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英敏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韩国东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韩国国家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英文
  • 2篇诗学
  • 2篇主义
  • 2篇文化翻译
  • 2篇翻译
  • 1篇越界
  • 1篇诗性
  • 1篇锁紧
  • 1篇他者
  • 1篇他者化
  • 1篇凝视
  • 1篇种族
  • 1篇种族身份
  • 1篇唯灵论
  • 1篇文化
  • 1篇无意
  • 1篇无意识
  • 1篇灵性
  • 1篇伦理
  • 1篇民族

机构

  • 5篇韩国东国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金英敏

传媒

  • 5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国家之外:叶芝与跨文化民族主义
2021年
谢默斯·迪恩和理查德·科尼认为,叶芝的民族主义思想揭示了神话化与神秘化的消极和破坏性的一面。德克兰·基伯德在《创造爱尔兰:现代爱尔兰文学》一书中指出,叶芝在早期诗作里寻求独特的爱尔兰形式与诗风,宣示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民族主义理念。依笔者之见,叶芝长期提议的是,爱尔兰应该通过自我反省“爱尔兰是否保持了文化民族主义历史”来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历史,在探索另可替代的、多种多样的、包容的跨文化民族主义的过程中,解构传统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谢默斯·希尼评判了叶芝的诗歌,在爱尔兰“诗歌传统”的谱系中给自己定了位。无论是否围绕互相交织的诗歌和诗学旋流,新型跨文化民族主义都超出这个国家本身,而后殖民、后民族及跨民族理论对其的演释都处理不当。从跨文化民族主义的视角出发,叶芝和希尼得以、而未来一代的诗人将会,执着于“现实视野”的诗歌传统,在艰难时世和对文明的讽刺中,迸发出他们的创作能量。
金英敏
关键词:唯灵论
杰拉德·霍普金斯的狂欢诗学:从灵性到诗性(英文)
2015年
本文借用博令关于第三类狂喜即诗性狂喜的概念对杰拉德·霍普金斯的诗歌进行解读。根据博令对第三类狂喜的解释,预言家不仅可以被动地观察到神祗透过他进行言说而其意志与意识不受影响,还能以神谕的形式说出神祗的启示。霍普金斯发现了敦斯·苏格图对"此性"的概念化并解构了这一概念,将其投射到其作为诗人的自我。作为诗人,霍普金斯在自然的多样性中得到欣喜和愉悦。为了理解自然的意义,霍普金斯在苏格图关于普遍自然与特定自然观点的影响下,借用其"凝观"与"内景"作为本体论和认知论工具,奋力迈向整体精神现实的大门,以其对"基督即我我即基督"的坚定信念接近常人只识其一二的精神真实。诗人能够透过狂喜的眼睛感知看似毫无关联的碎片背后的隐形整体,凭借其信念言说,发出语言的声音,从而完成其言出而神入(ek-static)的诗歌行为,演绎其狂欢诗学。
金英敏
关键词:狂欢诗学
凝视诗学与他者化伦理:无意识伦理结的锁紧与开解
2013年
他者的本质建构一如莫比乌斯曲面,其表即为其里的延续。他者在人类话语中实施其他者化过程,即产生象征结。弗洛伊德关于"进攻性内在于主体内心"的观点所揭示的不过是他者化的消极面,后者源自"凝视误导眼睛"(欺眼法)或"邪恶眼"。只有以凝视的陷阱或驯化凝视的方式来放弃凝视时才能获得他者化的积极面。面对通过现实路径从早期创伤性分离中形成的"物体A"的诱惑却能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眼球即可能变为艾默生所说的"透明的眼球"。相对于依靠文化纯净来维系真实文化的理想而言,文化蚀染实则是一种反理想;唯有解构文化蚀染的理想,才能面对积极的全球性他者化伦理,因而,有必要将一个人的自我文化形象投射到他者,有必要将他者化伦理注入语言、文本、地理的他者性之中。他者同时存在于外部(他处)和自我的内心之中。
金英敏
关键词:无意识
跨国文学中的越界、文化翻译与种族身份(英文)
2017年
跨国文学的接触区域或边界阻止了具有多重语义的漂浮能指的通过,我们应为这些能指搭建穿越、移植、运送与翻译的桥梁。代表"超越"空隙的桥梁导致诸多复杂元素的产生,如:种族差异、种族身份、过去与现在的暂时性、内外空间性以及包含与排他的语言属性。本文认为跨国主义可被视为一种"超越"单一国家界限的结构性桥梁。国际移民在跨越他者空间的过程中获得了双重文化的越境体验。韩裔美国作家特丽萨·车学庆、李昌来和英国-加拿大-加勒比作家路易丝·班纳特的作品超越了国别文学的界限,在文化边界地带往来于未来与现实之间。他们所构想的跨国语境时而揭示时而掩饰边界的复杂特性,以文化翻译的方式诠释了无家可归的疏离感。
金英敏
关键词:越界文化翻译跨国主义
文化翻译的伦理:庞德与本雅明(英文)
2014年
瓦尔特·本雅明认为,翻译服务于建立语言之间隐秘的互利关系的宏伟目标。在本雅明看来,理想的翻译应该是透明的,能够以直译的方式更充分地彰显原作的光芒,而当直译变得僵化、成为语言的牢笼时,翻译又需要遵守一条原则,即忠实于语言流的自由。本文的目的正是要探讨庞德的诗歌话语如何传达本雅明关于译者任务的见解,揭示庞德对不同文化的改造如何展示文化翻译的伦理。本文认为,以"居中"或"缝隙"形式跨越"不可译性"的核心在于能够借助于文化翻译诗学来揭示其可见性和可复现性,译者需要基于相互尊重和对等的原则制造适当的距离和自由的语言置换以建立文化翻译的伦理。
金英敏
关键词:翻译伦理文化翻译本雅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