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苟思

作品数:11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5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土壤风蚀
  • 2篇无人机影像
  • 2篇降水
  • 2篇风蚀
  • 2篇不同秸秆
  • 1篇滴灌
  • 1篇滴灌条件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冻融
  • 1篇性状
  • 1篇盐分
  • 1篇盐分胁迫
  • 1篇盐量
  • 1篇饮水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分割
  • 1篇油菜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1篇苟思
  • 6篇刘铁刚
  • 4篇刘超
  • 3篇庄文化
  • 3篇李龙国
  • 2篇李乃稳
  • 2篇鲁恒
  • 2篇付萧
  • 1篇朱庆
  • 1篇何干皓
  • 1篇郭加伟
  • 1篇王琼
  • 1篇赵娜娜
  • 1篇赵娜娜
  • 1篇胡桢

传媒

  • 3篇工程科学与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秸秆移除条件下冻融对农田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研究实际生产中不同秸秆移除率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土壤风蚀指标的影响,2011—2013年在美国堪萨斯州3个县设置3个不同秸秆移除率:0,50%,100%,对春秋季节土壤侵蚀比(EF)、平均几何直径(GMD)、地表随机粗糙度(RR)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冻融作用下,秸秆留茬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随着秸秆移除率的增大,土壤EF值增大,GMD值、RR值减小;(2)经过2011—2012年的冻融作用,2012年春季Norcatur、Colby、Scott City三地秸秆100%移除组的EF值增幅分别为149%,185%,16%,50%移除组的EF值增幅分别为40%,152%,-28%,0移除组的EF值增幅分别为29%,47%,9%;(3)休耕对于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研究成果为我国易发生土壤风蚀季节性冻融地区的适宜秸秆移除率的研究提供参考。
杨居聪贺宇欣王阳刘淑珍苟思
关键词:冻融土壤风蚀
不同秸秆移除率下免耕时长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2018年
土壤风力侵蚀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壤主要退化因素之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耕地采用免耕技术(NT)可以减少经济投入,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加土壤团聚体的团聚效应,增加土壤抗侵蚀能力。虽然免耕可以使得农田土壤抗风蚀能力有显著提高,但是免耕年限长短与土壤抗风蚀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免耕年限下土壤的可侵蚀比(EF)、几何平均质量直径(GMD)、破碎力(BF)、干团聚体稳定性及表面糙率等,探讨免耕年限对土壤抗风蚀能力的影响,并且综合这五项指标对美国堪萨斯州的两块相邻的土地(Garden City与Scott City)进行对比。试验发现:当秸秆移除率为50%时,免耕年限较长的Scott City(17年免耕)的五项指标普遍优于Garden City(5年免耕),尤其是在GMD和糙率上,都远远优于Garden City。当秸秆移除率为100%或者0%时,五项指标中两处土壤的性质各有优劣,这些差异与气候、环境以及土壤类型等因素有关。从试验中发现,土壤的抗风蚀能力与免耕年限呈正相关关系。
王阳贺宇欣苟思刘淑珍杨居聪
关键词:免耕时长有机质
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019年
通过2 a的连续滴灌试验,探究不同水肥耦合处理对土壤容重、含水率、水稳定性等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猕猴桃田0~5 cm土层中,各处理对土壤容重与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影响。在猕猴桃田0~10 cm土层土壤中:当肥料施用量为对照的85%或70%时,对照(CK)的水稳定性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显著高于水分处理为CK 80%的处理;当水分处理为CK的80%时,CK的MWD显著高于肥料施用量为CK 85%的处理。
刘桂泽苟思贺宇欣白艺彤李乃稳
关键词:滴灌水肥耦合土壤容重
