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钫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阻垢
  • 2篇阻垢剂
  • 2篇硫酸
  • 2篇硫酸钡
  • 1篇新疆油田
  • 1篇悬浮率
  • 1篇油田
  • 1篇三元共聚
  • 1篇三元共聚物
  • 1篇配伍性
  • 1篇重油
  • 1篇阻垢性能
  • 1篇脱硫
  • 1篇脱硫效率
  • 1篇硫化氢
  • 1篇聚天冬氨酸
  • 1篇共聚
  • 1篇共聚物
  • 1篇分散性

机构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3篇方钫
  • 2篇李建波
  • 1篇杨林
  • 1篇周建平
  • 1篇赖刚
  • 1篇张莉梅
  • 1篇陈龙利
  • 1篇廖志勇

传媒

  • 2篇石油化工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硫酸钡阻垢剂的合成及其性能被引量:3
2015年
以衣康酸(IA)、马来酸酐(MA)、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IA/MA/AMPS三元共聚物(PIMA)。利用IR,1HNMR,SEM等方法分析了PIMA的结构、确定了合成PIMA适宜的反应条件、考察了PIMA对BaSO4垢的阻垢能力及分散能力并探讨了PIMA的防垢机理。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PIMA为目标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900。实验结果表明,合成PIMA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单体用量25%(W)(基于反应体系),引发剂用量为1.0%(w)(基于反应体系),体系pH=9~10;当PIMA用量为100mg/L时,PIMA对BaSO4的阻垢能力和分散能力效果较好,阻垢率为88.7%,悬浮率大于80.O%。PIMA阻垢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络合作用、晶格畸变作用和吸附分散作用。
李建波唐明进张莉梅陈龙利方钫
关键词:阻垢剂三元共聚物分散性悬浮率
聚天冬氨酸/O-羧甲基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硫酸钡阻垢性能被引量:9
2017年
以水溶性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与聚琥珀酰亚胺(PSI)为原料,合成了聚天冬氨酸接枝共聚物阻垢剂PASP/O-CMC。用FTIR与1HNMR对阻垢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静态阻垢法考察了PASP/O-CMC和聚天冬氨酸(PASP)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当阻垢剂质量浓度为100 mg/L、温度为80℃、时间为16 h、pH=10时,PASP/O-CMC对BaSO_4的阻垢率达到93.6%,而PASP对BaSO_4的阻垢率只有78.4%。通过SEM、XRD和电导率法分析了阻垢剂的阻垢机理,结果表明:阻垢剂对BaSO_4的作用主要包括晶格畸变作用、吸附分散作用和络合作用。
李建波方钫刘建仪张夏薇唐明进
关键词:硫酸钡阻垢剂聚天冬氨酸阻垢性能
克拉玛依重油六东区硫化氢井下治理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新疆油田重油六东区稠油油藏由于硫化氢含量高引起的生产及安全问题,合成出一种新型三嗪类脱硫剂。考察了影响脱硫效率的因素及脱硫剂与现场使用化学药剂的配伍性,优选出适合六东区稠油硫化氢井下治理的脱硫剂注入工艺;选用蒸汽吞吐井和蒸汽驱井进行现场试验,对硫化氢含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实验结果表明,合成脱硫剂在反应时间15 min、油水体积比1∶2、p H=10、反应温度150℃的条件下,脱硫效率可达96.7%,且与现场使用的化学药剂配伍性良好。在现场应用试验中,硫化氢含量大幅降低,且在蒸汽吞吐井中效果更佳,采用先注脱硫剂再注蒸汽的工艺,能将硫化氢含量降到20×10^(-6) mg/L以下,并稳定运行三个月,最终达到将硫化氢对地面生产及工作环境造成的危害在地下解决的目的。
杨林方钫周建平赖刚王谦廖志勇
关键词:新疆油田硫化氢脱硫效率配伍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