.388,均P<0.05)。GH谷值与感觉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无相关性(P>0.05)。运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正中神经潜伏期、尺神经潜伏期、腓总神经潜伏期与HbA1c呈正相关(rs=0.418、0.393和0.310,均P<0.05),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HbA1c呈负相关(r;=-0.386和-0.453,均P<0.05)。而胫神经潜伏期与GH谷值水平呈正相关(r;=0.300,P<0.05),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与GH谷值呈负相关(r;=-0.436,P<0.05)。交感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中,右上肢波幅与HbA1c呈负相
李娟徐剑钟历勇
关键词:垂体生长激素瘤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生长激素糖化血红蛋白
一种智能排尿护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排尿护理系统,涉及排尿护理技术领域,包括护理床、排尿处理装置和智能排尿控制器,所述护理床包括可移动支撑架和床体,所述床体设置在可移动支撑架上,所述排尿处理装置包括导尿管对接模块、尿液输送管、基于微型真空...
张婷婷韩丽军李娟张俊丽李彦蓉
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危险因素探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后60d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评分将其分为PTSD组和无PTS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人格特征与反刍思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的PCL-C总分为(39.6±7.9)分,其中再体验、回避、高警觉症候群的条目评分分别为2.30、2.29、2.42分。共有85例(32.0%)患者被诊断为PTSD,纳入PTSD组,其余181例患者纳入非PTSD组。PTSD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神经质评分、侵入性反刍评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均P<0.05),年龄、内外向评分、主动反刍评分均显著低于非PTSD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质评分、侵入性反刍评分升高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年龄增长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近1/3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PTSD,以警觉性增高症候群表现最为严重,神经质评分与侵入性反刍评分升高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增长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高晶晶李娟夏畅达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急性心肌梗死神经质反刍
一种胸腔引流转换接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引流转换接头,其包括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管的其中一端设置与患者的胸腔置管连通的第一连接头,在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与引流袋连通的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均与连接管一体连接;所述连接管还...
李娟
文献传递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动脉宫腔狭窄甚至闭塞,最终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冠心病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也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与社会心理因素紧密联系[2].心理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缓解或者加重疾病的症状,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转归和预后,并最终决定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3-4].原因主要为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容易受精神因素影响、应激、行为模式及情绪等都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5].研究[6]表明,冠心病的发生有32.5%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目前,心理状况与冠心病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是目前研究热点.因此,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工作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李娟韩丽君刘欣颖周来凤胡佳琪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状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