基于遥感数据的若尔盖地区2001—2015年植被生育期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遥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生长变化情况,已广泛应用于多尺度植被物候监测。基于MODIS卫星每16 d的NDVI遥感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滤波软件TIMESAT重建了若尔盖地区2001—2015年NDVI时间序列,提取出植被3个关键生育期信息—植被生育期起始时间、植被生育期长度和生育期内NDVI峰值;分析了影响植被生育期的关键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5若尔盖地区植被平均生育期起始时间提前,生育期长度延长,NDVI峰值无明显变化。2)植被平均生育期在空间分布上无明显递变规律;随海拔梯度升高,植被生育期起始时间推迟,生育期长度缩短,NDVI峰值减小。3)温度是影响若尔盖地区植被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素,4、5月积温升高促进植被生育期起始时间提前(相关系数|R|=0.79);9、10月积温升高有利于植被生育期结束时间推后,使得生植被育期长度延长(相关系数|R|=0.73);从植被生育期起始至NDVI峰值出现时间段内积温的升高也使得植被NDVI峰值升高(相关系数|R|=0.68)。4)植被NDVI与SPI(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关性不高,若尔盖地区植被生长对降水变化不敏感。研究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了2001—2015年若尔盖区域植被的生育期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其方法可应用于遥感监测区域范围内植被变化特征。
李丹利李龙国贺宇欣苟思赵娜娜
关键词:生育期积温
西南丘陵区村镇典型供水水源有机物分布特征及对饮水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以西南丘陵区村镇典型供水水源原水及其净化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水质净化常规工艺前后其有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对饮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域村镇供水水源属微污染水源水体,有机污染物以溶解性中小分子有机物为主,占有机物总量的50%~80%.共检测到53种共14类有机物,主要为烷烃、酯、酚、苯类物质,占有机物总量的80%~90%左右,有机酸、烯烃、醇和醛含量较小.有机物中二氯甲烷、苯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较高,并且出现了除草剂、食品添加剂、抗生素等污染物,如特丁津、2,6-二叔丁基对甲酚、萘啶酸等.水质净化常规工艺主要去除相对分子质量>10×10~3的有机物,小分子量有机物中有机酸类去除效果较好,但烷烃、酯、酚、苯类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
王琼李乃稳李磊李龙国苟思杨凌肖
关键词:供水水源有机物水质
岷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由极端降水事件所导致的灾害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十分严重。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探索不同概率分布对该流域不同地区降水极值的适用性,并揭示其统计特征。基于流域内15个气象站196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分别采用年极大抽样和百分位法从中提取年极大降水序列(AM)和超门限峰值降水序列(POT)。选取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雷托分布(GPD),采用L-矩参数估计法得到两种分布函数的参数。根据K-S检验结果评价拟合效果并确定最优分布,计算不同重现期水平下的降水量。结果表明:1)GEV分布拟合AM序列时,有5个站点属于极值Ⅱ型分布,其余属于Weibull分布;拟合POT序列时,所有站点均属于极值Ⅱ型分布。2)AM序列的最优分布全为GEV分布;POT序列有13个站的最优分布为GPD分布,仅有2个站为GEV分布;GPD分布不适宜拟合雅安站的AM序列。3)流域降水极大值集中在岷江中下游地区,上游降水相对较少。4)在雨量较少的地区,两种分布推算的不同重现期降水量相差不超过6 mm;对于多雨地区,当重现期为50、100 a时,这种差值大于20mm。通过分析,认为两种分布皆可用于岷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拟合,GEV分布更适用于拟合AM序列,GPD分布更适用于POT序列,但两种分布拟合各自最适宜的样本序列时难以比较。AM序列和POT序列最优分布推算的不同重现水平下的降水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随重现期增大而增大,同时也与站点降水量相关。
何干皓李龙国刘铁刚苟思
关键词:降水极值重现期概率分布
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山区土地利用信息动态监测被引量:14
2016年
彭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的过渡地带,土地利用状况具有强度高、类型多、复杂度大的特点,土地类型变化非常快。同时,"5·12"汶川大地震严重破坏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这场大灾难导致了地震灾区土地利用在类型和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如何快速的获取最新的土地利用信息对于灾后重建及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无人机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作为数据源,首先引入SIFT算法完成了无人机影像的自动拼接,然后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技术获取了两期无人机影像的土地利用类型,着重研究了影像最优分割尺度的获取,最后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获取了两期土地利用信息的变化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四川盆地多云雾山地区域土地信息动态监测方法。通过对实验区两期影像的分析研究,快速获取了各类型地类的变化量,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能克服多云雾山地区域卫星影像难以实时获取问题,能快速、高效的获得土地变更信息。
