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2010年绿潮藻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4
- 2013年
- 近几年来,中国南黄海海域连续暴发的绿潮灾害引起了广泛关注,为综合利用绿潮藻,实验采用国标规定方法,对2010年采自江苏和山东的绿藻类海藻的基本营养成分、叶绿素、氨基酸、矿质元素及其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碳水化合物占绿潮藻组成成分的35.82%~52.43%;粗蛋白含量随采集时间的不同变化较大,为31.04%~12.11%;粗脂肪含量很低,不足藻体的1%;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随采集时间的延后其含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含量可达37.45%,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高;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Ca、Fe、Zn等含量都较高,重金属元素Pb、Hg、Cd等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中的限量要求。固着绿藻的成分变化不明显。
- 吴闯马家海高嵩雎敏胡翔杨建强徐韧叶属峰
- 关键词:营养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
- 江苏省如东海区条斑紫菜栽培筏架固着Ulva L.属绿藻的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2011年底紫菜栽培期对江苏如东海区条斑紫菜筏架Ulva L.属固着大型绿藻进行了样品采集与研究,分析了固着绿藻的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根据形态学分析结果,所采集到的Ulva L.属绿藻样品主要包括Ulva prolifera,U.lin-za,U.compressa,U.flexuosa等4个种类,这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LPP复合体、U.compressa,U.flexuosa等种类)基本一致。但具体的样品通过形态学分析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来的结果具有差异;其中只有FJ04和FJ09,FJ05和FJ06,FJ07的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所得结果相同。根据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江苏省如东海区条斑紫菜栽培筏架上的大型固着绿藻至少包括U.prolifera,U.linza,U.compressa,U.flexuosa等4个种。部分筏架固着绿藻存在扭曲或皱褶等形态特征,但不具有大量的、复杂的分枝结构,也不具有相当数量的假分枝,与绿潮优势种存在较大的形态学差异。
- 陈斌斌马家海蔡永超孙彬高嵩胡翔杨建强
- 关键词:绿潮形态学分子生物学
- 坛紫菜中无机砷的检测及栽培海区海水和沉积物中痕量砷的初步调查
- 2013年
- 为分析我国坛紫菜产品中砷质量分数在整个生产周期的变化情况及其与当地海水和沉积物中痕量砷的关系,采用银盐法对坛紫菜原藻和加工品中的无机砷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对栽培海区海水和沉积物中的总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011—2012年我国坛紫菜主产区生产的坛紫菜产品中砷质量分数(0.07~0.65 mg/kg)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中的无机砷限量要求,且随采收批次的增加,无机砷含量呈下降趋势;栽培海区海水中砷浓度(0.0010~0.0027 mg/L)在整个生产周期都低于国家养殖用水水质标准中对砷的限量要求;栽培海区海水中的砷与当地紫菜产品中的无机砷之间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表层沉积物中的砷质量分数(10.0023~31.9163μg/g)与紫菜中的无机砷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雎敏马家海高嵩张勤孙彬黄健陈燕婷
- 关键词:坛紫菜砷海洋环境
-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被引量:38
- 2014年
-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 高嵩范士亮韩秀荣李艳王婷石晓勇
- 关键词:浒苔绿潮盐度
- 漂浮绿藻中缘管浒苔(Ulva linza)鉴定方法的探索(英文)
- 2013年
- 以研究漂浮绿藻中的缘管浒苔(Ulva linza)为出发点,根据绿藻的形态学特征,选取漂浮绿藻中具有U.linza重要特征的藻体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分类学研究.结果显示,具有U.linza重要特征的漂浮藻体大多为LPP复合体(U.linza-procera-prolifera)类群(15个样品),而且采自江苏的DF05、山东的QD03以及浙江的XS01、XS02等4个固着类型的样品也在该分支中.Ulva flexuosa分支中有2个样品(均为采自福建的固着种类),Ulva compressa分枝包含了如东的4个漂浮样品.采自如东内河、射阳沿海池塘的漂浮藻体也均被包含在LPP复合体中.25个样品中只有4个被鉴定为U.linza,与其形态特征研究结果相符合.漂浮绿藻的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存在很大差别.这说明单纯地依靠传统分类学特征或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漂浮绿藻中的缘管浒苔(U.linza)进行分类是不可取的,甚至对漂浮绿藻都不能适用.在同一地点采集到的漂浮绿藻中,大都存在不同形态特征的类型,经过分子生物学分析后被鉴定为不同的种类.根据IT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绿潮藻中至少存在LPP复合体中的种类以及U.compressa.
