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雯
-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分析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对CT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应用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查,实验组采用CT检查。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肝脏病理活检,以此结果为准,对CT与超声检查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2%(46/50)略高于超声检查准确率82%(41/50),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与传统超声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价格相对较高,且可能对患者存在放射性危害。因此,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检查方法诊断脂肪肝。
- 郭雅雯王新宇王瑞航曲静琦张晨姚升娟
- 关键词:CT检查脂肪肝
- 不同程度肝病患者动脉晚期个性化扫描计划的初步研究
- 郭雅雯曹宇姚升娟何其顺黄汝刚张晨曲静琦王新宇王瑞航赵子彦
- MRI联合血清miR-204水平对原发性肝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疗效及复发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MRI联合血清微小RNA(micro RNA,miR)-204水平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行RFA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RFA术前一周内对研究对象行MR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定量实时聚合酶联反应法测定血清中miR-204的相对表达量;于RFA术后1个月再次进行MRI检查以判断病灶消融情况。对完全消融的患者定期随访1年,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经RFA治疗后,完全消融患者182例(85.8%,完全消融组),残留30例(14.2%,残留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RFA前AFP水平及合并疾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完全消融组的ADC值为(1.30±0.12)×10^(-3) mm^(2)/s,残留组为(1.14±0.12)×10^(-3) mm^(2)/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1,P<0.001);完全消融组的血清miR-204相对表达量为(1.42±0.12),残留组为(1.25±0.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6,P<0.001)。ADC值、血清miR-204、ADC值联合血清miR-204预测RFA术后肿瘤残留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95%CI:0.750~0.923)、0.860(95%CI:0.805~0.916)和0.915(95%CI:0.861~0.970)。对RFA治疗后完全消融的182例肝癌患者进行随访,期间11例患者失访,将其剔除,最终32例患者复发(复发组),复发率为18.7%,139例患者未复发(未复发组),复发组的术前ADC值为(1.21±0.14)×10^(-3) mm^(2)/s,显著低于未复发组[(1.33±0.13)×10^(-3) mm^(2)/s,t=5.052,P<0.001];复发组的血清miR-204相对表达量为(1.29±0.12),显著低于未复发组[(1.46±0.14),t=6.188,P<0.001]。ADC值、血清miR-204、ADC值联合血清miR-204预测肿瘤复发的AUC分别为0.742(95%CI:0.646~0.838)、0.822(95%CI:0.746~0.898)和0.868(95%CI:0.807~0.929)。结论:MRI联合血清miR-204对原发性肝癌RFA术后疗效及复发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决策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姚升娟曲静琦曹宇郭雅雯沈文
- 关键词:肝肿瘤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 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延时扫描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增强CT检查中动脉期时相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确诊为肝硬化且疑有门脉高压征象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A组延时5 s、B组延时12s、C组延时14s、D组延时16s、E组延时18s,每组40例。均使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选取膈顶上2 cm水平的降主动脉为监测点,门静脉期均于动脉期结束后48 s进行扫描,比较五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动脉期(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期(肝实质)强化CT值。结果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图像和门脉期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E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CT值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动脉期中肝固有动脉、肝实质、门静脉主干及门静脉期中肝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腹部增强CT扫描中,利用自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触发阈值达到120 HU后,延时12~18 s进行扫描,可获得满意且更利于诊断的动脉期图像。
- 曹宇何其顺郭雅雯王新宇姚升娟张晨
- 关键词:肝硬化动脉期
- 螺旋CT与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与磁共振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84例肝脏囊性占位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和磁共振(MRI)检查,结果记录为螺旋CT组和MRI组;术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结果MRI组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组(P<0.05),MRI组对炎症性囊性病的检出率高于螺旋CT组(P<0.05);两组的囊性肿瘤检出率和发育性囊性病变检出率结果相近(P>0.05)。在炎症性囊性病变的诊断效能上,MRI组的灵敏度高于螺旋CT组(P>0.05);MRI组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螺旋CT组(P<0.05)。结论螺旋CT和MRI对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均有着较高的检出率,但MRI更高。MRI对炎症性囊性病变有着更高的诊断效能,可为肝脏囊性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 王新宇吴涛韩伟郭雅雯曹宇
- 关键词:螺旋CT磁共振
- 三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团注方式对增强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团注对比剂的增强方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搜集150例病例,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分别使用18 G、20 G、22 G静脉留置针配合高压注射泵,以团注总量95~100 ml的注射方式,在多螺旋CT下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评价方式:采用双盲观片法。结果:甲组使用18 G静脉留置针团注,压力显示为(45±5)Psi;乙组使用20 G静脉留置针团注,压力显示为(50±5)Psi;丙组使用22 G静脉留置针团注,压力显示为(75±5)Psi;均能达到所需流速(3.0 ml/s)。结论:在高压注射器保证相应压力的情况下,三种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团注对比剂,均可得到满意的图像增强效果。
- 何其顺田勤王敬郭雅雯曹宇
-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多层螺旋CT图像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