付萧鲁恒朱庆刘铁刚苟思
关键词:无人机影像动态监测
植物水分来源季节性变化对区域蒸散发模拟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植物水分来源会随季节变化。在旱季表层土壤水分不充裕时,植物会逐步使用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而当雨季表层土壤水分充足时,植物主要使用表层土壤水。然而当前的水文模型、陆面模式和气象模型很少考虑这一现象。本文对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Par Flow.CLM进行改进,引入以能量差为驱动的根系吸水计算方法,分析植物水分来源季节性变化对区域蒸散发模拟的影响。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区域蒸散量和土壤水动态,并能较好地再现植物对地下水的使用情况。改进模型结果显示,植物使用地下水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旱季,植物对地下水的使用是植物应对干旱的重要策略之一。对比美国加利福利亚州Tonzi实验站干旱年2008和平水年2009的结果,2008年植物使用地下水时间比2009年长53 d,用量高36%。改进模型和原模型结果对比显示:当蒸散发主要受到能量限制时,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为一致;但当蒸散发主要受到水量限制时,两个模型在蒸散发和深层土壤水的模拟结果上有显著差异。改进模型考虑了植物水分来源季节性变化对区域蒸散发模拟的影响,并能模拟地下水位降低对植物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模型中植物腾发量比原模型结果高71 mm/a,占全年总腾发量的43%。若忽略植物水分来源的季节性变化,会对区域蒸散量和深层土壤水的模拟产生巨大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旱季或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明显。
苟思刘超贺宇欣刘挺李丹利庄文化刘铁刚
关键词:蒸散发根系吸水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快速分割方法被引量:5
2016年
为解决地震灾区震后空间数据难以及时获取的问题,考虑到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遥感影像自身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均值漂移(Mean Shift)分割算法。按照影像特征将UAV影像划分为纹理区和匀色区,对匀色区直接进行Mean Shift算法分割得到初分结果;对纹理区综合提取颜色、纹理、形状信息构造高维特征空间,并根据归一化分布密度值求得其合适的带宽,再使用Mean Shift算法对特征空间进行模式分类得到分割结果;通过构造代价函数进行区域合并,消除过分割区域,得到最终分割结果。针对芦山地震后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UAV影像进行分割实验,并提出一种考虑到面积和光谱的分割匹配指数对分割结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的Mean Shift算法的分割精度优于传统的Mean Shift算法,为后续的震害信息提取提供了数据保障。
鲁恒付萧刘超郭加伟苟思刘铁刚
关键词:地震灾区均值漂移影像分割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桉树生长用水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按树生长和用水过程,为种植和管理桉树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将桉树生长过程模拟中叶生物量和根生物量的计算和其用水特征联合起来,实现两大框架的耦合。在国内外各选取一个研究区,即澳大利亚的Tumbarumba和广东省的纪家林场,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在Tumbarumba站点:(1)模型模拟的2001—2014年平均蒸散量为819mm,实测的年平均蒸散量为867mm。(2)胸高直径、林分材积、树高、植株密度4个参数平均模拟精度分别为71%,93%,88%,95%。在纪家站点:(1)模型模拟的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蒸散量为1 068mm,实测蒸散量为1 069mm。(2)胸高直径、林分材积、树高、植株密度4个参数平均模拟精度分别为94%,89%,95%,99%。[结论]系统动态模型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桉树的生长以及用水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仍有改进的空间,可以从提高模型稳定性入手。
刘挺苟思刘超贺宇欣庄文化刘铁刚
关键词:桉树系统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