- 陈斌斌马家海SHIN Jong-Ahm高嵩
- 关键词:绿潮缘管浒苔形态学ITS分子生物学
- 2010年中国黄海绿潮藻优势种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形态特征研究(英文)被引量:2
- 2013年
- 近五年来,在中国南黄海海域连续爆发了大规模的绿潮灾害。该论文主要针对采集自2010年绿潮中绿潮优势种藻体,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对样品ITS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绿潮优势种为Ulva linza-procera-prolifera类群(LPP complex)。5S rDNA间隔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LPP类群的种类主要为Ulva prolifera,说明绿潮中最为主要的种类为Ulva prolifera。此外,在2010年绿潮的整个过程中,漂浮Ulva compressa一直存在,而且部分基本形态特征发生了改变。在绿潮中,Ulva compressa可以生长为气囊状而漂浮于海面,成为其他藻体的附着基质,从而有利于绿潮的迁移和扩大。尽管发生了形态变化,绿潮的主要种类是LPP和Ulva compressa,其中管状中空分枝繁多的Ulva prolifera是最为主要的。
- 高嵩马家海Shimada Satoshi陈斌斌雎敏蔡永超曾宴平
- 关键词:LPPULVA
- 浒苔组织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克生作用的研究
- 大型藻类都能向海洋中分泌释放出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包括不饱和脂肪酸、糖苷、硫化物、多酚、以及萜类等化合物,这些大型藻类产生的这些次级代谢产物通常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结构及生理功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其他藻体起到一定的克生作...
- 高嵩韩秀荣侯俊妮石晓勇
- 文献传递
- 曾母拉分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廷贾-西巴兰线断裂的控制被引量:5
- 2017年
- 南海南部廷贾-西巴兰线断裂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北西向走滑断裂,渐新世开始活动,早期具有强烈的右旋走滑特征,晚中新世以来走滑方向变为左旋,更新世至今,走滑方向变为右旋,是曾母盆地与北康盆地、南沙海槽的分界。为了理清廷贾-西巴兰线断裂特征与曾母盆地油气成藏的关系,通过对断裂两侧地震剖面特征、重磁特征、地热流分布特征以及地壳性质和岩石圈厚度的分析,探讨该断裂在曾母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中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断裂活动为曾母盆地后期的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断裂走滑作用导致曾母盆地具有良好的圈闭,后期的反向走滑使得盆地的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迁移;断裂沟通深部热源,有利于油气生成,形成的伴生断层是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 赵斐宇姜素华李三忠孟凡顺曹伟汪刚张慧璇高嵩高嵩
- 关键词:走滑作用油气成藏曾母盆地
- 中国东部无机CO_2气藏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关联被引量:13
- 2017年
- 中国东部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无机CO_2气藏发育广泛,分布层位复杂。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苏北、三水、东海、珠江口、莺歌海等盆地无机CO_2气藏的成因及运聚规律分析,结合深部碳循环以及(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探讨了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对中国东部无机CO_2气藏的影响。这些无机CO_2气藏在空间分布上与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造成的中国东部高地热流区、深大断裂分布及火山岩带展布一致。(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改变了中国东部的深部构造状态,导致大规模岩浆喷发、地热升高,并控制了深大断裂系统,有利于无机CO_2运移储集;俯冲作用引起的软流圈上涌、地幔脱气作用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使中国东部形成大量高CO_2含量的源区,为幔源CO_2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 赵斐宇姜素华李三忠曹伟汪刚张慧璇高嵩
- 关键词:CO2俯冲
- 吐哈大河沿地区断层演化规律与构造应力分析
- 2015年
- 为明确大河沿研究区构造应力特征与规律,通过对大河沿地区断裂系统的研究,绘制了二叠系—古近系4幅断层平面展布图,依据古落差法计算了主要断层的活动量与活动速率,确定了大河沿研究区主要应力为南北向挤压应力,二叠纪南北向挤压应力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区南部和西部,形成近东西向与北东向断层;三叠纪应力变为北西—南东挤压,表现为已形成的断层继续活动和东北部形成新的近北东走向的断层;侏罗纪应力减小,并变回南北向挤压力;古近纪活动十分微弱;新近纪北东—南西向挤压力最强,使东部断层再次活动。
- 杨红樱张慧璇高嵩张凯
- 关键词:断层活动构造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