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机械工程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9篇铣削
  • 7篇正交
  • 6篇单晶
  • 5篇正交试验
  • 5篇微铣削
  • 5篇合金
  • 5篇高温合金
  • 4篇镍基
  • 4篇微尺度
  • 3篇单晶材料
  • 3篇单晶高温合金
  • 3篇单因素
  • 3篇镍基单晶高温...
  • 3篇面粗糙度
  • 3篇晶粒
  • 3篇晶粒度
  • 3篇表面粗糙度
  • 3篇粗糙度
  • 2篇单因素实验
  • 2篇正交实验

机构

  • 18篇东北大学
  • 4篇辽宁工业大学
  • 4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沈阳城市建设...

作者

  • 18篇蔡明
  • 15篇巩亚东
  • 8篇高奇
  • 4篇于宁
  • 3篇周云光
  • 3篇杨玉莹
  • 2篇尹国强
  • 2篇王艳红
  • 2篇李强
  • 1篇田中大

传媒

  • 6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机械设计与制...
  • 2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制造技术与机...
  • 1篇纳米技术与精...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晶硅微铣削塑性去除表面质量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脆性材料单晶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铣削工艺技术,探讨单晶硅在雾性冷却条件下的塑性去除机理,研究不同切削工艺参数对单晶硅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得出,影响表面质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进给速度、铣削深度、主轴转速,获得的优化工艺参数即主轴转速为48 000 r/min,铣削深度为5μm,进给速度为20μm/s时,表面粗糙度最小,即表面质量最好。研究结果为脆性材料的塑性去除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验依据。
高奇巩亚东蔡明周云光
关键词:微铣削单晶硅塑性表面粗糙度
高速微尺度铣削单晶铝表面粗糙度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微铣削是一种加工微小零件和微小特征的高精、高效加工方法,为探究单晶铝微铣削表面质量,采用直径为0.4mm的硬质合金立铣刀,对单晶铝进行三因素五水平微铣削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找出影响表面质量的主次因素,即主轴转速的影响最大,铣削深度其次,进给速度最小,探讨了切削参数对单晶铝微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优化获得理想的工艺参数组合,即主轴转速为36000r/min,铣削深度为10μm,进给速度为80μm/s,此时即表面粗糙度最小,为0.782μm。研究结果为单晶材料的微铣削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和试验依据。
高奇蔡明
关键词:微铣削单晶材料表面粗糙度正交试验
镍基高温合金磨削表面工艺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为了探究镍基高温合金的磨削表面工艺性能,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分别进行镍基高温合金单晶DD5和多晶GH4169的平面槽磨削试验,得到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对其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磨削亚表面微观组织和磨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不断减小;随着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Ra不断增大.在相同工艺参数下,多晶GH4169更容易加工,可磨削性能更好.随着砂轮线速度的增大,磨削亚表面出现塑性变形层且塑性变形作用减弱.磨屑主要有锯齿状和崩碎状等,其中锯齿状磨屑居多.
蔡明巩亚东冯耀利刘瑶佳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单因素试验亚表面磨屑
单晶材料微磨削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探究微磨削对单晶DD98表面粗糙度与磨削力的影响,采用磨粒为500#和磨头直径为0.9mm的磨棒对单晶DD98进行微磨削实验。首先,设计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通过极差分析得到磨削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顺序,其中磨削深度影响最大,主轴转速次之,进给速度最小;并获得最优工艺参数水平组合:主轴转速为60000r/min,磨削深度为6μm,进给速度为20μm/s。其次,对单因素实验进行微磨削实验,得到在一定范围内,得到表面粗糙度值和磨削力值都随主轴转速的增大、磨削深度的减小、进给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并对这种影响规律进行分析。为单晶DD98的微磨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孙杨巩亚东周云光蔡明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磨削力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
单晶铝微尺度铣削表面质量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究单晶铝微尺度铣削的表面质量,采用直径为0.4mm的微铣刀对单晶铝进行三因素五水平的微尺度铣削正交实验。首先,通过极差分析的方法得到:主轴转速对其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大,进给速度的影响次之,铣削深度的影响最小;得到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为36000r/min,铣削深度为10μm,进给速度为80μm/s,此时单晶铝的表面质量最好。然后,分别得到主轴转速、铣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单晶铝材料的微尺度铣削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蔡明巩亚东高奇温雪龙
关键词:正交实验
铝合金6061微尺度铣削的铣削力仿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铝合金6061微尺度铣削的铣削力影响因素.建立了刀具和工件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装配和网格划分,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了铝合金6061材料的微尺度铣削过程,得到了铣削速度和铣削深度对铣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主轴转速的不断增大,铣削力先增大后减小,转折点为24 000 r/min;随着铣削深度的不断增大,铣削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转折点为10μm和12μm;随着进给速度的不断增大,铣削力也不断增大.优选出铝合金6061材料微尺度铣削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主轴转速48 000 r/min,铣削深度5μm,进给速度20μm/s.
蔡明巩亚东于宁高奇
关键词:铣削力有限元仿真单因素实验
基于HSMM的机械故障演化预测诊断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给机械设备提供更准确的故障预测诊断,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与分析,并提出一种新混合模型(即将状态空间模型与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的混合模型)的故障预测诊断方法。首先在动态观测系统中建立故障状态方程,将故障作为关键因子,并在混合后的模型中给予相应的证明,通过对其分析处理、使用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以及对比分析设备的退化状态,给出合理的预测方案,然后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于宁王艳红蔡明田中大
关键词:故障预测滚动轴承小波分析残差
不同晶粒度AL1060微铣削力及表面质量试验研究
利用槽铣削单因素试验方法,分别探究了主轴转速、铣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对粗晶AL1060和细晶AL1060零件铣削力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获得了粗细晶AL1060零件微铣削力及表面质量随切削参数不同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转折点数据及影...
高奇巩亚东周云光蔡明
关键词:金属零件晶粒尺寸
文献传递
不同晶粒度材料微铣削力的仿真与试验
2017年
以铝AL1060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对不同晶粒度AL1060进行微铣削力仿真研究,采用直径为0.6mm的硬质合金立铣刀对不同晶粒度AL1060零件进行高速铣槽试验,依据单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主轴转速、铣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对不同晶粒度AL1060零件微铣削力的影响,探究微铣削力影响机理,仿真与试验结果数值较为接近,误差较小,细晶铣削力大于粗晶.
高奇巩亚东蔡明
关键词:晶粒度ABAQUS
动态制造系统生产计划与调度协同优化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生产计划与调度协同优化的思路,建立了计划与调度滚动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闭环集成-滚动重调度"策略。当生产系统出现产能受限或订单变更等动态变化时,调度与计划形成"闭环响应模式",进而采用动态约束平衡的混合算法对生产计划与调度进行协同优化。为验证所提出协同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选取典型算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能有效处理生产系统的动态变化,保证系统的调度优化及时调整。
王艳红王艳红于宁蔡明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调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