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岛状
  • 1篇岛状皮瓣
  • 1篇岛状皮瓣修复
  • 1篇形态发生蛋白
  • 1篇血管蒂
  • 1篇异位成骨
  • 1篇营养血管
  • 1篇营养血管蒂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血管
  • 1篇逆行
  • 1篇逆行岛状
  • 1篇逆行岛状皮瓣
  • 1篇逆行岛状皮瓣...
  • 1篇皮瓣
  • 1篇皮瓣修复
  • 1篇皮肤缺损
  • 1篇缺损
  • 1篇人骨形态发生...
  • 1篇重组人骨形态...

机构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2篇李志忠
  • 2篇王文全
  • 1篇林永新
  • 1篇吴波文
  • 1篇孙国栋
  • 1篇洪亮
  • 1篇谭颖
  • 1篇王晶
  • 1篇何克云
  • 1篇焦根龙

传媒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附1例报告)
2009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右下肢外伤至右足跟内侧皮肤缺损。入院后行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术后恢复好,皮瓣成活,取得满意效果.
王文全李志忠
关键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足皮肤缺损
构建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及在体内的异位成骨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研究表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磷酸钙支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材料内部的多孔结构和孔径也能满足于细胞长入和骨的再生,但要应用于临床还需证明能否体内成骨。目的:构建壳聚糖-磷酸钙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复合材料,并观察其植入兔肌袋模型后的异位成骨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06/08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及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固相的磷酸三钙粉末及液相的壳聚糖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制备壳聚糖-磷酸钙支架。再将壳聚糖-磷酸钙支架放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液中浸泡,真空抽吸后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磷酸钙材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方法:测量改良后支架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20只新西兰大白兔局部麻醉后在左后肢大腿外侧切口,暴露大腿肌肉,分离形成肌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5只不植入材料,单纯壳聚糖-磷酸钙材料组5只、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组10只分别植入壳聚糖-磷酸钙材料、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在植入后4周,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测其体内异位成骨能力及生物反应性。结果:制备的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后的壳聚糖-磷酸钙支架的孔隙率为87%,压缩弹性模量为20MPa。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内部为多孔结构,孔径超过100μm。空白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肌肉纤维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壳聚糖-磷酸钙材料组大体观察可见材料周围有薄层的结缔样组织包裹,材料与周围肌肉连接松散,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材料植入区为圆形空腔。壳聚糖-磷酸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复合材料
洪亮李志忠王晶林永新谭颖焦根龙吴波文王文全何克云孙国栋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织工程化骨
共1页<1>
聚类工具0