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超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牦牛
  • 2篇中甸牦牛
  • 2篇系统进化
  • 2篇系统进化分析
  • 2篇进化
  • 2篇进化分析
  • 2篇MTDNA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生长性状
  • 1篇西藏牦牛
  • 1篇基因
  • 1篇基因遗传
  • 1篇PCR-RF...
  • 1篇POU1F1
  • 1篇POU1F1...
  • 1篇SNP
  • 1篇CO
  • 1篇EPO

机构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4篇向超
  • 3篇柴志欣
  • 3篇钟金城
  • 1篇陈智华
  • 1篇武志娟
  • 1篇胡丹

传媒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牦牛EPO、PPARα基因SNP与高原低氧适应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试验旨在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EPO)、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性的相关性。采集不同海拔高度的6个牦牛类群(中甸牦牛、麦洼牦牛、斯布牦牛、类乌齐牦牛、帕里牦牛、申扎牦牛)以及三江黄牛共375头耳样,提取DNA并分别构建DNA池,采用直接测序法结合PCR-RFLP检测分析EPO、PPARα基因的多态性,最后应用SHEsis软件统计分析候选基因SNPs与牦牛高原适应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PO基因存在3个SNPs位点:rs527G→A、rs1031A→T、rs1192T→C;PPARα基因存在3个SNPs位点:rs77363C→T、rs77471C→A和rs77534C→T。χ^(2)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EPO基因3个SNPs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PARα基因的rs77363C→T位点上,6个牦牛类群都处于平衡状态(P>0.05),在PPARα基因的rs77471C→A和rs77534C→T位点,麦洼牦牛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单倍型分析得出,EPO基因的ATC单倍型在高海拔地区牦牛中的分布频率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PARα基因的TAC单倍型在6个牦牛类群中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研究表明,EPO、PPARα基因可作为牦牛适应高原环境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探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赵丽玲向超王会钟金城柴志欣王吉坤王嘉博武志娟信金伟姬秋梅
关键词:牦牛SNP
西藏牦牛POU1F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利用DNA池和测序技术,结合PCR-RFLP方法,筛查了POU1F1基因第2外显子和第5内含子的SNP位点,分析了西藏申扎(SZ)、类乌奇(LWQ)、斯布(SB)和帕里(PL)4个牦牛类群(品种)共182个个体的POU1F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高、体长等生长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POU1F1基因第2外显子高度保守,未发现任何突变,第5内含子中发现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727C(BglⅡ酶切)位点和T284C(StuⅠ酶切)位点。②申扎(SZ)、类鸟奇(LWQ)、斯布(SB)和帕里(PLl)4个群体中StuⅠ位点为中度多态性,其基因T/C频率分别为:0.61/0.39、0.54/0.46、0.54/0.46和0.62/0.38,BglⅡ位点为低度多态性;Hardy-Weinberg检验表明StuⅠ位点和BglⅡ位点均处于平衡状态(P>0.05)。③StuI位点在4个群体中表现CC、CT和TT 3种基因型,BglⅡ位点在4个群体中只表现CT和TT2种基因型。④帕里牦牛StuⅠ位点CC和CI基因型在生长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C基因型的体高和体长均高于CT基因型,而其他几个牦牛类群未发现类似现象。BglⅡ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西藏牦牛POU1F1基因内含子5内T284C基因座表现的多态性可以作为改良其生长性状的一个遗传标记。
宋娜娜柴志欣胡丹向超钟金城
关键词:西藏牦牛POU1F1基因PCR-RFLP多态性生长性状
中旬牦牛mtDNA ND6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中甸牦牛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在周边的大理州高寒地区也有分布,数量以迪庆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最多,品质较好,故名为中甸牦牛。是经牧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选育而形成的中国优良畜种之一...
向超钟金城陈智华柴志欣
关键词:中甸牦牛系统进化
中甸牦牛mtDNA ND6和COⅢ基因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解中甸牦牛的遗传多样性,使其遗传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对中甸牦牛15个个体mtDNA ND6基因和COⅢ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定,使用MEGA5.0、DNASP5.0、Clustal X1.83等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等遗传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1)中甸牦牛ND6基因全序列长528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含量为20.8%、42.2%、7.6%、29.4%,存在一定的碱基组成偏倚性;COⅢ基因全序列长度为781bp,4种核苷酸T、A、G、C的平均比例为29.2%、26.1%、15.2%、29.5%。(2)在15个中甸牦牛个体的ND6基因序列中均未发现单倍型及变异位点,表明中甸牦牛mtDNA ND6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较为贫乏;在COⅢ基因序列中发现了3个单倍型,4个变异位点,其中2个转换,2个颠换。(3)在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中甸牦牛首先与麦洼牦牛等家牦牛聚为一类,说明其属于家牦牛,其次与野牦牛聚为一类,说明中甸牦牛与野牦牛亲缘关系较近;由遗传距离分析可知,中甸牦牛与野牦牛距离最小,与亚洲水牛距离最大。此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将牦牛和野牦牛划分为牛亚科牦牛属的观点。
向超钟金城陈智华柴志欣
关键词:中甸牦牛系统进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