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珍

作品数:1 被引量:2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遗址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性食物
  • 1篇植物资源
  • 1篇植物资源利用
  • 1篇食物
  • 1篇古人类

机构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省文物考...

作者

  • 1篇姚凌
  • 1篇杨玉璋
  • 1篇张居中
  • 1篇董珍

传媒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情况的淀粉粒分析被引量:27
2014年
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安徽濉溪石山子遗址(约7000aB.P.,33°51'N、116°49'E)出土的5件石磨盘和5件石磨棒表面附着残留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批石器表面残留物中包含了种类丰富的植物淀粉粒,其可能的植物种属来源至少有8类,包括薏苡(Coix lacryma-jobi)、小麦族(Triticeae)、山药(Dioscorea opposita)、莲藕(Nelumbo nucifera)、莲子(Nelumbo nucifera)、豇豆属(Vigna)、燕麦属(Avena)和姜科(Zingiberaceae)等,此外还有一部分未知种属的疑似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统计结果显示,来自薏苡、小麦族以及疑似禾本科植物的淀粉粒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在器物表面的出现频次都远高于其他植物种属的淀粉粒,应为这批石器的主要加工对象,此外,来自山药、莲藕等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其数量和出现频次也较高。石山子遗址出土石磨盘、石磨棒表面残留物中淀粉粒组成的多样性表明了这些石质工具加工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古人类植物性食物资源组成的多样性,同时,从观察到的淀粉粒植物种属来源来看,石山子遗址先民的生业模式似仍以采集经济为主,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则相对滞后,这一特点的形成可能与该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有较大关系。研究结果为探索新石器时代中期淮河中游地区古人类对植物资源利用以及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等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董珍张居中杨玉璋姚凌李为亚贾庆元
关键词:植物资源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