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萍
-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刘炳善散文翻译思想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翻译家刘炳善在英国散文翻译实践中,认为散文翻译必须译性之所近之作,散文译者应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与高度的责任感,散文风格翻译应细察原意并熔铸新词。他对散文翻译选材、散文译者素质以及散文风格翻译均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观点,形成了系统的散文翻译思想,对我国译介英国散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钱灵杰操萍
- 关键词:散文翻译翻译思想
- 论口译教学中预判能力的培养被引量:1
- 2014年
- 分析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预判能力的必要性,指出预判能力包括语言预判能力和非语言预判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预判能力,应引导学生关注词法、句法、章法,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非语言预判能力,应引导学生从场合和话题两方面累积言外知识,做好译前准备。口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判能力,有助于学生协调口译过程中的精力分配,提升口译与口译教学效果。
- 钱灵杰操萍
- 关键词:口译教学
- 近代西方爱情文学译介的伦理审视
- 2012年
- 从伦理角度来看,特定时期社会文化影响下的翻译伦理以及道德伦理决定了中国近代西方爱情文学译介的动因以及具体策略,而爱情文学译介反过来又作用于社会伦理,促成新的社会伦理规范的形成。这体现了伦理对于具体翻译活动的解释作用及指导意义,深化了对近代爱情文学的译介研究。
- 操萍钱灵杰
- 关键词:伦理
- 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英译(1800-1840)研究述评
- 2016年
- 为深化典籍英译研究,指导典籍英译实践,发掘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通过梳理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英译(1800-1840)研究现状,发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思路与方法,认为中国古典小说早期英译是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篇章,值得进一步专题研究。
- 操萍
-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
- 翻译规范与德庇时《中国小说集》英译被引量:4
- 2013年
- 英国著名汉学家德庇时1822年以李渔作品《十二楼》中的《三与楼》《夺锦楼》与《合影楼》为原本翻译的《中国小说集》是其代表性译作。在英译过程的各个阶段,德庇时均受到翻译规范的制约。他选择小说《十二楼》译介受到预备规范的影响;他在英译中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减少译文的异质性,受到起始规范的作用;他在处理小说情节时采取删节、增补与改写等具体翻译方法,则是操作规范规约译者实际翻译过程的体现。德庇时英译《中国小说集》在英语世界的广泛传播,是译者主动适应翻译规范的结果,对当前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钱灵杰操萍
- 关键词:翻译规范
- 周作人翻译思想与实践的阐释学视角研究
- 2007年
- 文章运用伽达默尔阐释学理论,从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三大原则出发,探讨三者与周作人翻译过程中译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确定,以及对文本的阐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周作人作为译者的主体性。
- 钱灵杰操萍
- 关键词:翻译阐释学
- 化语言的多维理解为译文的形神兼备——杨宪益、戴乃迭《伤逝》译本的阐释学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结合美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分析了杨宪益、戴乃迭所译鲁迅爱情小说《伤逝》在"作者个人词汇""话语语气价值",以及"原文语法风格"方面的翻译得失,认为在翻译活动中对于原文语言的多维理解有助于译文的形神兼备。
- 操萍钱灵杰
- 关键词:阐释学《伤逝》
- 英国东印度公司译员典籍英译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15年
- 英国东印度公司译员向英语世界译介了大量的中国文学、法律、宗教典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介绍英国东印度公司译员典籍英译作品,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英国东印度公司译员典籍英译的研究。
- 钱灵杰操萍
- 关键词:译员典籍英译
- 德庇时《三与楼》重译的伦理阐释被引量:1
- 2013年
- 英国著名汉学家德庇时于1815年最早将《三与楼》译为英文。1822年,他在初译的基础上重译该小说。与初译本相比,重译本在遣词造句及篇章结构方面显现出迥异的翻译策略,反映出译者前后在翻译伦理上发生了从存异到求同的嬗变。这一变化是译者所处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影响、诗学修养及自身身份共同作用的结果。
- 操萍钱灵杰
- 关键词:重译伦理
- 论口译困境应对能力的培养
- 2013年
- 口译工作独立性强的工作方式、现场紧张的氛围和源语表达的一次性和目标语产出的即时性等,常会造成口译人员思维短路陷入困境,从而无法达到"准""顺""快"的口译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困境应对能力,帮助学生及时快速做出反应并发挥正常水平,是口译教学的重要方面。困境应对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口译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询问能力、信息重组与概述归纳能力、释意能力及时间延宕能力,还应自始至终坚持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外语思维能力、母语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应变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处理现场口译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境。
- 操萍钱灵杰
- 关键词:口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