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光谱指数的夏玉米氮肥调控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实现夏玉米对氮肥的高效利用,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利用光谱无损监测技术,构建了夏玉米氮肥调控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变量施肥和传统施肥对植株氮积累量、氮肥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区相比,变量施肥区植株氮积累量提高2.67%,平均产量提高67.53 kg/hm2,经济收入提高148.6元/hm2,但植株氮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3.84个百分点和7.27个百分点;变量施肥区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11.82个百分点、3.95 kg/kg、9.76 kg/kg、0.43 kg/t;变量施肥区尿素投入1 285.42元/hm2,比传统施肥区节约388.49元/hm2。建立的氮肥调控模型有助于提高夏玉米氮肥利用效率,达到氮素效率和产量协同提高的目的。
- 李国强张素青胡峰吴士文郑国清张建涛周萌寇彩霞
- 关键词:夏玉米光谱指数变量施肥
-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模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被引量:8
- 2013年
- 采用GPS技术,在安阳县进行定点采样,测定耕地各样点土样的全氮、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选择隶属函数进行指标初值化,选择相关系数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采用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对安阳县农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土壤肥力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安阳县土壤肥力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特点,总体呈自东部区域向西部区域递减的趋势。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实地调查分析结果相符。表明了改进灰色关联模型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 李国强冯晓郑国清王来刚张杰胡峰赵巧丽吴士文
- 关键词: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基于GIS的夏玉米氮肥精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推动夏玉米精确施肥,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撑,基于系统工程思想,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将GIS和夏玉米生长监测模型耦合与集成,建立氮肥精确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土壤肥力查询、作物长势反演、氮肥播前和追肥决策、专家知识咨询、系统帮助等功能。对系统功能在河南省延津县的测试与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区相比,变量施肥区植株氮积累量提高2.67%、平均产量提高67.53kg/hm2,经济收入提高148.6元/hm2。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是集夏玉米生长监测和氮肥精确管理调控的决策平台。
- 李国强王猛胡峰张建涛吴士文陈丹丹郑国清
- 关键词:夏玉米决策支持系统
-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估测被引量:4
- 2014年
- 为实现夏玉米冠层氮素状况的实时无损监测,于2009—2010年连续2个生长季,通过不同玉米品种和施氮水平下的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相关关系,提出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并建立叶片氮积累量的定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可见光波段的460~670 nm和近红外区的780~1100 nm是监测玉米叶片氮积累量变化差异的敏感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优化的简单比值指数(MSR)、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修正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与叶片氮积累量相关性较好。利用不同年际独立试验数据对监测模型进行检验,以OSAVI为自变量构建的叶片氮积累量监测模型效果最优,相关系数(r)为0.6745,均方根差(RMSE)为1.2368。利用本研究确立的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可用来定量估测叶片氮积累量的变化状况。
- 李国强吴士文郑国清张学治冯晓张杰胡峰
- 关键词:夏玉米冠层反射光谱叶片氮积累量
- 一种土施藿烷提高花生氮利用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施藿烷提高花生氮利用率的方法,属于花生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花生的基肥中添加藿烷,借助藿烷提高根瘤菌耐受性的特性,使花生的固氮能力增强,进而提高花生的产量。本发明土施HOPA可通过改善花生根系形态,...
- 索炎炎张翔李亮司贤宗吴士文 徐凤丹 邱岭军 程培军 李倩 闫萌 毛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